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鄉紅薯情

前幾天,回了趟孃家。一上東山嶺看到滿山架嶺都種滿了紅薯。紅薯葉碧綠如墨,挨挨擠擠,高低錯落。樸實無華的紅薯葉在烈日下油光發亮,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問媽:“咱村咋種這麼多紅薯?"媽說:“種出福了,比種玉米強多了,去年你大伯家種了幾畝紅薯,光粉條賣了好一萬多元,吃到了甜頭了,今年又栽種了十幾畝。”我知道東山的紅薯是遠近聞名,特好吃!甜絲絲,軟綿綿,潤滑滑的每年我媽都給我捎紅薯吃。 也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東山土地肥沃,像金子一樣的黑土地,特別適宜種紅薯,東山的紅薯個大味鮮,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們特別想吃特產,這兩年東山的紅薯特別暢銷!對紅薯我情有獨鍾,它陪我們走過了艱難的日子……

在那:“老粗布做衣裳,紅薯面是主糧,雞屁股眼是銀行”的困難時期,上面要求多種豐產糧,因為紅薯耐旱,產量高,因此,紅薯便是我們家鄉的主打產品。一年四季紅薯填飽我們的肚子,陪我們走過春夏秋冬。春夏吃紅薯面,秋天冬天吃紅薯,特別是青黃不接的初春,有時一天兩頓飯。早飯,照見人影的玉米糝子湯煮上一鍋紅薯,加上紅薯葉菜,舀上一大碗紅薯,個個臉吃得紅樸樸。中午紅薯撈麵,姊妹兄弟四個高高低低站在鍋臺前,看著媽熟練地擀紅薯麵條。和麵,擀麵,下鍋。你一碗,我一碗,加上香椿菜泥,那叫一個香,撲撲嚕嚕兩大碗!暮秋時節,紅薯豐收了大擔小擔往家擔,中午籠上滿滿的一蒸籠,揭開鍋蓋,熱騰騰,香噴噴的紅薯,君不顧將抓起一個這手換那手用嘴吹著熱氣,用手捧著顧不上剝去皮,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熱乎乎,甜絲絲,軟綿綿的感覺霎時轉遍全身,吃了又想吃。東山人,紅薯吃不夠!

豐收的紅薯,一半窖起來,一半做成紅薯粉,有的切成片。窖裡放著山似的紅薯堆,父親拿著手電筒在窖裡裝,我們在窖上拾,小心翼翼生怕碰著磕著,因為這些紅薯是我們整個冬天和初春的口糧。兩個官窖裝得滿滿的有時下到大半夜,踏著月光,打著呵欠拖著疲憊,但父親是高興的,因為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有了著落!

記得那次刨紅薯,爹讓我回家做中午飯,我極不情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麵咋做?但父命不可違!回到家屋子裡擺著一大堆紅薯,半瓢玉米麵。重蒸紅薯吧,早上蒸了一大籠,這幾天天天吃紅薯,直讓人反胃。靈機一動蒸紅薯碴饃!我找來插子,紅薯洗淨用反面上下摩擦,雪白的紅薯碴子配上玉米麵拌上蘿蔔生一籠子碴饃做成了,中午全家人吃著紅薯碴饃饃,都說好吃!父親感慨地說:“這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

記得十歲哪年,地裡擺了方方正正一大塊紅薯片。媽說:“今天下午我們到生產隊幹活,放學後你和你妹趕快把紅薯片拾了,明天有雨。":我說,“好吧!”放學了,我們只顧在學校貪玩,把媽說的話忘到九霄雲外,誰知半夜便下起了瓢潑大雨,秋雨連綿一下四、五天。紅薯片全發黴了,整個雨天,全家都被愁雲籠罩著,這是全家春季的口糧呀。“叫你貪玩!叫你貪玩!”媽用破鞋底結結實實揍了我一頓!既使媽不打我,我自己心裡就特別難受,也真後悔!那時候欠吃,發黴的紅薯片磨成面,我們春天都吃了,雖然沒有味,像木碴片,但仍舊充飢。

那一年,我家種了兩畝紅薯,爹媽沒在家眼看就要霜凍,我急壞了,這時候拴子來了,拴子比我大兩歲,他憨厚有力氣,又是幫著刨紅薯,又是幫著擔紅薯,又是幫著往窖裡下紅薯,一擔擔,一次次,拴子幹活實誠不惜力,但總不好意思正眼看我,我心存感激,也許拴子另有想法。終於有一天,拴子說他喜歡我,我也不知道是喜歡是感激。就這樣,紅薯地裡有了美麗的愛情故事。媽回來了,說拴子渾身憨力,只會擔紅薯。拴子一氣之下,到了南方去打工。誰說拴子只會擔紅薯,拴子也會做生意,把本地的紅薯粉、紅薯粉條、山貨倒騰著賣,掙了不少錢,不幾年拴子回來了,帶回了一個漂亮的好女孩,這女孩就成了拴子的妻子,女孩勤勞又會過日子,拴子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我也終於如了媽的願找了個吃公糧的不會擔紅薯的,但總沒有拴子家富有,還守著一方清貧。拴子在城裡開了一個大山貨門市,在城裡買了房,又買了一輛好車。每次看到紅薯就會想起拴子,那滋味就像紅薯的味道熱乎乎,甜絲絲的,很舒服!媽說:"錯看拴子了,當初不該阻撓"。我說;"不怨媽,緣份不到,如果當初堅持,誰也攔不住的。不過,我和紅薯還是很有緣的,年年都能吃到新鮮的紅薯。"媽被我的話逗笑了!

紅薯,家鄉的紅薯,我愛吃!紅薯,家鄉的紅薯你樸實無華,默默無聞,你不張揚,你全身是寶,對人的貢獻極大,你陪著我們度過了困難時期,你見證了我的初戀。我愛你,家鄉的紅薯!

作者:李淑娟,女。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人。註冊筆名:李小溪。欒川縣作協員。愛好:看書,寫作,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