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在貴州,一天的清晨不是被明媚陽光喚醒的,恰恰是一碗米粉。也難怪很多人都說,一碗粉,吃出了鄉愁。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貴州人的早餐有腸粉、豆漿、紫薯餅、糯米丸子、餈粑、黑米粥等林林種種,而米粉為何脫穎而出俘獲眾多貴州人及到訪遊客的芳心?

猜想,也許是它那多樣的主菜搭配,豐富的配料,以及米粉地道口味吧。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論貴州米粉的地道如何養成?

將貴州米粉做分類,大致可分為:細米粉、粗米粉(圓粉)、盤子粉、乾粉、卷粉等,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細米粉,最讓人不能忘懷的便是盤子粉。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也有很多人反駁,其實貴州米粉真心沒那麼出名的,比如提及雲南的過橋米線、四川的酸辣粉、桂林的米粉以及廣州的炒河粉,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並品嚐過。但我們卻敢說,凡是吃過貴州米粉的人,基本都會忘記其他的粉是什麼味道了。

不得不說,一碗貴州米粉是香鮮爽嫩,也是滾燙濃醇。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追溯米粉的歷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而米粉的起源其實和麵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貴州米粉的材質當然也是用大米米漿做成的,但製作米粉這一技藝對比其他省份的手法是有所區別的,過程中實時人工去把控火候。所以這一“鮮”味並不是空穴來風。

始創於晚清的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先生的歡心

他們會說,外省的人可能無法理解,在貴陽人的味蕾中,當腸旺遇到面/粉就像擁有了全世界。腸旺除了搭配面,也搭配米粉。因此在後來延伸了兩種吃法,都別具風味。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先生曾經就做過一件瘋狂的事,一次出門到貴陽,飛機落地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到街邊吃一碗腸旺面。腸旺面只是一種貴陽街頭的尋常小吃,只是深得董先生的喜愛,有點令人詫異了吧!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但,至少你會相信這一位來自《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對美食的挑剔。

這一碗腸旺面/粉,始創於晚清,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了,是一款極富盛名的傳統美食。從食材搭配來看,有滋味悠長的肥腸、血旺、脆臊,腸是豬大腸,旺是豬血,脆哨是炸得酥脆的豬油渣,而面是手工雞蛋麵。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好吃的面/粉,其實每一個細節的講究,每一種原料的精選,每一道工序的認真,才有成為名品的可能。而這種講究的堅持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了。當然也是因為純手工製作,才能讓董先生愛上了。

貴州米粉吃法二|一碗腸旺面,深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的歡心

一碗腸旺面/粉,其實煮起來非常講究火旺,水滾湯寬,面煮至翻滾(約一分鐘)即用漏勺勞起,抖去湯水倒入碗中,加適量雞湯,用漏勺取五、六片生旺子入鍋略氽一下蓋去麵條一邊,然後用筷子挾五六片腸子鋪在麵條另一邊,放進七、八顆脆臊,四、五顆泡臊淋上紅油、醬油、撒上蔥花、味精便可出堂。

製作程序的複雜,也才能成就這麼一碗別具風味的一道美食。

下期還會更新更多貴州米粉的花樣吃法,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