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地理人文和美國相似,但爲什麼成不了世界強國?

美、澳立國簡史

美國立國簡史

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移民。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因為寒冷被迫回到英國,1687年又來了91個男人17個女人,9 個孩子,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工人和農民,也有貴族、地主和工場主。移民中也有大量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願和非自願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的黑人。

1620年,他們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北美並在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在11月21日於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與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簽署共同遵守《五月花號公約》,奠定了自治政府的基礎。

澳大利亞地理人文和美國相似,但為什麼成不了世界強國?

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並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對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強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為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並徵收重稅,嚴厲緝私,限制經濟活動,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從1619年弗吉尼亞建立議會起,各殖民地相繼成立議會,與英國相抗衡,1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大會,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紀70年代英國進一步執行高壓政策,1770年波士頓慘案發生。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頒佈了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諸如封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抗英鬥爭。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亞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1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係的決議,繼而通過“關於殖民地權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遞請願書。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國國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起草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國的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喬治·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

1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國人民在華盛頓將軍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英國,保衛新大陸。而後來的薩拉託加大捷,促成美法於1778年訂立同盟。西班牙和荷蘭也加入反英戰爭的行列,削弱了英國封鎖北美海岸的力量。英、美雙方力量趨於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軍統帥的H.克林頓在南方發動攻勢。1780年5月攻陷查爾斯頓。克林頓以為南方勝局已定,率軍返回紐約,派康沃利斯固守查爾斯頓。但北美游擊隊配合大陸軍,在金山地區考彭斯和吉爾福特重創英軍。

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康沃利斯於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亞,追擊拉法耶特侯爵率領的一支大陸軍。拉法耶特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康沃利斯移守約克鎮(一譯約克敦)。華盛頓利用康沃利斯的戰術錯誤,制定了從陸上和海上協同圍殲英軍的計劃。華盛頓說服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將法國28艘戰艦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華盛頓部大陸軍和羅尚博部法軍在弗吉尼亞與拉法耶特部大陸軍會合,包圍約克鎮。

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後據點約克鎮,8000名英軍投降。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戰爭事實上停止。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澳大利亞地理人文和美國相似,但為什麼成不了世界強國?

在1783年英美議定的和平解決方案中,英國把阿巴拉契亞山以西至密西西比河這一大片印第安人所有的土地,開放給了美國,由此掀起了美國曆史上長達一個世紀的西進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西進運動,就沒有後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隨後的歷史中,美國南方和北方在蓄奴問題上產生分歧,美國面臨分裂的危險。1861年4月,11個南方的州終於脫離聯邦, 不宣而戰,佔領薩姆特炮臺,南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南方佔據上風,但在早先的西進過程中,大批移民出於不同的原因遷往西部,客觀上緩和了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擴大了國內市場,破壞了北方自由州與南方蓄奴州的平衡,為北方的勝利打下基礎。經過長達五年的戰爭後,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軍總司令李將軍投降,南北戰爭以聯邦勝利宣告結束。

這場戰爭,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美國恢復統一。

澳大利亞立國簡史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Vaezde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James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佈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澳大利亞地理人文和美國相似,但為什麼成不了世界強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園灣(Botany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每年的1月26日後來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AustraliaDay)。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係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19世紀50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逐一發現,並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為什麼美澳兩國的國力差距如此之大?

美國和澳大利亞堪稱世界上最相似的國家。兩國都是由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獲得獨立,發展而來;美澳都繼承和發展了英國文化,人種上都以歐洲白人為主。除了歷史和文化相似,美澳兩國的領土面積相差也不大。美國領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但如果去掉靠近北極,人口稀少的阿拉斯加,美國本土面積只有766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2萬平方公里。

美澳兩國的相似之處雖然很多,但國家實力差距很大。美國在2016年有3.23億人口,GDP總產值達到18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24%,居世界第一;而2016年,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400萬,GDP產值為1.3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1.8%,居世界第12位。

有人會說是因為澳大利亞人口少;工業規模小,且主要集中於礦產開採方面;沙漠面積巨大,佔了很大一塊國土,不利於國土開發利用。

其實,這只是表面原因。

到底什麼原因造成澳大利亞人口少,工業規模小,沙漠面積巨大導致的一系列原因才是澳大利亞國力弱小的真正問題所在。

澳大利亞地理人文和美國相似,但為什麼成不了世界強國?

一,缺水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北部地區處於熱帶,就整個國家而言,澳大利亞並不缺水。但是,澳大利亞適合人口居住和工農業發展的東南部和西南部水資源是比較緊張的。

澳大利亞人口這麼少,工農業用水已經很緊張,想要大幅增加人口,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土質太差

澳大利亞是土壤質量最差的一塊大陸。造成土質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天然造成的,人為因素也不可忽視。

土壤肥力主要是冰川作用生成或植物落葉常年堆積腐化而成。澳大利亞位於熱帶和亞熱帶,沒有冰川,植被覆蓋率低,土地本來就不肥沃,在加上四面環海,土地被海風吹了幾億年,很多土地已不適合耕種。

18世紀末期,英國人來到澳大利亞時,澳大利亞的植被覆蓋率挺高的。英國人就以為這裡和北美一樣土地肥沃,適合發展農牧業。於是大量開荒,破壞了當地的植被。由於土質差,這些土地基本種過幾年就荒漠化,再也難以恢復植被覆蓋。直到1970年代,澳大利亞官方才出臺政策保護本土植被,但為時已晚。

澳大利亞地理人文和美國相似,但為什麼成不了世界強國?

三,農業成本高

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缺水和土質差並不能阻止其發展農業和牧業,只是需要大量使用化肥,造成農業成本高。

此外,澳大利亞外來物種氾濫也是造成農業減產,提高成本的因素。比如澳大利亞的野兔數量曾達到200多億隻,對植被和農作物破壞很大。最後澳大利亞只能研發病毒來殺滅野兔。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農業成本高造成澳大利亞很難養活更多人口,進而造成工業也很難發展。

四,歷史原因

英國佔領殖民地一般是為了獲取商業利益,但佔領澳大利亞卻只是為了流放犯人。

英國在北美不但大力發展農業和工業,而在澳大利亞卻只是流放犯人。這客觀上說明了,澳大利亞其實沒有太多油水,要不然英國肯定會在澳大利亞大力發展工農業,來獲取商業利益。

相比之下,美國以平原為主,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農業發達,養活的人口更多,適合發展工業。美國比澳大利亞國力更強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