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五里村村民鄭爲高:身殘志堅 雙手鋪就脫貧路

據《今日儋州》消息一個聾啞殘疾貧困人員,卻身殘志堅,以實際行動詮釋人生的自我價值,依靠一雙勤勞的手鋪就了一條脫貧路,走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路。他就是中和鎮五里村委會五里村村民鄭為高。

近日,記者來到鄭為高的家中採訪了他一家。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村民的介紹下,記者瞭解到鄭為高脫貧致富的故事。

扶貧又扶志 脫貧先立志

鄭為高今年46歲,從小聾啞殘疾,妻子沒有穩定的工作,加之有三個孩子在讀書,各項開支大,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是拮据。2016年,鄭為高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個殘疾人,該怎麼幫扶才能讓這一家人脫貧?一時讓五里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洪濤犯了難。經過深入瞭解鄭為高的情況後,陳洪濤有了幫扶思路:幫扶不僅要幫窮更要扶志,幫扶鄭為高就從扶志開始。

陳洪濤和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在深入研究後一致認為,要讓鄭為高實現脫貧,首先要讓他從思想上克服等靠要思想,不能意志消沉,要讓他對生活充滿信心。為此,幫扶人員針對鄭為高擅長做泥水活的這一技能,為其聯繫了市裡多家建築單位,想讓鄭為高當一名泥水工匠。找好了謀生的崗位,可鄭為高還是心存顧慮,怕別人會看不起他是一個聾啞人。瞭解到他的顧慮後,幫扶人員每天上門不斷地做鄭為高的思想工作,鼓勵他,轉變他的消極心態。

在幫扶人員的引導和鼓勵下,鄭為高終於樹立起了對生活的信心。他要珍惜這麼多人幫助自己,不能讓大家失望。對於鄭為高來說,做水泥活並不是難事,只要肯付出努力,就會有回報。放下思想包袱,被激發出內生動力的鄭為高全身心的幹起了水泥工。後來,鄭為高不僅在市裡幹泥水工,還跑到海口、東方等地幹起泥水工工作。通過辛勤勞動,鄭為高做水泥工的年收入有36000元左右。

夫婦齊努力 同奔脫貧路

看到丈夫這麼努力地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鄭為高的妻子也閒不住了,她利用自己有一副好歌喉、會唱山歌的特長,經常參加唱山歌活動賺點零錢補貼家用。“他做一天的水泥工能收入200元,一個月能有15天的水泥活可做,年收入36000元左右,我唱山歌一天也有200元的收入,雖然演唱的機會不多,一年演唱的日子加起來只有3個來月,但也有將近18000元的收入。”鄭為高的妻子向記者計算著一家的年收入。

2017年中旬,鄭為高在政府的幫助下加入中牛肉牛畜牧有限公司,年底分紅7830元,加上政府的“三保障”、殘疾救助等政策落實到位,鄭為高一家的年總收入已經遠遠超過脫貧線,於2017年年底順利實現脫貧。

問起五里村的鄉親們對鄭為高的評價,大家都表示:“鄭為高雖然身患聾啞殘疾,但他有一股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的韌勁,能吃苦耐勞,他用勤勞的雙手脫了貧,過上了好生活。”

如今,鄭為高家的房子通過危房改造,已經由土坯房變成了嶄新的平房,生活的前景越來越好,曾經愁雲慘淡的一家人經常是笑容滿面,積極樂觀。(見習記者丁子芹 編輯李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