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皇帝,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領袖。皇帝擁有法律制定權,行政決策權和軍事指揮權,皇帝這個名稱,在中國,是秦始皇最先確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

中國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1912年宣統帝退位止,在2132年的時間內,共產生了494位皇帝。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

我們在此選擇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紹。

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生於公元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卻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與他父親的不幸遭遇,有著直接關係。他的父親是秦國的公子,叫異人,後來改名叫子楚。異人的祖父是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異人雖然生在富貴的國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歲時,卻被派到秦國敵對的趙國當質子。

中國那時是戰國七雄爭霸的時期,這七雄分別是秦、趙、魏、韓、楚、燕、齊七個大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相互制約,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兒子或孫子送到別國作抵押。

質子異人的日子很難熬。他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將來很難接班。同時,秦國在各國當中又不講信義。因此,在趙國,人家也不把他當回事兒。有一段時間,他的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窘。這時,他的命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然而,恰在此時,他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他的劣運從此有了巨大轉機。

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呂不韋是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他很有政治遠見。他從窮愁潦倒的異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曙光。他潛意識裡深深感到,這位落難他國的公子異人,是一個難得的奇貨,可以用他來囤積居奇。於是,他決定在異人身上預先投資,棄商從政,去幹建國立君的大事。

呂不韋拿出500金送給異人,又攜帶500金到秦國去遊說。他在秦國遊說很成功,異人終於當上了太子。回國後,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趙姬,配給了異人。過了10個月,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直到他的父親異人做了太子,他才隨母回到了秦國。這之後,嬴政的祖父死,其父異人即位。在嬴政13歲時,其父異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為秦王。尊母趙姬為太后。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夫。國事都是呂不韋說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歲,舉行了成年加冠典禮。從此,他便開始親政,執掌政權了。這位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國君,迅速平定叛亂,幽禁太后。次年,罷黜專橫跋扈的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自殺。提拔重用李斯,並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決策。

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終於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已的混亂紛爭的局面,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自此,秦王政稱號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此後,皇帝一詞就取代了王,而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專有名稱了。秦王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他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國,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制。全國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裡。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亭有亭長,裡有里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系,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是秦始皇的首創。

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他又下令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統一,即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國統一,貨幣必須一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一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國。統一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一,現在規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歷史的一大貢獻。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一律遷到首都咸陽附近,以便監督,控制。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咸陽。兵器都是由青銅製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麼多的青銅兵器,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傳來一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一年,正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現,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下令銷燬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大鼻子的中亞一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達24萬斤。12個,用銅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咸陽宮前,以顯示秦始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

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這主要是因為他大興土木。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一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餘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5萬餘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之一。

他大修萬里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100餘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里,故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古代皇帝的十大典型(一)秦始皇嬴政

博士齊國人淳于越建議始皇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他為了統一思想、鉗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御史案問諸生,互相揭發牽連四百六十餘人,始皇下令把他們都活埋在咸陽。有人認為《史記》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並不是儒生,但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邢臺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