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地區孩子上大學的問題怎麼解決?

擎天柱A1


果敢雖然不是中國領土,但是其境內的生活方式與中國雲南地區無異,在2015年之前這裡的一切都是同中國接軌的

果敢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領土,在元、明、清時期都是由當地土司管轄,受中央政府節制。

(果敢地圖)

果敢地區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1894年中、英雙劃定中國雲南和英屬緬甸之間的邊界,兩國在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其中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但到了1897年,英國強迫清政府在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自此中國失去了對果敢地區的控制。

到1962年,中緬重新協商劃分邊界線,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

在緬甸獨立初期,緬甸中央政府對於邊疆的控制力很弱,果敢當時仍舊處於楊氏土司的控制之下。

1965年仰光宣佈廢除土司制度,派兵進駐果敢,楊氏家族對果敢的統治奔潰。但是楊氏土司瓦解之後,當地的各種漢人武裝紛紛起兵自保。

這裡面有的是從雲南敗退過來的國民黨殘兵,有的是毒梟,有的是地方土豪,反正是在果敢打成了一鍋粥。

後來幾經鬥爭,到1995果敢自治政府總算是穩定了下來。直到2009年緬甸中央政府決心統一全國,向果敢地區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果敢自治政府交出政權。

在遭到果敢自治政府拒絕後,緬甸國防軍悍然進兵果敢。因為實力對比懸殊以及內訌,到2015年果敢全境基本被緬甸國防軍控制。

果敢在2009年曾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這裡主要居民是果敢人,其實就是漢人。通行果敢語,也就是漢語。並且流通人民幣,通訊採用中國移動號碼,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生活方式與雲南地區無異。

由於比較貧窮,這裡的孩子讀到高中的人就很少,而能上大學的就更少了。

果敢本地是沒有什麼大學的,如果要上大學一般都會選擇留學中國,而絕大多數果敢學生會直接去雲南讀大學,畢竟都是漢族人,從小也都是接受的漢語教學,在語言和文化上沒有什麼隔閡。

(果敢中學)

但是從2015年3月26日開始,緬甸軍方宣佈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並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自此果敢與中國的聯繫就不再像以前那麼密切了。


千佛山車神


果敢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首府位於老街一帶。果敢在歷史上與明清兩朝有很深的淵源,而且與雲南省接壤,是在近代才被英國人強行劃入緬甸領土中的。截止2018年為止,當地的常住人口約80萬,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緬族等19個民族,而果敢族(漢人)佔了總人口的90%以上,所以這裡是緬北最大的華人聚居區。


在2009年以前,果敢一直奉行武裝割據路線,與緬甸中央政府對抗。當地不僅有一套自己的行政體系和屬於自己的軍隊,還通行漢語和使用人民幣,就連基礎的電力供應都是由我國雲南電網輸送的。由於政局動盪,當地對於教育方面的投入非常少,所以果敢人上大學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對於果敢地區的人民來說,他們中能夠唸完中學的人就已經是少數,而能夠上完大學的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由於靠近雲南,許多果敢人都會到中國雲南讀書,而不是南下到緬甸的大城市讀書。這麼多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果敢人來到中國境內經商、務工,他們的孩子也喜歡到雲南唸書。再加上果敢到雲南的距離又近,所以果敢人上大學的首選是中國雲南。比如雲南省滇西師範學院、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都有果敢留學生。

而且在雲南省的鎮康縣,為了照顧果敢地區的人,還專門設立了跨國小學,收納了許多來中國學習的果敢小學生。這所小學就是針對果敢的鎮康民族小學,可以讓果敢的小孩子能夠從小接受中國文化教育,屬於專門的跨國學校。

對於教育經費投入偏低的果敢地區而言,中國雲南境內的小學、中學、大學既為他們提供了便利,也解決了他們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果敢的文盲率。


中外歷史


緬甸和內地對待少數民族的差別很大。緬甸在1982年的時候出臺了相關的法律將國內的老百姓進行了嚴格的劃分。緬甸的公民有三種:緬甸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緬甸公民是有純正血統的緬甸人,100%有公民權。其餘的兩種公民,沒有被選舉權、不能競選、擔任相關機構和團體的領導。子女也不能到醫療、工程、農業和經濟等高等機構學習。

果敢地區的果敢人並沒有緬甸國民身份證。大部分緬北的華人家庭家境並不好,加上小孩又特別多,教育程度很第。大部分的子女都是小學畢業,以後便去打工或者做點生意來維持生計。比如2013年的時候,果敢45名青少年到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他們大概13到20歲,大部分小學畢業。果敢能上大學的孩子多半是到內地,或者緬甸國內去讀大學。極少數有錢的華人家庭通過賄賂當地官員才能夠弄到身份證,子女出國留學。

目前,果敢地區的教育基本深受內地的影響。教師隊伍也大部分來自內地,部分是當地的人。很多老師工資很低,各方面的待遇也不好,所以當教師的只是無奈的辦法。一旦這些老師有出路,他們便離開了學校。特別是果敢這些地方不太安定,很多人有一夜暴富的思想。另外,果敢地方的教育和內地有區別。他們大部分把教育等同於漢語言教學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所以,自然科學較為不受重視。

最為關鍵的還是果敢地區的特殊情況,單純的教育很難改變這些人的命運。所以果敢的學生大部分缺少學習動力,學習效果也不好。這些學生通常情況下只願意矇混過關,得過且過。加上父母成天忙於養家餬口,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學習,也沒有能力管。孩子讀書全憑個人興趣,以及孩子的自制力。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一個地區的受教育程度,受到地區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果敢地區位於緬甸北部地區,在2009年劃歸於緬甸,與雲南相鄰,加上歷史原因導致果敢人通用漢語,日常生活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地區的教育投入少,便不能引起當地人們的重視,不利於下一代教育的發展。因而果敢地區的孩子能上大學的機會很少。


多年來,果敢地區的政治方面局勢動盪,後來法律上歸屬於緬甸,卻因為政府對人們的劃分,導致沒有緬甸國民身份證。果敢距離雲南較近,緬北地區的果敢家庭經濟貧困,許多子女會前去雲南上小學、中學。但當地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於接受教育的意識不高,所以在小學畢業後就讀中學的孩子很少。為了解決家庭經濟負擔,他們選擇務工賺取微薄金錢。


果敢地區的大部分家庭經濟壓力大,極少數經濟富有的家庭會為子女爭取身份證,提供子女上大學的機會。果敢地區的子女在雲南境內獲得就讀小學、中學的機會,接受中國文化教育,極大程度提高了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但由於經濟條件差,極少數富有的家庭會讓孩子上大學,在解決子女身份證的問題後,他們會選擇去緬甸大學、雲南境內的大學讀書,但迫於經濟方面的壓力,很少選擇去西方國家留學。


由於果敢地區的發展局面不同,當地的教育投入較少,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低,孩子對學習沒有主動積極性,且經濟條件差不支持子女上中學。果敢地區上大學的子女,大多是經濟富有的家庭,多數選擇雲南地區的大學就讀。


決勝網


果敢,全稱是“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位於緬甸北部撣邦,與中國的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接壤。果敢1897年前為中國領土,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首府老街市。在元、明時期都曾歸屬中國管轄,但由於地理的原因,並沒有受到中央政府實質性的控制。後來,原因種種原因,最終果敢從法律上劃入了緬甸,目前是沒有爭議的緬甸領土。


關於果敢人上大學的問題,實事求是的說,由於果敢地處中國與緬甸的偏遠的地區。在加上時局不穩,當地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果敢人上大學的比例並不高。據筆者瞭解,果敢人上大學主要有緬甸的大學、中國的大學,還有極少部分可以考入到西方的學校去留學。不過,能考入西方大學,同時家庭條件還能承擔高昂的留學費用的是極少數了。


果敢緊鄰中國雲南省,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國境線約250 公里。果敢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緬族等19個民族,漢族佔總人口百分之九十。在加上,受交通原因的影響,果敢人來中國雲南比去緬甸主要城市更加方便。所以,果敢人來中國經商、務工,中國人去果敢經商的人員比較多。雙邊的各種交流很頻繁。所以,對於果敢人來說,上大學首選是中國。


據筆者瞭解,有很大比例的果敢人首先選擇雲南的大學留學。僅雲南省滇西師範學院就有果敢留學生87名。同時,中國還在與果敢接壤的鎮康縣,開設有跨國小學,讓果敢的小學生能來到中國學習。


緬甸中文網


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問題,答案也同樣令人心酸。

由於緬甸政府迄今為止仍持行對境內民族不平等不公正的政策,尤其是對緬北各主要民族,比如說果敢族(漢族)、克欽族、佤族、德昂族的嚴重歧視政策,以至於多數的當地居民根本沒有正式的身份證件,所以大學自然與他們無緣。

緬甸政府將身份證分為紅色、黃色、白色幾種,其中紅色身份證是享有完全國民待遇的證件,意味著持這種身份證的國民才可以享受完整的教育,平等競爭工作的機會,以及自由行走國土的可行性。而在果敢地區,除了極少數與政府關係交好的果敢自治區高層果敢人,靠各種營生獲得巨大利益的有錢人,以及被緬甸政府特別是軍方認同者,以及與緬甸政府的合作者可以獲得紅色身份證,甚至有一些中國商人也能獲得紅色身份證外,其它的絕大多數果敢民眾甚至連白色的證件(只承認你是“客居”緬甸的外國人)都沒有,所以也就談不上受完整的教育了。他們多數只能在果敢當地的中小學學習中文(教材也是中國國內的統編教材),但中學(只有少數才能堅持上學初中)上完之後,多數的果敢少年沒有能力與資金支持他們繼續造,也就是棄學謀生了。而謀生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因為沒有證件,所以他們連自己的國家都無法自由行走(只限於果敢或者緬北幾個民族地區之內,或者中國緊鄰的縣城),更不要談接受緬甸的國家高等教育了。目前,緬甸官方正在包括果敢在內的政府控制區加快緬文教育,規定他們只有接受緬文教育才或許有機會到緬甸上大學。即便如此,由於管理者的腐敗,以至於身份證件的領取需要花費不少的錢,所以多數果敢青少年仍然沒法獲得緬甸大學的教育機會。

果敢一些十分優秀的中學生或者果敢自治政府管理層的子女現在有機會到中國臨邊城市上中學,這是中國民間機構,比如說中緬友協幾年間努力的成果。讓這些優秀的學生能夠免費到境內的中學,比如說楚雄中學完成初高中的教育。不過,由於經濟十分有限,加上主要經費源於中國企業的資助,所以一旦企業斷流,這些孩子們完成初高中教育的機會也會變得不定。只有初高中教育完成後,他們才有到中國雲南上大學的可能。當然,這是精英中的精英才可能到中國上學。少數例外也有,比如說克欽獨立軍領導層的孩子可以遠到上海上覆旦大學,但這即需要關係,也需要足夠的財力支持才可以。這個比例是就相當小了。

緬北各民族武裝,包括果敢族最高層的少數子女(即有雄厚的財力,也有自己的上進)有機會到新加坡、英國或者美國上學。比如說現在政府支持的果敢自治區高層的女兒就是留學英國回來,且帶回了通過NGO發展果敢貧困地區公眾福利的先進理念。這樣的青年堪稱緬北的精英,但卻屈指可數。

非常值得警惕的是,日本的財團與企業越來越將眼光瞄準緬北精英青年,開始有系統地挑選優秀的青少年免費到日本接受教育。印象深刻的是,在緬甸因為軍人統治而遭國際社會全面制裁的20多年間,儘管日本政府也緊隨西方對緬甸實施製造,但卻以企業家的名義資助緬甸青年學生到日本上學,而這些留洋回來的青年就是當下緬甸的社會精英,廣泛分佈在緬甸政府各部門,媒體界,企業管理層中間,從而形成了一個極大的親日集體。這個集體主導緬甸的話語權,政府影響權,進而形成對中國集體負面的情況。所以,果敢青年,乃至整個緬北青年的教育關係到未來邊境的民心導向。


邱永崢


在緬甸沒有身份證是沒有權利上大學的。

20萬果敢人緬甸人不承認他們是緬甸人,說他們願意做哪裡人就做哪裡人,就是沒有資格當緬甸人。他們生活在緬甸卻沒有權力領緬甸的身份證。他們沒有權力上大學,沒有權力去緬甸內地旅行,更沒有權力到中國內地。

緬甸是個奇葩國家,按照歐洲的說法是個非原生態的國家,歷史上的緬甸王國基本沒有控制北方領土。緬甸獨立時簽訂斌龍協議,承認北方少數民族有獨立的權利,依靠北方少數民族的支持,才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獨立。獨立後卻一翻臉,連北方少數民族的國籍都懶得給。

以上才是緬北連年內戰的根本原因。

所以上大學估計只能到中國來留學了。


鷹的家園


果敢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認同感,特殊的民族精神,支撐著他們去奮鬥,去等待。

由於特殊的歷史,造成了特殊隔離,他們飽受戰亂,飽受生活的煎熬。受到緬甸政府的歧視,也得不到中國政府的保護,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怪現象,不知道何時才能解決!

由於和政府的互補信任,果敢地區的人們被剝奪了受教育,同等工作的權利,令人心酸!

果敢地區,沒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完整的教科書,沒有背景的人,沒有權勢,金錢的人,是不會有讀大學的機會的。

可以想象,能夠讀大學的是上層社會的孩子,解決讀大學的方式,應該是在國內的其他地區,國外的學校。


1143160127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臨滄人來回答你 果敢地區有開設至中學,同時中國這邊還設立專門的對果敢的教育機制與中國境內居民同等對待,兩免一補政策對他們也有效 高二他們如果願意可以到昆明學習一年然後保送中國廈門華僑大學學習 另外緬甸本國在果敢地區也設立教育機構 也有很多人選擇在本國上大學


憶往昔94517


我們應該支持果敢的孩子,到中國境內上學。應該派出通勤車接他們到中國讀書或者住校,必經我們的血管裡留著同樣的血。我們現在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保護我們同胞,我們能幫助海外僑民,為什麼不能保護我們近在咫尺的同胞哪?而且,曾經果敢是中國領土,幫助他們對國家有很大利益。同時,像蒙古和內蒙國的邊界也可以這樣做,對我們將來收回失地創造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