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加快金融科技轉型 把握經營服務主動權

“穩不忘變”“穩不忘憂”“穩中求進”,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該行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用這三個詞概括了今年下半年將如何應對各種挑戰。

2013年前後,在宏觀、微觀多方因素促進下,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加快了轉型之路。2016年以來,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速開始觸底回升,不少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速取得了近年來的“最好成績”。

銀行業向轉型要業績已初見成效,那麼,轉型棋至中盤,下一步應如何落子?作為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或許從工行的轉型路徑中,可以窺探到未來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思路。

堅守實體

“面對外部形勢的變化,既要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看到中國經濟金融的大局穩、工商銀行的發展局面穩,也要把各種風險挑戰研判清楚,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做好充分準備,爭取最大主動和最好結果。”易會滿認為。

具體而言,他認為重點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掌握好“度”。對於經營環境和經營業績,既不盲目樂觀,也不過度悲觀。做商業銀行,風險和市場是始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逆境的時候多看機遇,在順境的時候多看風險。二是保持“定力”。對我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是最大的定力,對經濟轉型中的一些矛盾顯性化,不能過度反應。三是把握好“變”。在市場競爭中要因需而變,因時而變,增強經營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堅定戰略方向,對經過實踐驗證的經營管理措施,一抓到底,儘快見效,對形勢有明顯變化的及時調整策略,靈活應變,把握主動權。

比如,當前我國經濟在爬坡過坎過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一直是個難題。用傳統信貸模式提供小微服務,容易出現風控和成本問題。為此,市場存在著質疑大型銀行信貸與小微企業融資兼容性的聲音。而事實上,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有更加雄厚的資金、更加先進的技術和更穩定的風控能力,關鍵在於如何創新與變革。工行也用實際行動證明,大型銀行服務小微有大作為。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對工行來說,這是一個社會責任,更是一個經營責任。我們內部在定位小微業務時,始終強調一句話,工商銀行如果不做小微就沒有未來。”易會滿如是說。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工行線上狠抓產品體系重構與創新,線下狠抓專營落地和專業能力建設,進一步把普惠金融做實、做活。同時,努力降低普惠融資成本,發揮大型銀行帶動融資利率下行的“頭雁”效應。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工行小微企業貸款達2.18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3183億元,比年初增加458億元,增長16.8%。

小微企業信貸雖然有了大面積落地生根發芽的機會,但風險始終相伴隨行。

對於如何加強小微信貸風險管控,易會滿表示,工行主要採取以下三個措施,一是真正做小微,做真小微,做小做精;二是打造誠信環境,創造良好的生態;三是運用現代科技,主要是利用非現場的線上大數據,包括區塊鏈等手段加強風險監控。

遵循金融科技規律

建設智慧銀行

在轉型的跑道上,工行追求的是跑馬拉松,是基業長青,是打造“百年老店”。

“從世界金融業的發展看,決定一家金融企業能否真正屹立不倒且基業長青的,從來不是技術本身,而是能否在恪守金融基本規則的前提下,依託技術來變革思維、改進管理、創新模式,將金融業務做得更深更透,進而創造出新的核心競爭力。”易會滿表示。

從多位銀行業高管所釋放的信號來看,下一步銀行業的轉型攻堅戰,與其說是業務創新的同臺競技,不如說是金融科技的大比拼。

易會滿認為,不管是科技金融還是傳統金融,本質都是金融,都要按照金融規律辦事。只要違背規律,肯定會受到懲罰。既要看到金融科技的作用,也要看到無序發展帶來的風險。工商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遵循以下四個原則,一是保持定力;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創新;三是充分吸取互聯網企業開放、共享、生態、友好等理念,同時也摒棄一些糟粕;四是發揮自身優勢,與互聯網企業共同發展、差異化發展、競合發展。

據易會滿介紹,目前,工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主要是做三件事,即打造e-ICBC3.0、全面推進新一代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以及做好智慧銀行應用場景建設。

據瞭解,工行正在實施e-ICBC3.0的戰略升級,積極打造智慧銀行,包括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進產品、提升服務,全面推進場景、客戶、平臺、產品、模式、機制、系統、運營“八位一體”建設,促進全行在客戶拓展、客戶服務、場景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提升。

新一代智慧銀行信息系統建設是工行IT架構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網絡具備敏捷、安全、彈性、開放等特徵和優勢,可支撐業務快速上線,提升用戶訪問體驗,保障各類業務高效開展。

“智慧銀行應用場景建設,一方面是繼續構建金融生態服務圈,另一方面是對外正式發佈API開放平臺,通過嵌入場景輸出金融到第三方,為金融賦能。”易會滿表示。

透過上市銀行中報,也可以看到各家銀行紛紛搶佔金融科技高地的雄心。比如,平安銀行表示,將堅持“一項投入”,每年將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科技研發,並依託平安集團全球研究院,堅持技術創新,確保始終走在金融科技最前沿;中信銀行指出,將擴大與領先互聯網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研發合作,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智能客服、智能風控、智能產品合作等領域的應用。

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

強健經營“肌體”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經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在外部衝擊下趨於顯性化,銀行經營面臨的風險和擾動因素增多。這既考驗我們的戰略定力,也考驗我們的應對智慧。”易會滿認為。

他表示,為應對各種挑戰,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體思路。“穩”字主要體現在效益要穩、質量要穩、風控要穩、規模要穩、定價要穩。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單位,要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為經營保駕護航。”易會滿說。

今年上半年,工行堅守風險防控的底線,聚焦表內表外“兩張表”和境內境外“兩條線”,著力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確保各類風險“看得清、管得好、控得住”,強健經營體質。同時,在治理金融亂象中積極擔當作為,發揮了大型銀行的市場“穩定器”作用。

“工行的資產質量是真實可靠的,今年全年有信心將不良率實現穩中有降。”易會滿說。

對於如何實施資產質量攻堅,確保不良率不斷下降,易會滿解釋稱,一是工行在2013年實施嚴格的新老貸款劃斷標準,對於2013年以來的新增貸款進行嚴格管理,2013年以來新增融資不良率保持在0.88%的低水平;二是堅持優選客戶,嚴把客戶准入關,解決“病從口入”問題;三是進一步明確貸款責任、優化流程,實施差異化、人性化授權,明確責任;四是提升信貸科技水平,利用大數據對貸款准入、貸後管理進行全流程跟蹤分析。2016年建立對客戶准入的篩查制度,目前已阻斷1300多億元不符合條件的貸款申請。

“下一步,工行將主動地推進風險防控轉型與基礎管理升級,以過硬的措施抓好‘新出血點’的管控和存量風險的管控,精準施策、防治結合,堅決打好風險攻堅戰,不斷打造工商銀行更加健康的‘肌體’。”易會滿如是說。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