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陷入“裁員風波”的途牛,雖然三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扭虧為盈,但要使股價真正反轉向上,還得拿出讓人興奮的財務數據。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01

裁員離職風波不斷

部分途牛的員工可能至今仍心有餘悸:

2017年12月21早上9點半左右,有爆料稱大約400名途牛員工突然被辭退,要求員工收到通知後立刻收拾東西走人,研發部的甚至連電腦也不需要拿回來了;

2017年12月22日,途牛正式發佈裁員通告,聲明稱:“公司基於加強長期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的戰略規劃,近期對研發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實現統一管理。”還表示途牛將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相應人員權益;

2017年12月23日,途牛再次回覆,表示經過調查,裁員人數實際上不超過200人,佔公司比重比例不超過3%。

春節臨近,在這樣的關頭遭遇這樣的事情,沒有人能好受,哪怕離職員工拿到的補償看著還行。據報道,這不是途牛第一次裁員,2016年8月,途牛CMO陳福煒被媒體爆出離職,而部分地方分公司已有管理層主動離職或被解聘,部分基層員工也證實存在“被離職”現象。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和裁員幾乎同時發生的,還有途牛的虧損。從2014年上市以來,途牛一虧再虧,2016年度第二季度,更是鉅虧7.7億元。在非美國會計準則下,2014、2015、2016、2017前兩個季度的淨虧損分別為:4.087億元、13.405億元、22.088億元、4.391億元,過去4年淨虧損累計44億元。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裁員、虧損,途牛卻表示,這很正常。

02

裁員節流為盈利?

途牛的工作人員回應裁員時表示,這是優化組織架構的需要,便於實現統一的管理。通過核心項目的集中運營,加速提升產品,服務效率提升,從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對於正在遭遇困境的企業來說,無疑是最能收到效果的一種策略。網友爆料稱,攜程、同程等在線旅行社都曾經在轉型中大量裁員,證明了這確實不是一件新鮮事,尤其是對於途牛這樣連年虧損的公司來說,裁員是一種相當快速且直接的節約成本和開支的方法。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但是,用裁員來達到盈利,聽起來總感覺讓人不那麼舒服。一個企業,如果需要靠裁員來實現這個目的,那難免讓人懷疑:其內部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

而此次根據離職員工爆料出來的,則是途牛研發體系人力過剩;加薪體系不合理,合適的員工沒有得到應有的加薪;管理層混亂,規則施行總是出現意外;計劃性裁員比較頻繁,員工沒有歸屬感和榮譽感。

裁員是一把“雙刃劍”,需要三思而後行。沃頓管理學副教授亞德里安·喬戈爾曾警告說:“單純的裁員是不明智的做法……沒有一家公司僅憑裁員就能獲得成功。”其中一個風險是:裁員可能會裁掉那些擁有重要知識與經驗的員工。

03

何時真正扭虧為盈?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激烈的OTA市場競爭中,途牛儘管一直在強調差異化,但與攜程等巨頭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問題到底出在哪?明年能否交上靚麗的成績單扭虧為盈?

根據不久前途牛發佈的三季報顯示,在連續虧損之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的標準下,單季度首次實現盈利3970萬元。但這與攜程12億元的淨利潤相比,顯得尤為寒酸。而在美國通用會計標準下,途牛三季度依然虧損2930萬元。

這主要是因為,途牛主打的跟團遊和打包旅遊產品整體利潤比較低。但是,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淨營收中,途牛打包旅遊產品的淨營收佔總營收的四分之三。在競爭更為激烈的當下,盈利模式的過於單一,加上核心管理層的流失,途牛的形勢顯然不容樂觀。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途牛的股價走勢已經清晰地反映了資本市場的謹慎和擔憂。2014年5月途牛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股價曾走出了一波短暫的上攻。至2014年8月8日創出24.99美元的新高之後,此後3年多的時間,一路震盪下行,在今年11月2日創下了6.69美元的新低。

從11月2日至今,途牛股價在三季報的刺激下,短暫向上進行了攻擊,11月20日最高上摸9.88美元。此後又震盪向下,截至牛牛觀察發稿,12月26日收盤價為7.90美元。分析人士稱,途牛股價若想真正反轉向上,沒有大的利好,看來還不是不行的。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那麼,未來的大利好在哪呢?金融等新產品異軍突起?被攜程或京東收購?……暫時依然難以看到希望。

瘋狂裁員遭質疑 途牛扭虧仍待時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網易等媒體平臺

WeMedia成員

(欲瞭解更多觀察內容,請上“牛牛網”www.2news.cn提取,茶水請自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