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想讓你當學渣,也不想讓你當學霸?

許多學生誤打誤撞進一個專業,和學長學姐瞭解以後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並沒有更好的想法,只能隨波逐流,別人幹什麼自己幹什麼。

用打遊戲、逃課等方式逃避現實,拒絕服從學校的管理。平時不作為,考試一直掛科。這樣的人,時常稱自己是“學渣”。

大學裡另外一類人,他們上課認真聽課,下課認真寫作業,花很多時間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勵志拿獎學金,這樣的人,別人叫他“學霸”。

為什麼不想讓你當學渣,也不想讓你當學霸?

但大部分學霸,自己也十分迷茫,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學習標準課程,老師怎麼說,自己怎麼做,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這種學習態度我也是不贊成的。

為什麼我不贊成你當學霸和學渣呢?這是因為學霸的心態是服從,而學渣的心態是拒絕和逃避。

現今的大學教育脫離社會實踐,學生就業和大學教育不匹配,大學為社會輸送的學生並不完全符合社會需要,有些專業培養了過剩的人才,有些專業又脫離應用場景,這就造成了許多學生畢業後找的工作與本科專業不對口的問題。

為什麼不想讓你當學渣,也不想讓你當學霸?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拒絕學習專業課程,而是想培養你自我探索學習的意識。

先來說說大學生逃課這件事,有些學生是因為從眾心理,別人逃課自己也逃課。

大多數人逃課的原因多半是認為老師講的不好,自己聽不懂,課堂既不生動也不有趣,內容脫離現實生活,讓人難以理解,不如花些時間做更有趣的的事情。

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但不贊成這樣做,因為作為成年人,應當懂得自己為自己做決定,不輕易被他人影響,鍛鍊自己判斷是非、評價好壞的能力。

一堂課的價值不應以“有趣”作為評判標準,專業老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掌握的知識是比本科生多且深的,隨著專業領域鑽研的深入,知識越發的枯燥,將有趣融入在課堂裡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而大學老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領域需要研究,過多的把精力放在教育上,不利於自身專業知識的儲備,更不利於專業的發展。因此,在校生應當給大學教授充分的理解。

有時晦澀難懂的課,恰恰是知識豐富的課堂。本科生應當尊重知識,只有通過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才能有足夠的理由證明自己對專業的興趣。

因此,在大學不要荒廢專業的學習,其次,學會主動探索學習的能力。

為什麼不想讓你當學渣,也不想讓你當學霸?

大學設置的某些課程的教材,落後於社會整體的發展,脫離科學前沿,甚至有悖於現有科學,同時脫離實際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後還是會做應用型的工作,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

其次,標準化的教育設定的標準容易讓學生缺乏主見、抑制個性,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缺乏好奇心,更不利於科學的發展。

因此,在新的學期,我希望你能成為自己能為自己做主的人,能夠主動探索學習,培養自己的好奇心,保持學習的慾望。許多專家除了在自己的專業進行鑽研學習以外,還會主動觸及其他領域的知識,以保持自己與社會發展的調性,為自己的專業提供新鮮的靈感和感受。

為什麼不想讓你當學渣,也不想讓你當學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