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想让你当学渣,也不想让你当学霸?

许多学生误打误撞进一个专业,和学长学姐了解以后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并没有更好的想法,只能随波逐流,别人干什么自己干什么。

用打游戏、逃课等方式逃避现实,拒绝服从学校的管理。平时不作为,考试一直挂科。这样的人,时常称自己是“学渣”。

大学里另外一类人,他们上课认真听课,下课认真写作业,花很多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励志拿奖学金,这样的人,别人叫他“学霸”。

为什么不想让你当学渣,也不想让你当学霸?

但大部分学霸,自己也十分迷茫,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学习标准课程,老师怎么说,自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种学习态度我也是不赞成的。

为什么我不赞成你当学霸和学渣呢?这是因为学霸的心态是服从,而学渣的心态是拒绝和逃避。

现今的大学教育脱离社会实践,学生就业和大学教育不匹配,大学为社会输送的学生并不完全符合社会需要,有些专业培养了过剩的人才,有些专业又脱离应用场景,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毕业后找的工作与本科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为什么不想让你当学渣,也不想让你当学霸?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拒绝学习专业课程,而是想培养你自我探索学习的意识。

先来说说大学生逃课这件事,有些学生是因为从众心理,别人逃课自己也逃课。

大多数人逃课的原因多半是认为老师讲的不好,自己听不懂,课堂既不生动也不有趣,内容脱离现实生活,让人难以理解,不如花些时间做更有趣的的事情。

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但不赞成这样做,因为作为成年人,应当懂得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不轻易被他人影响,锻炼自己判断是非、评价好坏的能力。

一堂课的价值不应以“有趣”作为评判标准,专业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掌握的知识是比本科生多且深的,随着专业领域钻研的深入,知识越发的枯燥,将有趣融入在课堂里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而大学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需要研究,过多的把精力放在教育上,不利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更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因此,在校生应当给大学教授充分的理解。

有时晦涩难懂的课,恰恰是知识丰富的课堂。本科生应当尊重知识,只有通过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对专业的兴趣。

因此,在大学不要荒废专业的学习,其次,学会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为什么不想让你当学渣,也不想让你当学霸?

大学设置的某些课程的教材,落后于社会整体的发展,脱离科学前沿,甚至有悖于现有科学,同时脱离实际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还是会做应用型的工作,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其次,标准化的教育设定的标准容易让学生缺乏主见、抑制个性,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缺乏好奇心,更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因此,在新的学期,我希望你能成为自己能为自己做主的人,能够主动探索学习,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保持学习的欲望。许多专家除了在自己的专业进行钻研学习以外,还会主动触及其他领域的知识,以保持自己与社会发展的调性,为自己的专业提供新鲜的灵感和感受。

为什么不想让你当学渣,也不想让你当学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