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震盪拖累歐元,人民幣兌美元繼續承壓,新興市場在劫難逃?

土耳其震盪拖累歐元,人民幣兌美元繼續承壓,新興市場在劫難逃?

文 丨 任亮

8月13至17日當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由6.8395下調至6.8894,累計下調499bp。在岸即期匯率由6.8574降至6.8815,累計貶值241bp。離岸市場即期匯率由6.8688升至6.8350,累計升值338bp。

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受了較強貶值壓力,至今仍未緩解。自8月9日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6個交易日調貶,直至上週五中間價才結束連跌局面,上調52bp。

在此過程中,央行一直未對匯率進行市場干預,外匯儲備和外匯佔款保持增長。但監管層對於維持匯率相對穩定的態度是堅定的,近期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匯率市場預期,促進外匯市場自我平衡。具體來看,7月初,央行行長易綱和外管局局長潘功勝分別表態,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8月3日,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重新調整為20%,旨在平抑匯率順週期波動。上週,央行上海總部通知,上海自貿區各銀行不得通過同業往來賬戶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幣資金,增加了人民幣做空成本。

土耳其震盪拖累歐元,人民幣兌美元繼續承壓,新興市場在劫難逃?

近期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主要源於美元的持續強勢。上週土耳其仍是國際金融市場的風暴眼,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持續貶值,今年以來貶值幅度已經超過40%。由於土耳其同歐元區之間聯繫緊密,里拉的持續貶值可能引爆歐洲銀行業壞賬風險,進而導致歐元陷入新的下跌週期,並進一步推高美元指數。

此外,上週港元也連續觸及“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兩日四度出手保衛港元匯率,15及16日合計買入約168億港元。此次港元兌美元貶值的主要原因是港元資金需求下降、港美息差再次攀升以及大型IPO後香港部分資金流出有關。自2018年年初以來,受美聯儲加息、資金迴流美國等因素提振,美元3月期Libor從年初的1.69%一路上升,本月初最高升至2.35%,而Hibor雖然在4月香港金管局出手後一度大幅上升,但在7月25日漲至2.10%後直線下滑,上週最低下滑至1.80%。香港和美元拆息息差的不斷擴大導致市場通過拋售港元換取美元進行套息獲利的交易增加。

金融危機後,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氾濫,套利交易資金大規模流向新興市場。但隨著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開始正常化,資金開始迴流,新興市場金融穩定壓力增大。若美聯儲維持加息路徑,9月繼續加息,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加,全球金融市場也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土耳其震盪拖累歐元,人民幣兌美元繼續承壓,新興市場在劫難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