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不得不說,近些年好電影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讓電影愛好者看到了希望。

而隨著人民的審美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好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但作為門外漢的我們,出了電影院,好像就只記得情節和人物,忽略了對電影和社會的思考。

那如何在看完一場電影后,獲得像談了一場戀愛的感覺呢?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研究背景

這裡的背景是由社會、歷史、時代的大背景和電影細節折射出來的小背景組成的。

拿最近特別火的《我不是藥神》來說,在電影一開始,就提示我們“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做一些瞭解就會知道,電影創作的原型是:前些年,程勇為數千人在印度無償代購天價抗癌藥的仿製藥而被抓捕。

此前中國的醫療現狀是:醫保制度不完善,吃不起天價藥,中國又不允許販賣假藥。窮人吃不起仿製藥,原版藥物太貴。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在電影放映之前,國務院公佈,自5月起抗癌藥物的關稅將降為零,這似乎與電影中展現的矛盾不謀而合。

那為何印度能夠生產仿製藥且藥效能夠達到原版藥的90%以上呢?

這是由於在20世紀70年代,外國藥廠控制了大部分的印度醫藥市場,很多窮人買不起藥。當時的印度總統甘地意識到這一問題後,主導出臺了《專利法》。

在這部法律中,印度允許藥廠生產藥效相同的仿製藥,只授權工藝,但不授予專利。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當充分了解了這些背景後,就能發現電影中矛盾的爆發絕非意外,而是矛盾長時間積攢的產物。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好的電影能夠直指人性

幾千年以來,人類始終在研究人類。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好電影裡一定是能夠很好地展現人性的。

如《阿甘正傳》裡的阿甘,《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這些經典角色成了觀眾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象。

通過事件對人的本性的襯托,是每個電影都在做的事情。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充滿樂趣的同時,更不忘揭示矛盾,展示人性。

我四萬塊一瓶的藥,我吃了好幾年了,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才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他真的不掙錢,他只想幫我們,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誰家還沒個病人呢?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我還想活著,我不想死……”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裡一位老人面對警察說的話。

許多人在老人的這段敘述中潸然淚下,這段情節更是“法”和“情”的較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警察曹斌在“人情”二字面前搖擺不定。

而主角程勇更是通過表演將人物的複雜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格列衛從賣5000塊到賣500塊,程勇一開始為了賺錢,到後來不惜代價虧本售藥,這樣的變化,是讓人感到欣慰的。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將電影裡的人物脫離情節,直指內心,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每看完一場電影,我都感覺像是談了一場戀愛

思考

曾獲斬獲無數大獎的瑞典導演英格瑪博格曼曾說:“我的電影從來無意寫實,它們是鏡子,是現實的片斷,幾乎跟夢一樣。

一場電影從來不是憑空產生,都是對現實的某種反映。

脫離現實談電影,唏噓一場後,不加以思考對現實的意義,那麼電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下一次看電影的時候,希望你能好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