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那麼多幹嘛,專心學習行不行!

你管那麼多幹嘛,專心學習行不行!

有幾位同學在後臺要求我“罵醒他”,罵醒他們什麼呢?我理解的是他們希望能從我這裡得到一些建議,從而解決他們的困惑,下面是他們的困惑以及我的一些建議。

1

愛情VS考研

第一位是名女同學,在備戰考研時,她的前男友反覆的來找他,希望能與她重歸於好,而她現在明明已經有一個男友了,現男友對前男友的反覆出現非常不開心,兩個都喜歡她的男生之間現在都在干擾她的學習,她感到很苦惱,現在的她搞不清楚應該怎麼解決這件事情。

因為這件事情,她一方面要忙於複習,一方面還要應付兩位男生的心思,把自己搞的疲憊不堪。

我們暫且拋開感情選擇這個問題不談,我想說你有沒有想過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你既然選擇了考研,那就應該踏踏實實的去複習,你這次沒有上岸,意味著你需要再來一次,意味著你所有的努力都變成了泡影。

與其苦於應付愛情,不如踏踏實實說明自己的情況,你就和兩個男生表明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備戰考研,一切事情等考研結束之後再談,同時希望前任不要再糾纏不清,過去的感情就應該放下,現在後悔,當初幹什麼去了,一個成年男生,有點果斷力好不好。

我相信,倘若這兩個男生非要固執的繼續幹擾你的學習,那這兩個男生並不值得你去愛。

真正愛你的人知道你想要什麼,而不是固執的堅持自己想要的。

真正能夠成功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不是把精力無序的分配出去。

一個人如果都無法把事情的主次都分不清楚,那必然會把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考研數學湯家鳳

2

計劃VS考研

這位同學對我說,他備考比較遲,現在做這個題目不會,那個也不會,很焦慮,每天都不知道該從哪一塊入手。

這位同學明顯就是前期準備不充分,匆忙備考,但是又想考取一個好成績。

焦慮的心情源自於想快速達到自己的目標,卻又苦於沒有快速的路徑。

在這種狀態下,整個人無法靜下心來去按部就班的學習,市面上的速成方式更加能夠吸引眼球。

但是我早就說過:數學這門學科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才是有,但那畢竟是少數。

換做是我,目前這樣一種情況,我會先仔細分析現在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優勢和弱勢都是建立在你大一大二的數學基礎以及你的學習方法。

在分析完自己的情況後,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哪怕這個目標並不是考取研究生,因為你可能要做好再來一年的打算。

在制定完自己的目標之後,就踏踏實實的去做,不能再三心二意,千萬不能又陷入那種想要快速提升的焦慮中。

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你會發現自己的目標定高了,你給自己制定的計劃完全不適用,你無法騰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這個時候怎麼辦,趕緊反思自己的計劃,立馬修正。

第二,你會發現自己複習的效率以及速度遠遠超出你的複習計劃,那這個時候你切不可驕傲,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的提高一下你的目標。

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好的計劃一定出自於專心篤定的人。

----考研數學湯家鳳

3

父母VS考研

最後一位同學的心聲可能是大部分同學的心聲。

他說:我想讀研,可是父母不讓,我選擇了考研,但是沒有敢和父母講,因為我一旦開口,他們就會覺得我不行。

孩子和父母之間始終是一個很難處理的關係,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主要是雙方在溝通這個層面存在障礙,那麼這種障礙源自於什麼呢,我想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雙方對同樣的事物的認知不一樣

在你們父母那個年代,念大學的幾率很小,加之國家會給予大學生工作,所以在父母眼裡,能把自己的孩子供出來唸大學就已經夠了,但是問題就在於現在的大學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在整個社會環境都在要求創新的狀態下,青年人的自主權越來越大,大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大家再也不是僅僅為了滿足生存需求,每個青年人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理想。

父母想要你穩定,而你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固然會產生矛盾。

第二、雙方缺乏必要的信任感

我們在小時候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這裡的錯誤打了引號意思是這種“錯誤”其實沒有標準,但是在你們父母那邊就是不對的。

等你成年了,你來到異地求學,很多同學和父母之間溝通交流變少了,父母並不知道你的現狀,對你的評價仍然停留在少年時那個不懂事叛逆的你,所以一旦你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很可能會把叛逆這個詞和你對號入座。

這樣的情況無疑會加大溝通的難度。

第三、雙方的生活圈子不一樣

有同學和我說過這樣的現象,就是他好不容易說服了父母同意自己單獨去旅遊,但是過了幾天父母突然反悔了,後來在他的追問下他才知道是父母的同事建議他的父母不要同意,因為可能會不安全。

大家可能會很疑惑,自己作為子女,居然還不如一個同事說的話有分量。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每天打交道的人是誰,是你嗎,當然不是,你大學四年回家的次數無非就那幾個假期。

說話的分量有時候比不過說話的頻次,當一個人在你面前反覆提及一件事情,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這樣的觀點。

青年人總會被人說成“憤青”,在我看來憤青並不是一個不好的詞語,孩子們急切的想要證明自己,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總有許多人容易走進極端,父母不同意我就不聯繫,學校老師不好我就鄙視,社會出問題我就憤怒。

你何必如此呢,還是多想想何以至此。

在一層層剝開現象背後的本質之後,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找到一種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然後減少不必要的關注,專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考研數學湯家鳳

你要記得,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你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去實現它,哪怕過程多麼曲折,努力,就是你應該活出來的樣子!

專心學習,專心做自己,時光匆匆,歲月不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