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河長制」持續發力

聯治 全治 共治 長治

——永定區“河長制”持續發力

口 劉永良 劉琦 謝芬芬

“2017年以來,永定區按照‘河聯治、河全治、河共治、河長治’的工作思路,探索和實踐‘河長制’工作。”8日,永定區河長辦負責人告訴筆者,通過“四治”,永定區轄區內河道環境明顯改善,河流水質有效提升,在全市“河長制”工作考核中位居第2名。

精心組織,著力使“河長制”成“河聯治”

永定區注重打造生態文明,增強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形成了區級總河長2名、區級河長3名、鄉級河長170名、村級河長274名的三級河長管理體系,組建了區、鄉、村三級護河隊307支共2510人,至目前各級護河隊共開展護河行動500餘次。先後選聘了鄉級河道專管員21名,村級河道專管員255名,做到了河流管護全覆蓋。建立河長辦與檢察院聯合執法監督機制,設置了區、鄉兩級“河道警長”,強化了對涉水汙染犯罪和阻礙治水工作行為的打擊力度。

標本兼治,著力使“河長制”成“河全治”

永定區牢固樹立共同治理、標本兼治的聯動機制,切實保障用水安全。2017年來,開展了3次集中打擊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採洗砂行為,強制拆除非法採、抽砂點45處,取締違法堆砂場2處,對非法採砂的打擊率為100%。重拳出擊整治畜禽養殖汙染,關閉拆除生豬養殖場3458戶,面積115.46萬平方米,減少生豬存欄近30萬頭。做好棉花灘永定庫區水葫蘆整治,打撈水葫蘆面積7060畝、折算82萬噸、湖面垃圾1843噸。落實水電站最小生態下洩流量。蘆下壩、沿江電站等2個省級監控電站已於5月中旬整改到位,全區21個最小生態下洩流量大於0.5立方米/秒的水電站已於去年10月20日前安裝放水裝置和在線監控裝置,並接入環保部門監控平臺。

群策群力,著力使“河長制”成“河共治”

永定區把公眾力量融入“河長制”之中,讓廣大群眾成為河長制工作的傳播者、參與者、實踐者與監督者,合力創設良好的社會治水環境。去年來,永定區先後開展了“河小禹”“河長制工作進校園”“巾幗護河”等宣傳活動,並通過媒體公示各級河長,在各河段明顯位置設立“河長制”公示牌,明確各河道範圍、河長、專管員姓名及職責、聯繫電話、聯繫部門和整治目標等內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河長制微信公眾號,開闢專題專欄,實時報道河長制工作的最新動態。聘請以老黨員、退休幹部、志願者為主的社會監督員77人,及時發現影響河流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反映群眾訴求,向各級河長辦提出工作建議意見,對河流治理的效果進行社會評價。

建章立制,著力使“河長制”成“河長治”

為努力實現“河長(chang)治”,使流域治理工作從“人治”提升到“法治”,永定區先後出臺了《龍巖市永定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河長制工作辦法》《河道專管員管理辦法》《河長制信息平臺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對各級河長、專管員的日常巡查、督查考核、信息報送、平臺管理等河長制工作作了明確規定。目前,區級河長已經巡河71次,鄉村兩級河長巡河40000餘人次。各級河長在巡河過程中,解決問題數百起。開展河道專管員專項督查2次,通報表揚31人,建議撤換31人,留用察看15人。開展專項督查9次,開出整改清單20餘份,有效處理信息平臺投訴件105起。建立了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水質出現下降、工作不力、失職的河長及相關人員進行約談,約談河長5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