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色教育普及之後老師的教學方式越來越有“特色”了。
有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熱愛自然, 佈置“家長陪孩子聽蛙聲、看公雞打鳴”的作業。請問現在的城市哪裡還找得到這些“自然之聲”?
學到天文課時,老師佈置“回家數星星,辨認北斗七星後一篇經濟論文”的作業,數星星和辨認北斗七星可以理解,但讓小學生寫經濟論文?
我真的沒笑。
還有老師培養孩子實踐能力時佈置的“自己出版一本書”的作業,看題目這個作業沒有什麼問題,可看到要求時家長們都楞了,作業要求這本書要有封面、排版、印刷、序言這些必不可少的要素。
這是給印刷廠排工期做的吧?
然後今天又看到一個佛山老師佈置學生回家數一億粒米的作業,還特地叮囑家長做好監督。
真的笑到出豬叫!!!
佈置這個原因是老師認為四年級已經學到《億以內數的認識》了,應該增強學生對數字的認知能力,於是很有“特色”的佈置了這個作業。
有家長對這個作業提出疑問時老師還特地強調要一粒一粒的數。
這更讓人笑岔氣了。
有熱心網友給家長們出謀劃策:稱出一粒米的重量後套用數學公式計算出一億粒米的重量,按一袋米10千克來計算要裝833袋米,到時候請車運到學校給老師驗收。
還有較真的網友詳細的寫了“數米”流程:按平均1秒數3粒的速度,一天24小時共86400秒,天天不睡覺,一年基本上能數完!
還有家長向老師提問:“1億粒米大概要裝20多袋,怎麼帶去學校?”而老師給出的回答是估算錯了,但沒有改變作業要求,只說作業完成周期延後一週。
可見老師從始至終沒有考慮過這個作業的可行性。
現在的老師的教育方式越來越讓人摸不清了,雖說很多奇葩作業都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可是很多這類奇葩作業讓人看到的卻是老師隨意、任性佈置,相比於繁重的書面作業,脫離實際的實踐作業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還會折騰“全家人”,結果往往與期望相反。
閱讀更多 起什麼名字好14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