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爲什麼宮斗劇都愛用不靠譜的「藥方」|荔枝娛評

(作者張田勘,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學者,媒體人;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禧攻略》:為什麼宮鬥劇都愛用不靠譜的“藥方”|荔枝娛評

後宮劇《延禧攻略》一如既往地講述了一個底層女子如何覬覦主子之位——皇后,以及坐穩主子之位的歷程。女主角魏瓔珞從宮女升級到魏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再到皇貴妃,為乾隆皇帝育下四子二女。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立魏瓔珞之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即瓔珞為孝儀皇后。

魏瓔珞奮鬥一生,在死後才“登”上皇后大位,不過人亡境遷,也無從感知和享受皇后至高無上的尊榮了。

《延禧攻略》:為什麼宮鬥劇都愛用不靠譜的“藥方”|荔枝娛評

後宮佳麗三千,想要爬上高位談何容易。因此,在幾乎所有的後宮劇中,都以殘酷的競爭為主線。詆譭他人,排除異己,不擇手段。這當然並非是後宮之女“性本惡”,而是生存環境太險惡。帝王后宮制度設計對女性來說是殘忍的,不想被欺負、被奴役就要千方百計獲得帝王的寵幸,並且處心極慮要為其生下龍子龍孫。

為了獲得臨幸,聰明的嬪妃會開足腦力,不斷嘗試,後宮的生存智慧可以說是“每朝俱進”。擲骰待寢、投錢賭寢、“蝶幸”、“螢幸”、“香幸”和“羊車望幸”等故事,都令人大開眼界。如在“羊車望幸”的朝代,有的嬪妃會在自己的住所外栽上青竹,地上灑以鹽汁,讓負車之羊嗅到鹽味,直奔而去,舐地銜枝,逗留不離,於是帝王就會臨幸該住所的嬪妃。據說南朝的潘淑妃就是靠這種方法吸引了宋文帝,並令其感嘆,羊都因為你而徘徊,何況人乎!

這種方法當然是上上策,但它具有太多的偶然性。比如在《延禧攻略》中,有嬪妃在深夜唱歌,試圖吸引皇帝,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皇帝來是來了,卻狠狠地“懟”了她一把:愛唱歌就一直唱吧,不到天亮不準停。

《延禧攻略》:為什麼宮鬥劇都愛用不靠譜的“藥方”|荔枝娛評

因此,很多人就腦筋急轉彎,採用下下策,毒殺受到寵幸的嬪妃和宮女,希望皇帝把注意力轉向自己。另一個更隱蔽的方法,是讓懷孕的嬪妃流產,一方面直接打擊對手實力,另一方面,還可能讓皇帝遷怒或怪罪於對手。

所以,利用醫藥為鬥爭工具的做法,就在宮廷劇中大量地重複了。從正劇《漢武大帝》《貞觀之治》《大明王朝1566》《成吉思汗》《康熙王朝》,到偏“戲說”的《女醫·明妃傳》《甄嬛傳》,再到現在熱播的《延禧攻略》,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情節。而且,越是“戲說”的劇,用“醫術”打擊對手的橋段就越多。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宮女嬪妃不可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專業知識和才智;而在影視劇創作中,編劇對於醫學也只能是一知半解。這就導致了諸多重要情節都成了笑話。

《延禧攻略》:為什麼宮鬥劇都愛用不靠譜的“藥方”|荔枝娛評

例如在《延禧攻略》中,女主角瓔珞是這樣幫助愉貴人保住胎兒的。在高貴妃藉著給愉貴人治咳嗽的機會,送“有毒”的枇杷膏給愉貴人喝。這時,連有豐富專業知識和臨床醫療經驗的御醫都沒有看出問題,反倒是當時只是繡房小宮女的魏瓔珞,一眼看出了其中的“陰謀”,無知無畏地說出:“枇杷老葉無毒,但枇杷新葉有毒。”其根據是,自己小時候誤食枇杷核,導致嘔吐不止,呼吸困難,當時一位鄉野郎中告訴她,枇杷核以及枇杷新葉是有毒的,只有陳年的枇杷葉才可以入藥。

然而,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醫學(中醫是其中一種),對枇杷葉的化學成分和毒理研究都未得出有毒的結論,更談不上可致流產。只是新鮮的枇杷葉上有一層毛,如果不去掉會有刺激性,導致咳嗽,所以中醫的做法一般是把新鮮枇杷葉晾乾,然後去除表層的毛,即做成劇中所說的“老葉”。

可惜的是,《延禧攻略》塑造的瓔珞只是有性格和道德上的優點,在專業領域,尤其是涉及醫學、生育等方面的知識還是相當欠缺。但是,無論是幫人還是害人,都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否則劇情就成了笑話。

比如,想幹掉愉貴人腹中胎兒的人還不少,劇中嘉嬪把皇后娘娘送給愉貴人的珍珠粉換成貝殼粉,也想讓愉貴人繼續受驚無法安神,從而流產。但是,無論是珍珠粉還是貝殼粉本身都沒有毒,只不過貝殼粉的藥用價值低於珍珠粉而已。

無論是《延禧攻略》《甄嬛傳》還是《漢武大帝》《成吉思汗》,劇中的主角也好配角也罷,但凡想施用醫學方式致他人流產的,大抵都得惡補一下基本的醫學知識。當然,這個鍋顯然不能由劇中人物來背,而是編劇需要補習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

但無論如何,要解除後宮爭鬥,讓女人不再戕害女人的根本方式,是走出帝制,廢除三宮六院。這不只是事關文明的進程,更關乎人人生而平等,以及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