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核彈英雄》描述了1998年,在對鄰國(中巴)擁核的憂慮下,蘇聯解體後盟友缺失的恐慌中,印度頂住國際輿論壓力,避開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監控,在博克蘭成功進行秘密核爆試驗的熱血故事。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儘管故事從類型到題材,都大相徑庭,但還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底、今年初大賣的薩爾曼﹒汗動作大片《猛虎還活著》,兩者的核心主題都是宣揚印度國力的崛起、不畏強國霸權的勇氣以及無尚的愛國主義。

只要想想國人對《戰狼2》和《紅海行動》是何等的追捧,就不難理解,為何《核彈英雄》會受到印度社會的廣泛讚譽,並被FlimFare雜誌評選為2018年上半年寶萊塢八大佳片之一。因為,它極大的迎合了當下印度民眾的愛國情緒和強國訴求。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故事的主角阿什瓦特,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的一名普通官員,他應上級的要求,承接了秘密核試驗的任務,並全權策劃和組織了整個行動。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由於1974年,印度已經進行過一次核試驗,因而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苦難,難的是如何保證整個行動處於保密狀態。因為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一直施壓印度簽訂單邊條約,禁止核試驗,如若行動提前曝光,印度將會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甚至導致試驗流產。

阿什瓦特為此制定了詳細的計劃。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核試驗的地點選擇在了印度邊境附近的沙漠地帶博克蘭進行,附近一直有巴基斯坦和美國的間諜出沒,因而行動組的人員全部都要進行身份偽裝、暗號對接,低調行事。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因為,美國的偵查衛星一直在印度上空監視,技術先進到可以看清地上一隻手錶的指針,而熱成像功能又讓它們即便在夜裡也能全面監控。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只有兩顆衛星交接的時間段是監控的盲點。

由於白天沙塵暴太大,因此只剩下晚間的一段監控盲點期可以進行試驗,並且每天行動結束後,還要掩蓋試驗痕跡,才能確保行動不被發現。

而僅掩蓋試驗痕跡,就要花去將近一小時,留給核試驗行動小組的時間真的不多了(恩?我想到了國足),這要求他們每晚都必須爭分奪秒的工作,才能保證行動進度又不被發現。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影片很聰明的採用了一組組快速剪輯的鏡頭,濃縮了單調、枯燥的核試驗過程,並且常常配合衛星倒計時讀秒,進行交叉剪輯,展現出行動的緊張與侷促,十分精彩。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相較之下,故事更多著墨於整個核試驗大環境的緊迫。

反對黨的滋擾、間諜的盯梢、國際輿論的變幻莫測以及強國的干預,描摹出當時風起雲湧的政治局勢,核試驗也因此屢次面臨被迫終止的困境。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期間過程,堪稱驚心動魄。

局部細節的緊湊和大格局上的波瀾壯闊,將《核彈英雄》的“身段”打造的十分漂亮,且節奏明快。

整個行動進行過程中,阿什瓦特作為策劃人和組織者,肩負的責任是最大的,雖然他沒有強悍的術業專攻,也不需要參與試驗的具體操作,但他必須負責攻克環境對試驗施加的各種阻力。

每當試驗面臨受阻,技術人員往往是一臉愁容、雙手一攤,留下阿什瓦特獨自天人交戰般的想對策,也正是他的機智和毅力,化解了一次次危機,最終護送行動小組走向勝利的終點。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阿什瓦特無疑是全片最有資格被稱為英雄的人物,但影片卻沒有刻意為他製造英雄光環。

飾演主角阿什瓦特的是印度明星約翰·亞伯拉罕,名模出身的他是一枚著名的肌肉型帥哥,但這一次,他的衣服一直都穿的嚴嚴實實,妝容樸素。

他沒有出眾的專業技能,亦無過人的拳腳功夫。

面對困難、挫折,他會苦惱、會憂愁、甚至無奈。

他平凡的如同我們身邊的一個路人。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然而,阿什瓦特又是不凡的。

在吃盡了官僚主義的苦頭,且明知不會收穫任何榮譽的情況下,他依然毫不猶豫的接受任務,這是一般人沒法理解的。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面對試驗遇到的種種困難,他的每一次急中生智,都來源於他堅持要完成任務的毅力,而毅力背後的個人利益缺失和損失,也不是常人能夠讀懂的。

為了行動的保密,阿什瓦特一度因妻子的誤會,差點失去婚姻,更是令人替他不值。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但是對一個愛國者來說,這一切都是合理的,因為國家利益面前,個人得失都是渺小的。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未必有不凡的表象,但必定具備不凡的精神境界。

他能放下普通人不能放下的,割捨常人不能割捨的,跨過心理的羈絆,越過人性的本能,這一切就是因為他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而不是因為他超能。

阿什瓦特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愛國者。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相較於《猛虎還活著》中濃重的明星偶像氣息和開掛式的英雄主義色彩,《核彈英雄》要寫實的多了。前者塑造的是一個神性的英雄,後者刻畫的是一個愛國的凡人,前者強調的是能力,後者注重的是精神境界。

這也契合了《核彈英雄》致敬無名英雄的主旨——縱然他們沒有出眾的外表、高大的形象、炫酷的技能,超凡的能力,平凡的甚至沒有留下姓名,但同樣是為國家作出貢獻、作出犧牲的英雄,值得人們的尊重。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影片還富有創意的借用了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將阿什瓦特比作了戰神克里希那,行動組五人則比作了班度五子,為整個故事蒙上了一層雄壯的華麗色彩。

在藝術造詣上,《核彈英雄》遠超《猛虎還活著》,但娛樂性遠遠不如後者,FilmFare也稱讚它沒有進行任何商業上的妥協。

最後的結果就是出現了口碑和票房的倒掛現象。

《核彈英雄》IMDb上高達8.1分,票房卻只得9.1億盧比。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猛虎還活著》IMDb上只有6.1分,票房卻拿下56.9億盧比。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1998年核試驗成功後,印度正式成為一個成熟的核國家,傲世全球。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試驗成功的首日(5月11日)被列為國家科技日,以作紀念。而世界霸主美國方面,則將之視為自己最大的情報失誤。

對印度來說,其間蘊含的民族與國家自豪感,不言而喻。

2012年,紅色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也詳細描述了中國製造“兩彈一星”的歷程,不論是制核的動機、有核的喜悅,對英雄的歌頌,還是期間遭遇的強國阻撓和孤立境地,都驚人的相似。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可以說,這個印度的故事,是讓中國人有共鳴的。

只是,雖然反派是美國和巴基斯坦,但中國也是印度人心目中的敵人之一,這點比較尷尬。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但是從國際主義層面來說,1998年的核試驗是一個負面事件,它意味著核武器在全球範圍內的進一步擴散,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在一項表態中說,印度進行核試驗對國際大家庭來說是“一種令人悲痛的發展”。

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泰國、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等多個國家也都先後發表談話表示遺憾、沮喪和失望。

這個印度版“兩彈一星”的電影讓中國人有共鳴

對此,我也是五味雜陳。

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的得失是渺小的,似乎已然是某種程度的共識。

那麼在世界利益面前,國家利益是不是又是相對較小的那一方呢?

個體又該如何抉擇?

從人類文明的進程來看,個體的身份認知,從家庭到家族,從民族到國家,範圍是逐步擴大的,在諸多科幻電影中,這一範圍甚至從地球擴大到了全宇宙。

但是,利益驅動下的各種內鬥卻並沒有因此減少過,個體的抉擇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定奪。

一個為集體利益犧牲的英雄,也可能是一個恐怖主義分子。

因此,個人認為,今年的另一部印度新片《羽化成諜》中,關愛生命的普世價值和愛國主義間衝突的探討,顯得更為深刻,也更具時代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