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飆漲41% ,黃崢身價超劉強東,你怎麼看?

覃愛慶


拼多多在淘寶、京東、蘇寧等巨頭的夾擊下,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了三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成立三年就完成了赴美上市,第一天暴漲40%,公司創始人身價甚至超過了劉強東,這是一件令人很驚訝的事情。

話說回來,拼多多也有自己的特色,美國股民也不是傻白甜,一方面,拼多多基於微信平臺運營,用低成本解決了巨大流量入口難題,完成了野火般的擴張。另外一方面,拼多多抓住了被被忽視的大多數,採取農村包圍城的策略,通過渠道下沉,在三四五線城市以及更小的鄉鎮取得了優勢,抓住了可能是最後一波互聯網人口紅利,但數量可能有五六億之多。第三方面,消費降級不僅發生在小城市,也會發生在大城市,也就是說同一個人可能既有消費升級又有消費降級,開著千萬級別的跑車去很遠的地方吃一碗滷煮,再交幾十元的停車費,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震長


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拼多多上市了,80後的創始人黃崢,身價一夜暴增,超過了劉強東。
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報26.70美元,漲40.53%,市值295.78億美元。以收盤價估算,黃崢所持股票價值約138.5億美元,黃崢個人財富超過劉強東,排名中國大陸富豪第12位。
黃崢,這個不安分的杭州年輕人,還在浙江大學的時候,就被網易老總丁磊主動加MSN,後來去美國讀書又認識了段永平。畢業後加入谷歌,當時還沒上市,幹了3年,辭職出來創業。丁磊,段永平,王衛,阿里十八羅漢之一的孫彤宇都是他的天使投資人。
在創立拼多多之前,黃崢還做過其他創業項目,開始是賣手機,賣了3年,一年銷售額幾個億,後來將公司賣掉了。
之後又開始做電商服務項目,為世界500強服務,最終做到了行業前三。
雖然賺了很多錢,但是黃崢並不滿足眼前。他又開始做遊戲公司,第一年就開始賺錢。但是他本人並不玩遊戲。
2015年4月,拼好貨上線,8個月用戶就破千萬。與其同時,在遊戲公司孵化而出的拼多多也在9月完成上線。
僅一年時間,拼多多用戶就超越了唯品會,2016年9月,拼多多和拼好貨宣佈合併。
2016年7月,拼多多和騰訊結緣。騰訊領投拼多多B輪融資。2017年1月,拼多多獲得紅杉資本2.15億美元的C輪投資,估值30億美元。2018年4月,拼多多獲得13.69億D輪融資,由騰訊、紅杉資本投資。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黃崢並未去美國敲鐘,而是選擇在國內敲鐘(兩地敲鐘),在美國敲鐘的則是一名拼多多的忠實用戶。
說來也巧,黃崢也是杭州人,和馬雲和丁磊都是老鄉,都在做電商。這是否有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真的有影響。
黃崢覺得,21世紀前10年美國最好的兩個互聯網公司,一個是谷歌,一個是臉書。而在中國,阿里就是電商中的谷歌,本質上是廣告公司,那未來會不會有一家電商中的臉書呢?他想做的,就是一家社交電商公司。
於是,他開始行動,朝著這個方向前行,果然,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
所以,黃崢的創業,當初也是有受阿里的影響的。只不過,他做的和阿里有差異性。
除了定位差異性,黃崢和馬雲的另外一個區別就是,他把總部設在了上海,而非老家杭州。
所以,現在拼多多成為了上海電商界的第一名片。
不過,和淘寶相比,拼多多還是個小孩子。2017年拼多多GMV僅為1412億元,而淘寶則為2.68萬億元,兩者相差將近20倍。
到底能不能成為下一個淘寶,甚至反超淘寶,這需要時間的驗證。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拼多多成功上市,杭州80後黃崢的身價也因此超過宿遷70後劉強東。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造富神話。但與此同時,拼多多的麻煩也剛剛開始。

IPO之後,黃崢持股46.8%,身價有130多億美元之多。而劉強東在京東500多億市值中佔股不到16%,加上其他資產,身價大概110億美元。不得不說,創立短短三年時間,黃崢就將拼多多做到上市,市值近300億美元,個人財富也超過劉強東。毫無疑問,黃崢有其過人之處,是一位商業鬼才。

在投資者眼中,拼多多講出的故事和數字確實很迷人。根據招股書,從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的一年裡,拼多多GMV(成交總額)2621億元。要知道,京東用了十年時間才做到1000億GMV。拼多多稱,過去一年中活躍買家數達到了3.4億,正所謂“三億人都在拼多多”。

用“高速成長”這個詞來形容拼多多都不夠了。它是在“狂飆猛進”。拼多多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黃崢將拼多多描繪成Costco與Disney的結合體,言下之意,拼多多在做消費和娛樂的融合,所以成功吸引來三億用戶。

如此搶眼的數字和故事,大概打動了不少投資者,包括那些來自英語世界、並未真正體驗過拼多多的投資者。

但是,歡呼上市之後,拼多多仍然需要直面問題。

比如山寨商品。7月28日,拼多多上市後的第三天,創維就發佈聲明稱,“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在拼多多平臺上,與創維一樣遭受困擾的品牌可不只創維一家。你買回一個“小米新品”,可能發現並不是“小米”品牌,而是不知哪裡冒出來一個品牌叫“小米新品”。

比如用戶體驗。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這樣評價拼多多:“並不在意其他的商業模式,只關注顧客體驗。只要你在中國購物過幾次,也許只要三次。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劉強東之言不無道理。當你因為一點小便宜,或者抹不開朋友面子,參與了“社交拼團”,你會有怎樣的答案?我挺好奇這樣一個數字:過去一年的3.4億活躍用戶中,有多少用戶卸載了拼多多APP。

不得不說,拼多多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分裂的世界。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不久前接受36氪採訪時,一方面誇讚拼黃崢確實非常牛,同時也提出自己的疑問,“每次零售革命,歸根結底都要能創造新的價值。品類更豐富是價值,送貨上門消費者超爽是價值。我在想拼多多創造的價值是什麼?是一起拼團買東西更快樂?還是便宜?”

黃崢需要回答這樣的問題。當一個人的身價達到百億美元時,財富或許就是數字而已,他更需要面對自己的拷問,面對公眾的拷問,做一個真正“本分”的企業家。


老虎科技


拼多多上市狂飆41%,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拼多多的未來恐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拼多多基礎的微信社交關係扶植減弱

拼多多是依靠微信朋友圈發展起來的,因為微信的縱容拼多多搶到了第一波小程序和社交關係的紅利。但是拼多多成為上市公司,公眾會對其監督更強,但是微信的扶植只會越來越少,很多人已經反感了微信群的砍價和拼單業務。

二、拼多多存在被做空的風險

拼多多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賣廉價商品,或者說低質量商品,這都沒有什麼太大問題。拼多多最大的問題在於賣盜版和假貨,這是拼多多的命門,在拼多多上買超能洗衣粉不知道買什麼品牌,買彩電買到的是“小米新品”品牌....這都是淘寶躺過的坑,淘寶當時被美國計入惡公司名單中,而且也被做空。拼多多問題更大,做空被可能性更大。

小米新品電視機器

拼多多圖書是盜版

三、拼多多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組織改造

拼多多為了廉價產品損失了質量和用戶體驗,也會違反知識產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拼多多會被大眾和投資人監管,這對於拼多多來說就需要組織和產品改造,但能否成功還未必。


你在拼多多買過東西嗎?


毛琳Michael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多多,3 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在 7 月 26 日,也就是 2 天前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上市。並且上市首日股價飆漲近 41% ,市值來到 295.78 億美元,同時佔股 46.8% 的黃崢身價迅速飆升,達到 138.5 億美元,成功超越劉強東 116 億美元,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大家對一貫招搖話題的拼多多上市這件事,真的是眾說紛紜,我對此事的理解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

一、「成也蕭何」

拼多多,這個 3 歲的孩子,成立 3 年就匯聚了 3.44 億用戶,成為國內僅僅少於阿里和京東的第三大電商。能在阿里和京東的狹縫中殺出一條血路,著實是令大家很驚訝,但背後肯定有邏輯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下面看看他的成功之三大法寶。

1、定位

拼多多,定位選擇了我國三四線城市大眾和廉價廉貨,這個被阿里和京東發展所擯棄的方向卻成為了拼多多的主攻點,這是在學習毛爺爺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思想啊。而三四線城市雖然經濟不發達,但人口基數大啊,佔到了至少 5、6 億吧,同時拼多多也就是抓住了這個經濟不發達的特點,展開的猛攻低價戰略,所以這一招很成功。

2、引流

拼多多,出發就是以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來擴大用戶量,騰訊投資後以微信為引流入口,更是讓大量的用戶集聚增加和被綁定。

3、抓住人性弱點

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商品是拼多多的直接競標的武器,拼團購買商品,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體會更多的實惠和樂趣。這不正是迎合我們典型的中國人買東西最愛「佔便宜」思想嗎?

二、「敗也蕭何」

1、假貨

從誕生到火遍全國,拼多多給人更多的印象除了便宜就是假貨多,各種投訴層出不窮。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應該也都感受過拼出來的多多廉價貨吧。這個商品質量問題正是拼多多最為人詬病的地方。

2、「病毒」

拼多多的成功之迅速就是在佔領我們微信等社交生活中,而相傳在拼多多創辦初期只是一個公眾號,當時這個「病毒」一般的軟件在朋友圈裡瘋狂傳播,僅僅兩週,訂閱用戶就超過了一百萬,令人又愛又恨,愛其廉價,很其影響了我們的社交生活。

3、格局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

事要做成,看思想;

事要做大,看格局。

看馬雲之達摩院、羅漢堂,劉強東之發聲疫苗事件,並且他們的電商發展方向目標都是低價優質方向。而黃錚的拼多多則一直主推「劣質商品」肆意發展,所以這不是長久之大計。除非上市跳板之後,拼多多也能像淘寶當年一樣「先發展,再整治」,改變其戰略,否則將會路越走越窄,舉步維艱也。

總而言之,拼多多這個目前擁有 3 億用戶的新型電商小巨無霸,縱然已經成功上市,我們可以好好學習他的產品營銷思路,但其缺點和格局小也是顯而易見的,如若能處理好轉型還有待考量,否則真可能有朝一日會敗在蕭何(低價廉貨)。對此不知你怎麼看呢?


stormzhang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不得不說拼多多是一個奇蹟,誰都不曾料到這匹從左有阿里,右有京東的電商紅海中跑出來的黑馬能衝的如此之快。

拼多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抓住了“消費降級”的思維。

古人打戰的時候很唾棄就是那些紙上談兵的大臣,他們只會用兵書上的理論來打戰,可誰知戰場上是變幻莫測的,並不會按事先制定好的計劃發展,最後只能戰敗。也就是說理論雖然是古往今來大家的經驗總結結晶,但面對戰場的變化,理論不一定是對的。

在中國近幾年我們都在提消費升級,包括電商也是,無論是京東還是淘寶都在往高端路線發展,即使曾今被看做賣假貨的淘寶也推出了天貓商城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和購物。雖然,隨著國民經濟的提高一二線城市的居民收入都提高了,消費能力也都增強了,但他們忽略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收入低的人依舊有很多,而這群人因為基數大,加起來的消費能力也不遜色於那些高消費的,而拼多多就抓住了這部份人群。利用拼團的方式售賣很多在價格上看上去不可能的物件,但也是基於此,拼多多也出現了很多詬病,最嚴重的就是假貨。

如今的拼多多發展的雖然很迅速,很優秀,但假貨的詬病卻一直都在,也就是說拼多多的根基不穩,在未來的某一天拼多多也很有可能就栽在假貨這條船上,所以並不看好拼多多的未來。


政商參閱


當阿里與京東在電商行業叱吒風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雙雄爭霸的電商格局已定、歷史就此書寫。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拼多多隻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從成立到上市,成為市值超290億美元的國內第三大電商,黃崢也以130億美元的身價超過了劉強東的93億美元。

雖然目前對拼多多的質疑聲比較多,但是資本市場就是這樣,有利益可圖就會蜂擁而至

。與在中國上市相比,在美國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受情緒影響相對較少,而且從全球的電商公司發展來看,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作為世界五百強,發展的相當不錯,也會受到投資人士的青睞,所以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不但沒有破發,反而大漲41%,這也是一種必然,而第二日則回落到24.6美元。

在總市值上,京東目前為516億美元,拼多多為290億美元,持股情況,劉強東持股比例為15.8%,拼多多CEO黃崢持股比例為50.7%,這也是二者身價有所差距的原因之一。

拼多多能在電商領域殺出一條血路,除了低價拼團吸引了大量用戶外,社交+電商所帶來的裂變也不可忽視,目前拼多多擁有3.44億活躍買家,過百萬商家,並且至今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這也成為阿里與京東不得忽視一個對手,所以阿里出了淘寶特價版,京東也在自己的APP上加上了拼購功能,繼續與拼多多形成競爭態勢。

目前拼多多仍處於虧損狀態,在接下來拼多多能否有新的發展,還需要時間來回答。


王長勝


拼多多上市股價大漲40%,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為在大多數眼裡,拼多多里的商品都是“廉價”的代名詞,遠不如京東、天貓高大上,甚至連淘寶都比不上。

儘管我們很多人已經用上了蘋果、出門就開車、用香奈兒、迪奧的化妝品。各大城市給出平均工資也非常好看,就沒有幾個低於5000元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更多的人生活在四五線小城,以及縣鎮、農村裡,這些人才是我們國家的群眾基礎。而根據全國範圍的統計,80%的人月薪不超過5000元。

也就是說,咱們國家大部分人的收入還是非常一般的,更不用說還有更多人口尚未脫離貧困。對很多收入不高、年齡較大、文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來說,拼多多這種模式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畢竟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看上去很划算的商品。儘管這些商品的牌子可能你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牌子並不重要,東西能用就行了。

當然拼多多的這種以雜牌甚至山寨商品來獲取市場份額的方式還是很有風險的。比如不少用戶在用拼多多下單的時候覺得很划算,當真正收到商品的時候,才發現東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那麼這一部分用戶可能就會選擇卸載拼多多,再也不去用它。

比如我在拼多多上搜索“手機”,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款“R11S超薄5.5英寸一體全網通電信移動聯通安卓智能4G指紋解鎖手機”。它的名字叫“R11S”,此前已經成團了800多件。大家的第一印象多半以為就是“OPPO R11S”,但是它的售價卻只要258元,相比京東、淘寶上的“OPPO R11S”的價格便宜了千元以上,是不是很划算?

但是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這貨壓根就和OPPO沒有任何關係,它的名字就是R11S手機!至於我翻遍了整個商品介紹頁面,都沒有找到它的廠商究竟是何方神聖!

而且這款“R11S”的宣傳頁面也非常誇張,這款僅售258元的手機除了擁有5.5英寸的屏幕之外,還支持“四軸光學防抖”、“2倍光學變焦”等高端配置。雖然我沒有買過這款手機也不好具體評價,但是按照常理這樣的配置是不可能出現在258元的手機上的。

所以當購買了這款手機的用戶真正拿到手機的時候,第一反應多半就是“被坑了”,即使很多人知道他買的不是OPPO R11S,而是某款不知名的山寨手機,但心理預期上多半還是和真正的OPPO R11S對比的。當然這部分用戶也只能認栽,因為該商品的頁面上沒有出現任何與“OPPO”相關的字樣,它的名字就叫“R11S”,儘管其中的一些參數可能涉嫌誇張和虛假宣傳,但消費者很難具體舉證。

但是拼多多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也是具有很大風險的。一旦監管嚴格起來,拼多多上這些連廠商都沒有的商品多半都要下架。選擇使用拼多多購物的人們最終也會明白:一分錢一分貨,天上不可能掉餡餅的道理。

所以目前拼多多的股價雖然高歌猛進,但基礎並不牢靠,在這種情況下拼多多究竟能走多遠,誰也說不清楚,


貓眼看數碼


拼多多上市首日,開盤報26.50美元,最終收報26.7美元,收漲40.53%。以收盤價估算,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所持拼多多股份價值約138.5億美元。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上市後,黃崢的個人財富約138億美元,已經躋身全球前百大鉅富。

文藝復興資本的聯合創始人Kathleen Smith說:

它們為中國的小城市服務,試圖去往京東和阿里巴巴不會去的地方。從銷售額來看,它們很小,但增長很快。團購的概念是有吸引力的,你可以和朋友一起購物來購買商品。

另外,拼多多的經營模式與早年的淘寶非常相像,但又比淘寶增加了社交屬性,降低了獲取客戶的成本。而且,其現在的主要客戶群還是在三,四線城市的人,現在流量下沉也是企業經營的要點之一。因此,很多人對拼多多的未來是看好的,所以出現了這樣的狀況。


全天候科技


可能一提到“拼多多”,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洗腦神曲”。

還有那只有數字在發生著變化的廣告詞,從“一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到現在“三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

說實話,雖然拼多多的股價瘋長,開票就從19美元直接飆到了26.5美元,但是我真的不太清楚為什麼拼多多這麼受投資人的青睞。

我們隨便打開一個拼多多的分類頁面,可以發現,排在前面的,都是一些不熟悉的品牌的低價格產品。

甚至有的商品都沒有品牌,只有一個品類。偶爾出現一些較有名氣的產品,拼單價格和單獨購買的價格就相差1塊錢。而一般這種類型的產品,在拼多多上拼團的價格,和在京東上的價格是一樣的。如果讓我來選擇,我肯定願意選擇京東,畢竟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當然,我對於拼多多的這種拼團模式還是很認可的,他讓用戶成為了他的營銷人員,讓用戶幫助商家推廣商品,從而獲得更低的價格。這種模式現在在其他的電商平臺也開始應用了。

但我一直覺得,拼多多的商品還有質量就是硬傷,這完全就是沿用了曾經淘寶的發展方式。在早期的市場中,完全通過低質低價、山寨等商品,野蠻的生長,衝開這個市場。

但畢竟時代不同了,淘寶發展的時候,中國消費者還沒有習慣電商這個新興的事物,通過低質低價還吸引消費者,這個是可以的,而且,當時的中國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現在這個水平,消費者對於品質的需求不如價格的需求。

但是,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同樣的模式,能夠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做到這樣的規模,讓我也是非常驚訝的。

當然,我依舊認為,拼多多如果不能解決他商品的問題,總有一天還是會跌落神壇的,但是,如果解決了商品的問題,它又用什麼和京東、天貓做競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