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戰海鄉魚兒灣村村民李勇70年忠誠護英魂

張北縣戰海鄉魚兒灣村村民李勇義務管護烈士墓群,從青年到老年,無怨無悔——

70年忠誠護英魂

张北县战海乡鱼儿湾村村民李勇70年忠诚护英魂

這些長眠在地下的烈士,已成李勇老人一生記掛的親人。 記者 李豔紅攝

“同志們,我來看你們來了……”9月1日上午10時許,90歲高齡的李勇老人站在12位無名烈士的墓碑前,跟往常一樣和烈士們說說話。老人雖有些口齒不清,但卻聲音洪亮、語氣鏗鏘有力。

摘帽、鞠躬,老人的臉因為激動已經漲得通紅,眼角微微噙著淚水,“你們放心吧,人們都很關心你們,總有人來看你們!”老人像是見了許久未謀面的老友一樣。同行的本家李佔軍看到李勇老人的莊重神情,不由得抹著眼淚。“這些年來老人太不容易了!”

張北縣戰海鄉魚兒灣村是聞名的草原天路景區東頭一個普通的村莊,全村一共100來戶人家。在村子西邊的山坡上有一處烈士墓群,已經有整整70年的歷史,而李勇老人就是這70年來風雨無阻義務守護這一處墳塋的人。

時間要追溯到70年前,1948年,那時李勇還是個20歲的小夥子。“那會兒一個解放軍騎兵連就在村裡住著,我們天天都跟戰士們待在一塊……”90歲的李勇老人其實已經行動遲緩,語言表達十分吃力,但是回想起曾經的那一段歲月,老人看上去依然是有著清晰的記憶。

當年9月,正是農曆的八月十四,中秋節前一天。駐紮在魚兒灣村的解放軍某部十三旅一大隊騎兵一連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全殲逃竄到附近雙愛堂村的國民黨頑匪。但由於敵情突變,戰鬥十分慘烈,一連除5名戰士倖存之外,其餘36人全部犧牲。

“連長最大30多歲,其餘的都是十幾歲二十來歲的,都可年輕了。”據老人回憶,老人的父親和鄉親們給犧牲的戰士們洗身子,他們年輕一點的負責挑水。後來,戰士們的遺體都被埋到了村西的山坡上——在女婿王金榮的幫助下,老人一點點地給記者講述著這一段經歷。

顯然,這些經歷給老人的一生種下了難以割捨的情結。“你說說,都那麼年輕就犧牲了,葬在這裡沒有父母親人。”王金榮說,“老人常跟我們說,沒有這些戰士們的流血犧牲,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呀!”他完全能夠理解老岳父心裡是怎麼想的,是靠著什麼信念這麼多年堅持下來的。

從老人斷斷續續的回憶中瞭解到,36名犧牲的戰士被葬到村子西山坡上後,頭幾年一直是老人父親一輩的六七個村民負責維護著烈士墓,而李勇老人則年年一到上墳的時候,便跟著父親一同到墓地去,祭奠、燒紙、除草、培土……

後來,老一輩的人在世的已經很少了,李勇老人正式接過了管護烈士墓的任務。

“我們上學的時候,一到清明節李勇老人就領著我們去掃墓,給我們講當年這些戰士們是怎麼犧牲的故事。”今年已經58歲的村民李佔軍依然清楚記得當年的情形。在魚兒灣村,隨便問哪一個在村裡上過小學的村民,沒有一個沒去掃過墓,沒有一個沒聽過李勇老人講的有關烈士們的故事,當然也沒有一個村民不知道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義務管護著烈士墓。在魚兒灣村,李勇老人是當之無愧最受尊敬的人,人們還稱他為“老革命”。

“多少年了,清明節、陰曆十月一,沒有一回上墳落下過……”李勇老人的兒子李忠成說,每年一到祭祀的日子父母親做好祭品,便會領上他一起去上墳。家裡不忙了,父親就要到墓地去轉一轉,怕有牲口糟蹋。“父親對這些戰士們的感情真是很深,就跟親人一樣了……”

幾十年來,李勇老人就這樣悉心守護著這些烈士們。

後來,36名烈士的墓群陸續有親人認領,遷走24位,剩下12位無名烈士。

前幾年,無名烈士墓群得到了當地民政部門的關注,並出資對墓地進行了修葺,設了圍牆,立了新的墓碑,在墳塋周圍種上了松柏。還不時有一些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志願者來這裡祭奠。這一切,令李勇老人感到了無比的欣慰。

年事已高,腿腳已經不便,四五年前,經過與同住在魚兒灣村的女婿王金榮商量,李勇老人將管護烈士墓的光榮任務交給了女兒和女婿。

“我覺得這是一個神聖的任務。”不善言辭的女婿王金榮一臉嚴肅地說,“每年買祭品都得先讓老人過過目,他看一看就放心了。”

這幾年,老人已經無法自己爬坡上山去看烈士們了,但是他的心裡還依然惦記著。9月1日,知道記者是來採訪他的,他第一句話就問,“去不去烈士墓那兒?”當記者問他,“那您想不想過去呢?”老人像個孩子似的:“我早就想去了!”

70年來,老人就像對待親人一樣,用心默默地守護著這些長眠在地下的烈士們。

因為這漫長的忠誠守護,2017年,李勇被評為河北省道德模範。(河北日報 記者 李豔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