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讓孩子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

劉步回


這位父親,就像你說的,人應該與時俱進,網絡就是大眾可以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大截徑。你也許沒有能力讓你的孩子到處旅遊,開闊眼界,但是他可以在網絡上去了解這個美麗的世界。

毫無疑問,這個時代,網絡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上小學時家裡還沒有電腦,有一次老師給我們佈置家庭作業,讓我們寫一篇說明文。但是我們對於說明文還不太瞭解,我們沒有其他渠道去了解什麼是說明文,怎麼去寫說明文。於是大家都是胡亂寫的。

後來老師看過我們的作文後,讓我們都重寫,但是老師卻說有一個女生的作文寫的非常好。


課後,那個女生給我說,其實她開始也不知道怎麼寫,然後她媽媽建議她在網上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看過很多資料後她對說明文就有了一定的瞭解。那時候我就覺得,有網絡真好。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希望家長們可以肯定這些電子產品給孩子們帶來的幫助。像現在孩子們學習時越來越需要藉助網絡的幫助,比如可以用手機查單詞,可以用手機看新聞了解時事,可以用電腦找一些網絡課程學習,可以查找很多課程資料,可以瀏覽很多學習經驗等等。這些對孩子們的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這些電子產品也有許多弊端。就像這位父親說的,孩子對電視電腦很迷,長時間沉迷於這些電子產品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對孩子的視力也會有影響。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家長們應該更加理智地處理這些問題。家長應該做的是正確引導孩子們去合理使用電子產品,而不是禁止孩子們去接觸這些產品。

這位父親已經發現了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了影響,那就該及時採取措施,可以多花些時間去教導自己的孩子。

孩子還小,可能自覺性還比較低,家長可以給他規定個時間,比如只能寫玩作業看電視,看電視只能看多長時間,慢慢陪養孩子的自覺性。網絡發達,但也還是要正確使用,所以家長得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教導孩子。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在現今社會,讓孩子完全脫離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其實也沒有必要。2歲以前的孩子從看電視中獲益很少,建議父母和照看者多陪孩子玩,同時準備一些玩具,給孩子空間自己探索。6歲以前的孩子,父母需要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電視節目內容,避免可怕、暴力的內容,同時控制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讓看電視打亂了作息時間安排。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手機的吸引力可能勝過電視,因為他們需要聯繫朋友來滿足社交需要,而手機遊戲也可能滿足孩子的成就感需要、緩解壓力或者打發無聊的時間。禁止孩子看電視玩手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認定自己能力不足、需要被人控制,從而產生強烈的逆反;另一方面,未成年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的引導。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父母可以和孩子坐下來,抱著彼此尊重的態度共同商定關於玩手機和看電視的規則,例如每天可以玩多久、在臥室和學習時需要人和手機分開等,最終達成大家認可的意見。


父母可以多拿出時間來陪孩子,一起到公園走走、做一頓飯、讀一會喜歡的書或者玩一些運動。如果只是拿走了手機一家人乾坐著,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更想去玩手機。但如果我們嘗過比玩手機更有意思的事,手機和電視的魅力自然也就沒那麼大了。



超級育兒師蘭海


看到這個問題,我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成長的憂慮,這份憂慮裡,也透著一份為人父母的責任。

首先,生在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就與電子產品生活在一起。“寶寶看這裡!”我們用手機(而不是相機)為孩子留下成長的紀念,把孩子的照片放在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等,哪一項都在使用並享受著電子產品帶來的便捷。從小看著這一切的小孩,又怎能把電子產品從自己的生活裡完全驅逐出去呢。你出差的時候,孩子要用手機或電腦跟你視頻,要跟你電話,這不是很大的便捷嗎?

其次,電子產品從來都是服務於人的工具

,對於一個自控力尚不健全的孩子,放任和絕對禁止,都不是恰當的做法。

再次,怎麼辦呢?其實,電視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和數字化時代的兒童發展已經是近些年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範疇。對於電視,研究的結論是:兒童只要不過度沉湎於電視,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業成就就不會受到顯著影響。同時,兒童會從電視中獲得許多有益的信息。

最後,那麼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應該怎麼讓孩子合理地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的問題。這裡有兩個核心問題:1、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頻率;2、從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中看到了什麼。控制好了時間和內容,防止沉湎,杜絕暴力等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內容,電視和電子產品也可以是孩子成長的工具之一。這是習慣的養成問題,比如從小定好每次看電視或玩手機的時間,一般以不超過半小時為宜,每天不超過幾次。以此來幫助孩子養成自律自控的習慣,就省去了家長的切斷網絡和有線電視的極端手段。


成長觀察


當然要讓孩子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了,但是要進行時間的管控,不能放任!

很多家長總想逆天而為,試圖阻斷孩子和這些電子產品的聯繫。但是,實際上現在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上網設備隨處可見,甚至連錢包都基本消失,微信和支付寶就可以完成幾乎所有支付活動。所以,粗暴武斷的限制小孩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等電子產品是違反社會潮流的,註定無法成功。運用不好,會把孩子推向網吧,甚至被不法分子傷害!

當然,家長也要學習互聯網知識,瞭解手機等電子產品,嚴格管控孩子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範圍。避免由於使用時間過長或,使用不當造成的不良影響。甚至可以和孩子約定每次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如果超出約定時間,就從下次玩的時間裡扣減。如果,提前結束,則將時間加到下次的時間。互聯網的問題必須通過互聯網來解決!


地震博士


孩子沉迷於電視,電腦,手機,ipad等這些電子產品,這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是否應該接觸這些電子產品?到底什麼樣的接觸方式才算正確。



電子產品為什麼對孩子有吸引力?

電視,電腦,iPad這些多媒體,能通過聲音圖像讓孩子感受到不同於書籍的另外一個世界,高低起伏的聲音,舞動的畫面,五顏六色的構圖,這些都對孩子有一種吸引力。

電子產品可選擇的內容非常豐富,從動畫片到紀錄片,到電影到教學篇,都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到他們想看的節目。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特別鍾情於,這些多媒體設備的原因。



孩子接觸過多的電子產品會有哪些弊端?

1.首先一個弊端就是對視力不好。

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手機的孩子,視力一定是下降的。

2.孩子有機會接觸不良行為或者不良現象。

電子設備裡面有一些節目,或者一些行為言語,是不適合兒童觀看的,但是我們又無法把控。

3.有效正常生活。

有些孩子過度沉迷於這些多媒體設備,忘了吃飯,忘了讀書,忘了寫作業。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家長應該為孩子看電視玩電子產品制定規則。

1.孩子看電視,玩電子產品,一定有時間上的規定。

建議兩歲之前不要給孩子看電視,兩歲以後可以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每天5到10分鐘。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他們知道每天五分鐘就是這樣一種規律,時間不能多。

2.要有內容上的限制。

我國對於電視節目的等級,沒有一個嚴格的劃分,這就需要家長去多做功課,通過網絡或者其他手段,找到適合孩子觀看的節目。

3.最好在家長陪伴下進行。

孩子在看電視,看手機電腦的時候,最好有家長的陪伴,家長不能把,孩子觀看這些多媒體設備當作一個放鬆自己的機會,自己去休息或者是看手機。把看電視,看手機電腦也變成一段親子時光。


如何減少孩子接觸多媒體設備的時間?

家庭要創造豐富多彩的活動。

有的時候孩子看電視,看手機,是因為感覺到無聊,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如果家長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忙碌起來,孩子也不會只沉溺於這些電子設備。

可以安排親子圖書,去公園,去博物館,或者一起做美食,一起做家務。

記得讓孩子忙碌起來,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當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是可以為家貢獻出某些力量的時候,他們不會每天沉溺於電視機前。


章墨瀾,二十年教育經驗,熟悉中西方教育體制,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孩子性格習慣培養,親子閱讀,外語教育方面有豐富的指導經驗。

有問題可以私信諮詢!


知青斑馬線


未來的世界是個連接的世界,正因為互聯網的連接,使我們的知識迭代速度之快,超出我們的想象。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沒有用電子產品,他的思想很可能還停留在幾十年前。這一代的孩子非常幸運,一出生就能通過電子產品觸及世界,探索各種可能。

每一個工具都是一把雙刃劍,電子產品也一樣。電子產品對健康不利,尤其對兒童的眼睛;電子產品裡的遊戲容易上癮;電子產品的信息量太大,容易迷失自己;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和電子產品一樣,有著有害的一面,這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培養分辨、自制能力。我們可以科學地使用任何一種工具,讓它為我們所用而又不會傷害我們。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3歲以上才開始使用,每天規定半小時,對下載APP需經過大人的同意等等,鍛鍊孩子的自制能力。


Shirley-lmh


目前科學家已經有共識,看電視、電腦、手機等對孩子好不好,主要取決於電視節目的內容,原因有二:

  1. 孩子有一種發展迅速的神奇能力,稱為“延遲模仿”。孩子在13個月大時,就能重複一週前只見過一次的動作,而到1歲半,他能重複4個月前只見過一次的動作。若孩子長時間看電視,他會模仿電視裡的行為,曾有類似的新聞報道,9歲男孩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玩“烤羊”遊戲,將兩男童全身燒傷。

  2. 我們的預期和假設會影響對於現實的感知。曾有心理學家做實驗,一群健康的學生在看過一些與“老人”有關的詞語後,竟會表現得老人一樣,彎腰駝背,步履蹣跚。同樣,孩子接觸的東西,會影響到他對現實生活的期望,進而影響他的感知和行為。

因此,科學家的建議:

無論看什麼電視節目,孩子看的時間都應該受到限制。

1、2歲以下的孩子根本不應該看電視。

因為孩子有“延遲模仿”的能力,但由於年齡還小,缺少對沖動的控制,若電視節目內容有對同伴攻擊的行為,那麼2歲以下的孩子很容易模仿,從而傷害到自己或別人。

2、4歲以下的孩子要儘量少看電視。

有研究數據顯示,4歲以下的孩子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他欺負其他小朋友的概率上升9%,因為看太多電視會讓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下降。美國兒科醫學學會估計,10%-20%的暴力行為可以歸因為媒體暴力的影響。

另一個是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孩子7歲前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上升10%,每天看3小時電視的學齡前兒童,比不看電視的更有可能患上注意力障礙,風險高30%。

3、看“二手電視”也會傷害孩子。

“二手電視”是指人離開了電視卻沒有關掉。雖然孩子沒在看,但孩子可以聽到聲音,電視吵鬧的聲響會對孩子產生干擾,讓他分心。

4、父母應該選擇互動性比較強的電視節目內容。

有些所謂“益智”的電視節目並不益智。2歲以上的孩子,父母應該謹慎選擇有較強互動性的電視節目,比如會向孩子提問,讓孩子思考問題的,一些研究顯示《愛探險的朵拉》不錯。

5、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看電視,一起互動。

不要把孩子單獨放在那裡看電視,家長就自己盯著手機,應該幫助孩子分析電視所看到的內容,但千萬不要在孩子的臥室放電視。

6、孩子看電視、電腦、手機等,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看電視等都是長時間的靜坐,孩子更容易變胖,打電子遊戲的孩子患肥胖症的概率比不打遊戲的高3倍。而且缺乏體育鍛煉會影響大腦,因為有氧運動會對大腦有益,有鍛鍊習慣的人執行功能水平提高50-100%,更易靜下心來集中精力。

7、孩子習慣用手機、網絡等溝通,會影響他解讀別人的非語言信號。

孩子習慣通過手機、網絡與別人溝通,他就減少了現實生活中與人的非語言溝通能力,這類練習在孩子小時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長大後,工作還是婚姻中,與別人的衝突最大來源是對於彼此意圖的錯誤理解。

最後,正如問題所說的,你只是一普通人,無權無錢,工作都很累,回家想休息,但只能靠看電視舒緩壓力,那就看一會電視吧。但要控制好孩子接觸電視的時間,比起看電視,已經精疲力盡和易怒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將會更大!


默刀鋒


不接觸數碼產品和網絡幾乎不可能

如今的這個時代,網絡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處細節,出門不帶手機感覺寸步難行,工作的時候斷網了基本啥都幹不了。以後,網絡和數碼產品的普及和重要性只會比現在更甚,所以,我們不可能要求孩子完全不接觸這些東西,做不到,即便真沒收了手機,斷了網,停了有線,孩子就能專心學習了?未必吧。

而且,如果我們的孩子不具備應有的網絡知識,以及對數碼產品的操作常識,這對於他們今後的生活也是不利的,因為這些技能現在已經是默認從小就具備的了。記得我們那個時候中學還專門開設了計算機課,我到了大學才擁有了自己的電腦,才有了自己的郵箱,而現在,哪裡還需要學校專門開設這樣的課程呢?


家長要堅守原則

不能完全隔絕,但如何合理地使用,這是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

從最開始,我們就應該堅守原則,比如電視可以看多久,什麼時候看,手機和pad可以玩多久,什麼時候玩。和孩子一起討論,訂好規矩,然後彼此履行承諾,在約定的時候就一定要給孩子玩,超出了時間就一定要收回,規矩這個東西,都是從強制到習慣,沒有天然和天生的,破壞了一次,就肯定有下一次,孩子的自控能力偏弱,我們就要起到一個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方法要溫和,但原則一定要堅守。

我兒子今年五歲,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看動畫片,但是我們會限制每天的時間,到現在,他自己看了兩集之後就會自己關掉電視。至於手機,他和所有孩子一樣也著迷,我一般會和他約定,在完成了某些事情之後作為獎勵給他玩,然後和他商量一個時間,10分鐘還是15分鐘,然後我定上鬧鈴,兒子就開心地玩了,鬧鈴響了之後他會馬上把手機還給我。其實不是孩子乖不乖的問題,只是習慣養成的問題,而這完全依賴我們的原則。


把控內容

無論是動畫片,還是手機上的遊戲,其實都有不錯的內容,既可以滿足孩子玩樂的心理,也能潛移默化學到一些東西,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我們在內容的遴選上要用心,不是什麼都可以給孩子看的。動畫片諸如《海底小縱隊》,《小豬佩奇》,《托馬斯》等等都有很好的內容,遊戲的話我會選一些兒童編程,自然科學教育內容的引導孩子去玩,我手機裡裝的每一款遊戲,都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精心挑選的,在給他之前,我都會大致玩一下,看看內容是否有趣,是否健康,是否有意義。作為父母,我們要多花一些心思,儘量利用好數碼產品和網絡,讓孩子受益,而不是任由他們。

有一些內容,我是不推薦孩子去接觸的,比如抖音,這個東西完全是針對人們的心理設計的,用盡了各種心理學的知識讓人沉迷,而且大部分內容並沒有什麼營養,但足夠讓孩子深陷其中,對於類似的東西,我們是要替孩子屏蔽的。


以身作則

我們很多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長篇大論的說教,就是粗暴的干涉,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而父母是他們最主要的模仿對象,言傳不如身教,我們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自己首先要變成這樣的人。

很多父母,自己手機不離手,回家就看電視,你怎麼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不看電視?!這樣的情景下,我們的教育都是沒有底氣的。

我兒子非常喜歡看書,很多人問是怎麼教的,其實只是我們也有閱讀的習慣,每天晚上總會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久了,孩子就跟著模仿,也拿一本書坐在一旁看,再久了,閱讀也就成了他的習慣。從模仿,到變成自己主動的習慣,這就是孩子們主要的成長途徑,所以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


愛陪娃的熊叔


這是家長在孩子出生前就該做好知識儲備的問題。孩子都已經7歲了,很多行為已經形成了習慣。不過依據一些原則性的理念,還是有辦法正確處理。

1、電子產品是重要工具,禁止並非明智之舉

信息時代,電子產品已經是不可隔絕的工具。只去片面的追求成績,而禁止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肯定是弊大於利。

在國內除了主流教育對電子產品限制很多之外。民間教育的代表流派華德福教育也是嚴格限制孩子11歲之前對電子產品的使用的,除了傷害視力之外,很重要的理由也是覺得電子產品都是視覺刺激,讓孩子去被動接受信息。

電子產品是工具,工具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斧頭可以伐木,也可以傷人,關鍵是看我們如何使用。

2、根據孩子的自控力水平來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

如果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強,完全可以給他充足的授權。

如果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弱,就和孩子商量,雙方闡述理由,最後確定一個彼此都認同的限制方案,簽訂合約。

3、父母也要學習,熟悉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情況

其實關於電子產品最大的問題,在於家長的觀念。太多家長因為自己不瞭解電子產品,很容易受到輿論宣傳和既有成見的影響,沒有能力形成獨立準備的判斷。

所以想要去要求孩子的時候總是底氣不足,有時候氣急敗壞,反而會情緒化,做出激烈的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有意識的花一些時間去了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分享他使用電子產品的經歷和收穫,這樣既促進親子溝通,也能夠對電子產品多一些直觀的瞭解。如果孩子講的內容是你不懂的,也不需要焦慮,更不能著急下結論,讓孩子給你介紹,或者去求助懂行的人,自己搜索一些資料。

這樣長此以往,你更瞭解孩子,孩子也更信賴你。


曉題大作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孩子將來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是的,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可以不靠自己的人始終是少數。大部分人出身都是平凡和普通的,大多數人都只能靠自己。說一句坦白的,能夠靠自己的人算好了,有的人不僅要靠自己,還要照顧幾個拖累自己的人。

那麼為了孩子能夠將來靠自己,必須好好地培養孩子。這個我理解。但是怎麼培養才算培養得好。

題主認為,孩子每天都在看電視、玩手機和電腦,這樣會影響到學習。可是,如果你把網線和有線電視都斷了,孩子就會去學習了嗎?

不會!就算你把網線和有線電視都斷了,孩子都不會去學習。因為小孩子不是成年人,他不知道學習能給他帶來什麼,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他甚至對未來還沒有概念。在他心中,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人的天性都是貪玩的,同時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麼為什麼它不去玩?未來對於他來說,是一件沒有概念的事情。

同時,就算你把網線和有線電視都斷了,他還是去玩其他,就是不學習。沒有了電視和網絡,他還是會跑出去,跑出去黑網吧或者是玩其他,到個時候你能把黑網吧關了嗎?或者是把其他東西弄沒了嗎?

不可能!作為一個父親,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會學習你的行為,如果你想孩子好好學習,你本身就應該樹立榜樣。你能夠回家了去做家務,而不是玩手機看電視嗎?你能夠回家之後陪著孩子寫作業嗎?你能夠回家後去看書嗎?或者是學習一樣新的技能嗎?

同時,你要跟老師商量,給孩子做一個作息和學習的安排。多花時間去陪孩子,把學習融入到娛樂之中。同時,積極跟孩子溝通,讓他了解到認真學習會有一個怎麼樣的未來和生活。未來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

題主,孩子只不過是在學習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