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終將被淘汰的疫苗,我們知道多少?

關於疫苗的討論,甚囂塵上,筆者甚至因為提出了一些觀點而被恥笑為文盲和醫盲,為了正本清源,釐清疫苗到底是什麼,它起到過什麼積極的作用,真正的防病治病的手段應該是什麼,這幾個基本的問題,寫下本文,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關於終將被淘汰的疫苗,我們知道多少?

一、疫苗是什麼?

疫苗是去除了病毒複製功能的病毒體,通常稱之為抗原。

疫苗的思路,是主動防疫。

什麼是主動防疫呢?

比如,一顆小樹,我們主動把它的皮扒下來,它就會長出來樹瘤,來自我防禦,這差不多就是主動防疫的原理。

在孩子非常幼小的時候,就注射抗原,讓他形成類似樹瘤的抗體。比如乙肝病毒疫苗,就是將真正的乙肝病毒去除了控制病毒複製功能的核心RNA,使得病毒無法複製,只保留了病毒的外殼,這種外殼就是抗原。當疫苗接種入人體後,就會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定的針對該病毒體的特異免疫因子,並保留住免疫記憶,當真正的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後,機體會立即調動人體原有的免疫機制殺滅侵入的乙肝病毒,保護人體。 這就是疫苗的原理。

有些疫苗是無毒的,有的是減毒的。根據性質、劑型、成分、品種、吸附劑、使用方法的不同,疫苗又分很多種,但原理基本相同。

關於終將被淘汰的疫苗,我們知道多少?

二、疫苗起了什麼樣的積極作用?

歷史上,身體最健康的族群是古代的中國人。由於近代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人均壽命,相比先秦時期都大大降低了。建國以前中國的健康體系更是支離破碎,天花、麻疹、白喉、猩紅熱、鼠疫、霍亂、傷寒、痢疾等疾病奪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建國以後,先後接收了原民國中央防疫處和西北防疫處,建立了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等防疫研究機構,初步建立了防疫體系,1962年,衛生部發布《種痘辦法》,1963年發佈《預防接種工作實施辦法》,在廣大城市對免疫對象按免疫程序進行四種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的適時接種,在農村則主要開展冬春季的突擊接種。在中央對群眾健康的高度重視下,通過衛生工作者的努力,天花等疾病在國內基本消失,1978年,衛生部下發《關於加強計劃免疫的通知》,我國正式進入計劃免疫的時代。人們的健康水平也隨之上了一個臺階。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全國有45家疫苗生產企業,生產著超過60種疫苗,防止34種傳染性疾病。國產疫苗不僅佔據了國內95%以上的市場,韓國、印度、世衛組織都採供中國產的疫苗進行使用。

關於終將被淘汰的疫苗,我們知道多少?

這裡補充一點:

外國疫苗則由於很難達到中國要求的質量標準和檢驗標準,難以進入中國市場。2017年,全國8批不合格百日破疫苗,2批次來自長春長生和武漢生物,6批次來自法國賽諾菲巴斯德,同樣是法國賽諾菲巴斯德的狂犬疫苗,2017年抽檢結果36批次中有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遙遙領先。2017年全國進口共有16批次疫苗抽檢不合格,其中進口不合格14批次。

關於終將被淘汰的疫苗,我們知道多少?

而另一方面,疫苗、破壞免疫、抗生素、醫療、產業化,這條暴利產業鏈的形成,更進一步試圖將原本惠民的,以保護人民健康為目的的疫苗防疫體系,變成資本控制下的逐利手段,於是,我們看到的對九價宮頸癌疫苗的吹捧,乃至對各種過度醫療的吹捧,乃至對真正能夠防病治病的醫療手段,低價藥材的打壓的現象層出不窮。

醫療的根本目的應該是治療疾病,防止疾病,而不是牟利。

三、真正的防病治病的手段應該是什麼?

疫苗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用藥的方式。在建國初期,國民整體體質水平較弱的情況下, 為了防止疾病大規模的流行,而採取的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疾病預防手段。

正如故意的扒掉樹皮,讓樹長樹瘤自我防禦,並不是促進樹的生長的最好的方法一樣。

獲取健康的正確的方式,也不是一味的去打疫苗,去吃抗生素,摧毀自己的免疫力。

而是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飲食,強壯自己的身體,讓自己長得更大更健壯,讓自己的身體牢不可破,任何病害都傷害不到自己,這才是正確的防疫思路。

這就是中醫岐黃派的思路。

而疫苗則略微有些接近神農伊尹張仲景為代表的方劑派的思路,以兵治身,也就是毒藥攻邪。

真正的防病的手段,應該是健康規律的生活,健康自然的飲食,深根固蒂,才是長生久視之道。

關於終將被淘汰的疫苗,我們知道多少?

藥、疫苗,都不過是驅邪的手段,而不應該過度的去強調它們。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它們只是驅邪之用,沒有固本之用,只有細末之用,沒有根本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