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一半人考研,剩下的大部分學生準備考公務員,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y1個人的海枯石爛


題主說的,一個班級中一半人選擇考研,剩下的選擇考公務員,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普通院校中,並且那些就業不好的專業更為普遍。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沒有最難就業季,只有更難就業季。

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畢業生的求職預期,存在著較大的偏差;第二是,普通院校畢業生,畢業就失業的問題比較突出。

2017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是795萬,到2018年高校的畢業生達到了820萬,而2018年的新增勞動人口是1500萬人,也就是說,高校畢業生佔到了新增勞動人口的一半以上。

高校畢業生的持續增多,必然會讓人才的供給超過需求,進而增加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大部分用人單位是處在強勢地位。

之前,有人做過相關的統計,現在每年985院校的畢業生人數,大體上和90年代本科生的人數差不多。所以,

很多用人單位在進行招聘的時候,都傾向於去211或者是985院校進行招聘,這就間接的增加了普通院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一半學生考研,一半學生考公務員,這種現象並不是在所有的學校之中都有。從上海財經大學公佈的2017年就業情況調查來看,大部分學生並不是選擇考研或者考公。

2017年上海財經共計3792名畢業生,其中70%的人選擇了就業,有19名學生是選擇了自主創業。從學生主要就業的行業來看,有16%的學生是進入了銀行業,13%的學生是進入了四大,還有11%的學生是進入了證券行業,有5.45%的學生進入了教育行業,有5.2%的學生進入了計算機相關的領域。


並且,211、985院校有較高的保研率。所以對於名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畢業的時候是有更多的選擇,他們既可以選擇考研,也可以選擇出國深造,也可以選擇保研,還可以選擇畢業直接工作。

而對於普通院校的學生來說,可供選擇的範圍就非常少了。

雖然現在社會上很多企業出現了用工荒,不少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但是這些工作往往是一些保潔、維修工之類的不太體面的工作,相信很多大學畢業生是不喜歡從事這類工作。而普通院校的學生想要從事的工作,門檻普遍又比較高,要麼是要求碩士以上學歷,要麼是要求畢業於985或者211院校。

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就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高端的工作找不到,低端的工作不想去。“慢就業”和“延遲就業”已經成為了很多畢業生的選擇。

在不多的選擇中,而考研和考公務員就成了很多普通院校的學生,主要選擇的方向。

考研對於本科畢業院校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選擇報考的院校並且如果能考上985院校的研究生,自己的就業境況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更何況部分名校的學生,要麼是選擇保研,要麼是直接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普通院校學生考研的難度。

同樣的,在進行公務員招聘的時候,一般也很少有畢業院校上的歧視。只要自己滿足學歷和專業要求就可以報考,還有的崗位是沒有專業限制的。通過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內,有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對於畢業於普通院校的學生來說,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啟發


升學與考試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生畢業已經一年半了,回頭看看當年的這個問題很是感慨!

一個班一半人考研,另一部分考公務員,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大多數高校的一個寫照,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我認為是學生和社會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來說社會的原因,現在找一份說得過去的工作其實是比較難的,考研和考公務員的目的很明確,為了好的工作。很多企業說用工荒,招不到人,那要看什麼工作了,電子廠車間,保潔,維修工,你認為大學生會去做嗎?相信即便是不就業,很多大學生也不會做這些工作,而收入高,體面的工作又競爭極為激烈,所以,大部分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的價值,或者進入體制內,這樣才能有一份說的過去的工作。現在全球的經濟狀況都不是非常理想,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洲經濟衰退的隱患仍在,這些都影響著我們的經濟狀況,而經濟的好壞又會直接影響就業的好壞,去年在供給側鋼鐵煤炭去產能的時候,有一部分工人就下崗了,所以說,目前的經濟其實並不是向上發展的,而是正從底部慢慢上來,這個時期的就業並不會太好,企業剛剛好轉,不會立即大量招人,提升待遇,所以大部分學生要麼選擇考研自我提升,要麼選擇靠公務員進體制,少數能找到滿意工作的,直接去了企業工作。

其次,學生自身的原因,其實這是主要原因!話比較難聽,恕小編我直說了。高校大擴招以來,大學生的質量就開始下降了,自己在大學裡什麼樣自己應該清楚的,打遊戲,曠課,釣妹子,打籃球,網吧包夜......肯定是很普遍的,就這樣混倒了大三,大四,然後面臨著畢業工作的壓力,這時沒績點,沒獎學金,沒本專業含金量高的證,於是只能趕緊考研,希望考上之後能彌補本科期間的頹廢,或者考一個無限制條件的公務員,去混一輩子鐵飯碗,因為大學四年你的激情,理想,都已經磨沒了,剩下的只有一顆疲憊的心,想過安穩的日子。你肯定想說,小編嘴真毒,這麼損現在的大學生,其實小編是在說自己當年的情況啊!當年大三的時候,學校舉辦了一場招聘會,去看了一下,全是2,3千的工資,沒聽過的小公司,而且招人還不多,別和我說什麼金融,經濟專業的好找工作,收你的基本上是證券公司經紀人,房產經紀人,銀行拉客戶的,金融公司賣理財的,至於投行,研究員,分析師和你是沒有關係的,簡歷的基本門檻都是達不到的。小編當時在大三還準備考註冊會計師,記得8月份被告知注會改革了,沒畢業的考不了,於是趕緊準備考研,當時心裡壓力真是大啊,年後就進入畢業季了,還沒找到工作,考研複試還沒開始,當然最終考研過了,又贏得了三年改錯的機會,但是依然不長記性,於是研究生畢業又想考博,被導師拒了,考公務員,筆試過了,複試沒過,沒辦法,硬著頭皮去找工作,找了將近2個月,馬上就畢業離校了,終於在畢業前2個月左右的時候定下來了,真是挺後悔的,後悔在學校的時候沒有好好去學早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至於公務員其實和考研一個道理,考研進入學校是一種保護,考公務員進入體制也是一種保護,只有去了企業才是真正的面向社會,沒有保護了,沒有學校宿舍,沒有學校食堂的價格,沒有老師教你原諒你,沒有公務員的穩定和福利,只有一顆有點焦慮的心和一副忙碌的身軀,加班加點,付房租,吃外賣,謹慎和領導同事相處......

當然,有些學生考研確實是為了深造,這一點小編是很佩服的,特別是那些做理論研究的,小編有個同學就是,本科名校,研究生和小編同班,每天去圖書館看書,發文章,和男朋友一起考博,過年都沒回家,畢業順理成章考了復旦博士,男朋友去了上海財經大學讀博,以後基本在高校工作了,一點也不焦慮,很自然,人的自然的生活狀態,來自於他平時的努力!還有一個搞技術的表哥,和小編同年考了研究生,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工作,今年跳槽到英偉達工作,工資槓槓的,也都是在學校時的努力成果。

小編工作一年多以來也改變了很多,每天努力工作,抓住機會,升職加薪也有過了,關鍵是知道珍惜時間了,有時加班到晚上11點回來,還是打開電腦寫稿子,寫到凌晨一兩點,然後睡覺。所以,各位如果還在學校的話,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職,不負光陰,不負未來!如果已經工作,那麼就勇往直前吧!歡迎關注小編交流,主寫公司分析,職場,人生規劃,還喜歡發一些精彩電影。


一霎那的力量1991


考研是條不歸路,考公務員是進圍城!

目前,我國研究生已經達到數百萬之多,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所以社會上都說,考研是條不歸路,雖然目前很多事業單位對研究生大開方便之門,但是,本科生考事業編未必比研究生差,而且工資一樣,何必浪費那麼多時間。


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也就是通俗說的機關事業單位,看似非常美好,沒有進去的人都想進去,進去的人都想出來,所以,社會上稱之為圍城。

一個班,不是考研就是考公務員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考研,大多數人是奔著拿個更好的學歷,而不是真正的興趣所在,考公務員無非不是奔著權利而去,其實,去過的人才知道,不過如此!


小虎找真相


就業那麼難,很多家長也想要自己的孩子考研升學或者考入體制內。

先來說公務員: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好。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希望他們能有一個穩定舒適的工作,不圖孩子賺大錢,小康或者中產即可,考公務員工資不低,福利好,公積金高,完全符合家長要求。

再來看考研。

相對於本科生,一般研究生能找到層次更高一點的工作,比如國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都比較青睞研究生學歷。考研能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

以上兩條道路相對於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要穩定的多,待遇好得多。

所以一個班學生一半考研,一半考公務員並不奇怪。


小江談教育


這個問題感覺遠遠不能形容我現在的班級:3/4的考研,剩下的同學找工作。

首先呢,本人是一個211學校的學生,現在學的是聽起來高大上名字的專業——工業工程。我在最開始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百度介紹它技術加管理,我一聽,哇!太好了這個專業。現在想想我腦子進水了! 那個時候怎麼不多想想!

然後就步入大學煎熬的三年(還沒算後一年),在這個三年時間裡我明白這個的前景很好,但是呢它是我們國家外國引入十幾年,很多的企業還沒有到要運用這個專業,而且瞭解到工資不是很高一般就4k-5k左右,當然了也有原因是大學這幾年吃喝玩樂也沒有努力,感覺找工作也找不好。

很多同學不太喜歡這個專業,而且工資不高,打算考研跨專業或者考本專業,來提升自己,之後的工資待遇高一些。

所以現在的考研率為什麼那麼高,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的趨勢和就業壓力造成的;另一方面學生想要繼續提升自己實力。


lili顏


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兩年前,我也是這考研考公大軍裡面的一員。我高考成績不是太理想,進入了江蘇省的一所普通二本大學,學的專業是環境科學,現在想想很是懊惱,當初我怎麼會選擇這個專業,腦子是瓦特了嗎?



我學的專業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我們一個班有四十幾個人,男女各一半,這種專業男女比例如此平衡已經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了,而且班裡全是江蘇省的。當時大三的時候面對考研和實習這兩個選擇,全班人都思前想後考慮了很久,在學校老師的鼓動和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尷尬的情況下,班裡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了考研,剩下的人選擇了實習就業。



在考完研後,由於那年高數比較難,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大家商量著去給自己留條後路,考公務員,雙保險。於是班裡又有一半的人去考了公務員,基本上筆試都過了,全死在面試上了。

選擇考研考公也是迫不得已,上學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以後有一個好工作,能工資高一點,過上好日子嗎。在學校不是重點大學,專業不是熱門專業,又沒有個乾爹的前提下,考研考公是無奈之舉。


沙地人家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近年來比較突出的問題,大學生越來越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這種情況,大學生何去何從?

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為了自己未來,也在提前準備,有的考研究生,有的考公務員 ,而且比例一直在上升,甚至有的班級佔到一半以上。

一、從考研究生角度看

現在很多單位招聘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學歷的要求,高學歷相對來說找工作佔有一定優勢。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也在備戰研究生考試,有的一年考不上,再複習一年繼續考,工作都不找就為了考研究生。


他們意志堅定,不怕挫折,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競爭壓力再大,為了前途也要拼搏一番。

二、從公務員角度看

現在最厲害的,競爭最大的考試不是高考,而是公務員考試。公務員要求年輕化、能力化,學歷最低要求本科,考上就意味著各種待遇,工作相對穩定,收入相對較好,職業體面等,所以就有千人競爭一個崗位現象。大學生也希望有更好前途,也在下功夫備考公務員考試。



三、從找工作角度看

每年都有大量高校畢業生,面對招聘,也是競爭激烈,但是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找的,往往有一些限制條件,好的崗位也是競爭激烈,有很多大學生找工作也不是那麼順利,也使一些學生選擇考研或公務員,這樣就可以有多種選擇。

總之,找工作是最重要的,但是怎麼才能找更好工作,有更大發展機會,考研和公務員是很多大學生爭相選擇的途徑。


愛教研


首先呢,這個現象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考公務員也好,考研也罷,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刻苦學習,作為一名學生,學習就是他的本職工作,不管考什麼,只要他在學習、在努力,都是值得肯定、值得鼓勵的。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是持正面態度的,畢竟現在考研、考公務員成本還是挺高的。這個問題想問的,應該是為什麼研究生、公務員成為了大學生的畢業首選,為什麼找工作的似乎越來越少。



首先,來回答一下為什麼要考研、考公。這個行為之所以受到爭議,其實與當下的教育體制弊端、就業環境不無關係。大學生唸了十幾年書,難道就學會個考試嗎,社會的進步發展靠考試就能實現麼,由此,考研考公更多地被認為是大學生沒學下東西、就不了業的選擇。不可否認,現在的大學教育確實存在一定弊端,逃課、戀愛、同居似乎已經成為了當下大學生的標籤。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他們只是單純的學生,社會經驗少,更多對社會的認識來自父母、來自老師、來自書本,即便他們大學期間學習很優秀,專業能力很強,但在面臨學校到社會這個巨大轉變的時候,鴕鳥心理還是會起到一定影響,這時自覺不自覺地會發揮人的本能——揚長避短。作為目前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大學生,什麼是他們最擅長、最熟悉的呢,沒錯,就是考試!從小學到大學,大家可以想想,經歷了多少考試,即便現在大學擴招了,但只要能上了大學,就不能否認他的考試能力。在面臨畢業這個人生重要節點的時候,大學生髮揮自己最擅長的能力,本身無可厚非,社會不應該賦予他們過多的輿論壓力。


其次,研究生、公務員也並不是無能的代名詞。恰恰相反,我認為能考上的,還是值得我們去推崇的。來了解一下這兩種考試吧,研究生考試有高數、英語、政治、專業課,複試的時候還有筆試面試,想要順利通過,實屬不易,除了會考試,堅強的毅力、專業素養,個人能力都缺一不可。每次暑假期間逛大學校園的時候,都會看到考研大軍的身影,烈日、高溫、壓抑的教室、刁鑽的題目、巨大的壓力、莫名的煩躁、結果的未知,一壺水、一摞書,一坐就是一整天,這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感到欣慰了,真的沒有理由再去抨擊他們。再來說說公務員,行測和申論,最後還有面試,它不考專業課,但覆蓋面很廣,人文地理歷史數學推理言語時政寫作口頭表達,可以說除了英語,你小學學的所有科目他都會考到,可能也是這個原因,自開考以來就廣受詬病,公務員=沒本事。這裡我真的要為他們正名,這個考試很科學,明裡暗裡方方面面在考察著你,舉個例子,行測題量大時間少,本身就考察著你的反應能力和取捨能力,作為人民公僕,是不是能在緊要關頭有的放矢,照顧到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就是這樣考察的。申論裡,能不能快速從一堆雜亂無章的材料裡找到你需要的信息,這項能力也是領導幹部所必需的,等等吧,就不一一列舉了。說這些,想說的是,
能考上的,真的可以說是佼佼者,有能力,有知識,值得我們大家去尊敬去學習的!



再次,說說是不是真的找工作的少了呢,很負責地說,不會。一半考研,一半考公,最後能有幸考上的又有多少,那剩下的呢,還不是步入社會。當然,絕不是說就業不好,研究生、公務員、公司職員、創業者,這本身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能實現自我價值,就是值得去奮鬥的!

最後,還想為考試正個名。研究生、公務員是考試,公司面試又何嘗不是考試,以後職業生涯中每次升職轉崗又何嘗不是考試,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就是要多多嘗試,風雨過後方見彩虹,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靜思悟道老神仙


我是一名大四學生,身邊選擇考研,考公務員的人無非出於幾種原因,考研的:一是真想繼續深造才考研,二是學校非985 211,本科找工作找不著什麼好的,考研考到985 211去,出來好找工作,三是跟風,什麼也不會,大學也沒好好學習,找工作能幹什麼呢,跟別人一樣考研吧。

考公務員:一是覺得創業太難,還不想去企業工作,思前想後,還在考研和考公務員之間徘徊,最後覺得考研太難,高數英語什麼的整不溜,考公務員了

二是想進去體制內,大學期間就已經入黨的。

三是覺得公務員工作輕鬆,且穩定,我認識個女生考公務員她覺得這輩子不圖啥,當個小公務員每天喝喝茶,看看報紙,到點下班,簡直美死(呵呵)

四 同上跟風(有些人真的很喜歡跟風,我跟同學一共三人吃著同一家煎餅果子,從吃到吃完,不下20個人路過的時候看我們吃,有三個人來問我們在哪買的)

其實說來說去,我身邊這些同學他們(有熟的又不熟的 他們互相之間有些不認識 勿把他們當做朋友)有一共同特點:害怕就業或不想就業,自己還小啊,怎麼就畢業了?怎麼就社會人士了?


飯太牢


我來回答一下吧。

可能當過管理的都知道現在的80後和90後在職場區別很大。

早些年我帶團隊的時候手下都是80後,那個時候對待員工不滿意當場可以開口訓斥,而且他們大部分都聽;這幾年員工年齡趨於年輕化大部分90後特別是95後,從小吃苦少,家裡都是寶,你對他們別說訓斥了,語氣嚴厲點就給你撂挑子不幹了,在家都沒受過這委屈。

所以他們對待壓力承受能力明顯跟不上80後,並且對畢業工作有種本能畏懼心裡,現在畢業,學校學到的東西基本用不到,大部分工作後都是做銷售,而做銷售是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從事的工作,壓力大。

而考研可以繼續在學校上學,工作可以遲幾年,並且可以有更多好的工作選擇;考公務員首先是鐵飯碗,並且現在待遇都還不錯,壓力也不大。

所以有很多同學會選擇考研或者考公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