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鐵溝修路記(作者:楊青顯)

小鐵溝修路記(作者:楊青顯)

上世紀七十年代,貫穿洛寧東西全境的崛山至故縣的公路(鄭盧公路洛寧段)被確定為國防公路,國家開始大規模重修,並計劃鋪成柏油路面,這是改善我縣交通落後狀況的大好機遇。由於當時國家財力有限,又是公有制體制的鼎盛時期,所以前期工程都是按以工代賑的形式逐級壓了下來,縣裡動員了全縣的工農商學兵大打了一場修路的人民戰爭,把路基土石方工程全部分配到了各公社和各單位,各公社又把任務分配到了各基層單位和生產大隊。一九七六年冬,我在底張高中上學時,就曾在長水夥子窯段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修路義務勞動。

小鐵溝修路記(作者:楊青顯)

一九七八年七月我參加了高招考試,考試成績超過了錄取分數線,九月份參加了預錄體檢,一直等到冬季,錄取通知書仍杳無音訊。我借了輛自行車騎到縣城,找到在縣文教局文化館上班的一位同村人打聽消息,他說大中專錄取早已結束了,這一消息徹底打斷了我的求學希望,我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繼續深造了,因此情緒非常低落。

當年大隊又接受了到國防公路西山段的修路任務,具體地點在羅嶺和上戈交界的小鐵溝,並且從開春一直持續到了冬季。這次生產隊要求每戶出一個男勞力,參加全公社組織的修路大混戰,要在春節前全部完成工程任務,修路的名單裡有我父親。我聽說後向父親要求,堅持要頂替他上山修路。從今往後,我決心要面對現實,經受磨練,理想服從於生存。父親看我態度堅決,就答應了我。當年初春我曾擅自離開官莊塬高考複習班回家,想替換父親上山修路而遭慈父斷然拒絕和嚴厲批評。我高中畢業後,已經在生產隊參加了兩年的集體生產勞動。犁耬鋤耙雖不精通,但樣樣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收種莊稼的套路也算粗通略懂,但開山劈路還是第一次。

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背上被子從古村過洛河,在長水翻龍頭山走小路一直向西,翻山越嶺天快黑時才到達目的地——小鐵溝底的幾孔破窯洞前。四個生產隊分別各佔了一孔窯洞,窯洞後邊住人,前邊做飯。窯洞裡的地上早就鋪上了厚厚麥秸草,同來的楊玉卿剛從部隊復員回來,喜歡寫詩練書法愛乾淨,就挑選和我同腿睡,就是同在一個被窩裡反向而睡。雖然兩人只合鋪一條被子,蓋一條被子,由於地小人多,二十條莊稼漢子晚上都溜地並排地擠睡在一起,也並不感到寒冷。

我們古村大隊的工程有百餘米,工地就在小鐵溝東山的半腰上。時值嚴冬,溝底的小溪上結著白花花的冰凌,從遠處看就象一條閃光的彎曲帶子,整個山嶺象被鞋底子拍過一樣灰濛濛的毫無色彩,唯一有生氣的是沿線修路工地上飄揚的紅旗。整個路基已顯雛形,腳下幾十米高的溝坡被翻下的土石覆蓋著,頭頂是卸下的高低不齊的土石崖茬。現在剩下的工程是一段土山、一段石坡的開通和一個涵洞的修砌。

沒有任何開挖機械,沒有任何裝卸運輸設備,只有钁頭、洋鎬、鐵鍁和小推車這些半原始工具。唯一先進的材料僅是定量有限的炸藥和雷管,那是用來爆破石山的,需要定期到公社工程指揮部申領。民工隊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在半山腰按測量要求開出一條路來。

修路的活簡單而繁重,以生產隊為單位分成小組,土方組人多些,兩個人攀崖破土,其他人用鍁往車上裝土,一個人將小推車快速堆到路邊借慣性把土翻下溝去。石方組負責爆破、清理石塊和給涵洞組運送石料。涵洞組和沙漿,搬石頭,砌石橋。土方活沒有拾閒的時候,不是刨土就是剷土裝車,推車人更累,馬不停蹄一溜小跑,全憑慣性和衝力。石方組要在石崖上打眼裝藥放炮,又累又危險。涵洞組需要搬運石塊和水泥,還得有工匠技術。

隊長考慮我第一次上大工地,又長得單薄,就安排我在土方組。還開玩笑說:銀環同志剛下鄉,先在土方組鍛鍊鍛鍊吧!我開始是負責裝車,左右兩個人彎腰弓腿用鍁往小推車上翻土,往往是這輛車還沒裝滿,那輛車又推來了,根本沒有拾閒的時侯,渾身出汗頭上冒熱氣,經常是脫掉棉襖穿著單衣在幹活。

後來我也幹過掘土活,熟練地掌握了用钁頭刨土的技巧,知道了從下往上挖效率高,深悟出“寧刨千钁,不捨一窩”的真諦。也幹過石料搬運工,實踐證明大石頭用雙手抱住肚子扛住走路最省勁,和水泥沙漿時先攪拌均勻再慢慢兌水事半功倍。當時工地就是這樣,沒有一個閒人,大家都在各盡所能地幹活,就連大隊黨支部書記高中林也是和我們一樣同吃同住同幹活。

後來我和推車工商量著換活幹,他刨土我推車,有一次我把車推到溝邊時,由於用力過猛,慣性過大,車子衝出路沿翻著滾竄到了溝底,木板做的車箱被摔得粉碎,架子車軲轆蹦跳了好一會才停下來,僥倖的是我手鬆得早,否則連人也帶下去了。害得我費了一晌功夫下到溝底繞道好遠才把車軲轆扛了回來。

再後來我也裝過開山炮,點過導火線,學會了用雷管引爆炸藥,也裝卸搬運過石料砌過橋,工地上的活幾乎幹了一遍,反正沒有省力的活,大家都在盡心盡力的幹活,按工方拿工分,沒有人偷懶。上工時間抓的很緊,往往是天剛亮就起床吃飯,吃罷飯就往工地趕,中午吃飯一個小時,下午幹到天黑才收工。

小鐵溝修路記(作者:楊青顯)

那時人民群眾修路的強大動力就是高度的政治集體觀念,修路的報酬是生產隊按工程量記工分,比在家裡掙的工分多一倍,吃飯由工地全管。那次我們隊做飯的是我家鄰居同周哥,記得早上一般是喝鹹麵湯吃蒸饃,午飯是稀麵湯下面葉帶蒸饃,晚飯是蒸饃蘿蔔菜玉谷糝湯,蔬菜只有蘿蔔一種菜。修路的日子是我一生中飯量最大的時期,中午每人發三根槓子饃,一根白麵,一根玉谷面,一根紅薯面。我們往往是先吃紅薯面饃,再吃玉谷面饃,最後才吃白麵饃,只有按這個順序吃,才能吃完三根饃,才能越吃越香甜,才能吃得飽有力氣,才能頂起活。現在回想起來都成了笑話,當時飯量怎麼那樣大。

由於白天出大力流大汗,渾身象散了架子一樣,非常疲憊,夜裡往往一覺睡到天亮醒不來。有天夜裡,我在夢中用學會的爆破方法炸日本鬼子的坦克,大喊大叫:“快跑,炸藥包要爆炸了!”

楊玉卿嚇得猛地坐起問:“炸藥包在哪裡?”

“就在窯底啊。”我仍在夢中。

聽到我在大喊大叫,所有人都驚醒了,還有的在翻找私藏的雷管和炸藥,後來看我在是說夢話,都說這孩子真是太累了。

在工地經常聽到其它工段出現塌方傷人事故,還有推車時連人帶車滾坡到溝底的,甚至還有開山炮炸死人的,現在想起來仍覺後怕。

在山上修路四十天,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下雪了,把雪鏟條路繼續幹,那年的冬天特別冷,土地被凍得梆梆硬,好象都沒消融過。待到回家時,兩條褲子膝蓋以上全被鍁把子磨破,解放鞋也被磨透了,蓋過的被子上密密麻麻全是跳蚤血。自從上山後沒洗過澡,沒理過發,沒洗過衣服,沒走出過小鐵溝半步。除了飯前飯後上下工路上有人說調侃唱路戲外,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小鐵溝修路記(作者:楊青顯)

在距一九七九年春節還有十天時,我們終於完成了修路任務,經公社修路指揮部批准,全村民工背上鋪蓋卷翻山越嶺再過洛河,我們終於回家了。

回家後的第二天,我接到了公社教革辦公室送來的師範錄取通知書,要求春節後到校報到。我高興地用從山上帶回來的雷管套上導火線在衚衕口的曬場上連放了三聲響炮,以慶賀新生活的開始。

國防公路通車後,每次經過小鐵溝那段路,我都會動情地說:腳下的路是我們修的!

2018年7月20日


小鐵溝修路記(作者:楊青顯)

作者簡介:楊青顯,網名朝花夕拾,喜愛花卉盆景、籃球運動、文學和石藝。曾在《洛陽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