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通訊:朝鮮年輕人學習中文熱情高

新華社平壤9月7日電通訊:朝鮮年輕人學習中文熱情高 新華社記者江亞平 程大雨 “你好!” “你好!” “你是老師嗎?” “不,我不是老師,我是學生。” 這是記者在位於平壤市中心的人民大學習堂內一節免費中文培訓課上聽到的一番對話。

學習漢語才一週的一男一女兩名朝鮮年輕人正大膽使用剛學到的漢語進行簡單對話,男生略顯奇怪的發音不時引起全場六、七十名學生的笑聲,講臺上的老師也認真地為他糾正發音。主動要求上前練習的學生一個接一個,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據瞭解,單是在大同江畔雄偉的人民大學習堂開設的各類外語培訓課程中,漢語課堂就有四、五個,學生達數百人,其中年輕人佔了大多數。經過在這裡半年的集中授課學習,沒有中文基礎的朝鮮年輕人能夠掌握簡單的中文對話,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為未來更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平壤眾多涉外餐廳中,不少年輕的服務員都可以用中文為中國顧客提供點餐服務,他們流利的中文、標準的發音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記者在攀談中得知,他們有些人曾在中國生活和學習過,有些人是大學畢業生,在大學裡就選修了中文和英文等外語課程,還有一些服務員則是自學漢語,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中文表達能力。 在平壤一家店面不大的餐廳裡,一名正在實習的女大學生對記者表示,她的本科專業是英語,但選修了中文,因此特地到這個中國客人較多的餐廳來實習。她的近期學習目標是把餐廳裡的朝文菜單翻譯成中文,為中國客人提供便利。她還順便拿出記錄中文詞彙的筆記本向記者詢問“麻辣香鍋”“鐵板豆腐”等菜品的中文寫法,並認真做記錄,還不時地跟記者學習中文發音,看得出她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朝鮮年輕人興起中文學習熱,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朝鮮與中國是近鄰,歷史上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在平壤,很多名勝的亭臺樓閣上經常能看到用漢字書寫的匾額或對聯。二是中朝兩國人民有著長期的密切交往。記者有次在牡丹峰公園散步,就遇到一位朝鮮老者主動用流利的中文與記者攀談,他說他的中文是20世紀50年代初跟中國人民志願軍學的,至今沒有忘記。三是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一些跟中國做生意的朝鮮人率先富了起來,讓更多的年輕人從中看到了商機和就業機會,提高了學習中文的積極性。 記者還注意到,在平壤的機場、火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的書籍櫃檯,一些漢語自學入門書籍或中文翻譯類書籍常常吸引朝鮮人駐足翻閱。而朝鮮電視臺播放的一些中國電視連續劇也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對於正在學漢語的朝鮮人來說,這也是提高中文聽力和會話能力的極好機會。 在朝鮮的高校裡,中文也屬於熱門專業。在平壤外國語大學,中文系與英文系及俄文系並列為該校三大主要院系,每年中文系都有數十名學生畢業。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到朝鮮外務省等政府機關和教育機構工作,另一些則選擇經商或在大學繼續深造。 “中國是朝鮮的友好兄弟國家,兩國交往源遠流長,我現在在努力學習中文,希望畢業進入能為發展朝中友誼做貢獻的部門工作。”該校一名大學四年級的學生用流暢的中文對記者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