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恐龍填補了7000萬年的進化空白

新發現的恐龍填補了7000萬年的進化空白

這幅插圖顯示了兩個新發現的恐龍物種屬於alvarezsaurs(左起)的血統:Haplocheirus,Xiyunykus,Bannykus和Shuvuuia。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動物的下顎會變長,牙齒會減少,手和手臂也會發生變化。

新的研究表明,兩個新發現的恐龍可能會在一個不同尋常的掠食者血統中缺失,這些掠食者生活在1.6億至9000萬年前。

Xiyunykus和Bannykus這兩個物種是獸腳類恐龍 - 一群雙足的,主要是肉食性的恐龍。一些獸腳類恐龍最終產生了鳥類,而另一個分支,alvarezsauroids,演變成看起來很奇怪的食蟲動物,短臂和雙手放大,用於挖巢。

但是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瞭解卻很少,因為這種進化的差距是將吃昆蟲的alvarezsauroids與最早的已知成員Haplocheirus分開。

“Xiyunykus和Bannykus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們屬於這一空白並揭示了Alvarezsauroidea內部的進化模式,”參與國際研究的阿爾伯塔大學古生物學家Corwin Sullivan解釋說。

“這些標本大大提高了科學界對alvarezsauroid進化早期階段的理解,並讓我們更好地瞭解早期alvarezsauroids是什麼樣的。”

沙利文指出,新標本揭示了生物飲食如何從肉類轉移到昆蟲的線索。

“前肢顯示出對挖掘的一些適應性,後來變得更加誇張,其頭骨的某些特徵也類似於食蟲性的alvarezsauroids。後肢的修飾較少,這表明alvarezsauroids的手臂和頭部在腿部之前經歷了顯著的變化。

“還有很多關於alvarezsauroids 早期進化的知識,”Sullivan補充說,他也是Philip J. Currie恐龍博物館的策展人。

“Xiyunykus和Bannykus目前由一個不完整的標本代表。這些標本提供了大量有趣的信息,但我們需要更多的化石才能確信我們對alvarezsauroids如何明確瞭解,直言不諱,太奇怪了。”

該文章“兩個早白堊紀化石記錄了Alvarezsaurian恐龍進化中的過渡階段”,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新發現的恐龍填補了7000萬年的進化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