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頭直言招工難,再過幾年,一天給500也沒人干!

包工頭直言招工難,再過幾年,一天給500也沒人幹!

改革開放之後,咱們國家經濟可謂是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90年代開始出現的打工潮,讓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到了城市,城市的經濟發發展,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都離不開他們的身影,萬丈高樓拔地而起,總是能看到農民工忙碌的影子。

包工頭直言招工難,再過幾年,一天給500也沒人幹!

剛開始一波進城務工的人們大都是咱們的父輩,他們有著中國農村人特有的淳樸,他們吃苦耐勞,辛勤地工作著,由於是那個時代大部分人文化水平較低,所以工作的崗位有限,只能是一些簡單的出力的工作,即便是這樣,他們一干就是十幾年。

但是他們年齡大了,老一輩的人已經60出頭,勞的動的,還在堅持硬撐,勞不動的,只能待在老家安詳養老!新進城的新一代農民農們都不願意在工地待著,為啥?不是工資低。

包工頭直言招工難,再過幾年,一天給500也沒人幹!

其一,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是80/90後,相比老一輩的吃苦精神,他們更願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彰顯自己的個性,加上很多他們都有著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能夠在其他崗位上獲得和工地上一樣的待遇,但是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比工地上強了很多了,所以工地上一定不是他們的選擇。

其二,工地上自身的工作條件差,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確實是人們不願意幹,再加上工資的不穩定和長期性,有時候一個工程完成了才給工資,雖說工資不算低,但是經常遇到老闆跑路直接就一年白乾,承受不起。

包工頭直言招工難,再過幾年,一天給500也沒人幹!

其三,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的極速擴建,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年輕人更願意到這些工作機會去,比如,做個簡單的餐飲工作,賣個早餐、賣點蔬菜等小生意,雖然也會是很辛苦,但是工作時間自己掌握,相當於自己一個個體戶,自由,掙錢也比工地上強很多呢。

其四,多年來人們的觀念根深蒂固,一聽說是工地上的,肯定是比較低下的工作,說出去也沒面子,年輕人不願意在工地上再從事搬磚和泥的工作,他們更期望找到更體面的工作,不想再重走父輩的路,因為他們知道那是很辛苦的。

包工頭直言招工難,再過幾年,一天給500也沒人幹!

所以,目前很多包工頭找不到合適的人,叫苦道,以後在工地上將看不到農民工了,哪怕給再多的工資,年輕人也不會再願意幹了。不僅僅是工地,其實當年風靡一時的電子廠、箱包加工廠等地方都遇到了招工難的問題,第一是現在的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選擇了在家創業,因為守著家裡,創業成本更低,更多的資源供自己使用;第二是新時期年情人就算是外出打工,也選擇那些工作環境較好,能夠有自己發展空間的工作。

隨意老一輩還堅守在工地的農民工漸漸老去了,是的,也該守著家庭了,畢竟這些年他們是太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