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質時代,一張錯版幣一套房的猜想成真了嗎?

錯幣又叫殘次幣,是指在印鈔造幣環節出現錯誤,紙幣一般會有福耳、多邊、折白、漏印、水印或圖案嚴重偏移、套色移位、加長幣、印刷時被其他紙張覆蓋等等,硬幣一般會有背逆、弱打、透打、胚餅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錯幣並不是假幣,錯幣也可以在市場流通使用。但人們也可以到銀行換回無印刷錯誤的人民幣。

在這個物質時代,一張錯版幣一套房的猜想成真了嗎?

以上藏品為錯版幣一組。在上方第一張100元人民幣的毛主席照片中,右上方的頭髮印刷不齊,略泛白。第二張100元人民幣則是毛主席右臉中間有個白點,源因於在雪白印刷紙未印刷前有了汙點,所以印刷出來的錢幣就有了殘缺。經過時間的流逝,汙點掉落,就形成了一個小白點。這些和正常的100元人民幣不同觀感的地方直接反映了這張錢幣是非同尋常的,在現流通的錢幣中出現這麼多錯誤的是較為稀少,收藏價值極高。

據印鈔廠相關人員介紹,人民幣在印刷過程中,和其他印刷品一樣,會因為紙張的疊放不整齊而出現錯版,這本身並不稀罕。然而,作為國家金融流通領域的工具,印錯的人民幣是決不會流出廠一步。因為一張錢幣出廠必須經過7道關卡嚴格檢驗,檢驗出的錯幣全部封存。由安全部、公安部、國家銀行造幣廠有關人員到場,取出錯幣,清點號碼,統一銷燬。整個過程全部錄製,錄像密封存檔。

在這個物質時代,一張錯版幣一套房的猜想成真了嗎?

縱觀錯幣市場,我們可發現市面上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手中有“錯版藏品”後,都不願更換。有些人就把它當成稀罕物收藏起來了。無論哪種原因造成的錯版,在被發現後均會被及時更正,所以錯版存量很少。錯版藏品往往因錯得福,在2017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張百元錯版幣以人民幣160萬元的高價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