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地区孩子上大学的问题怎么解决?

擎天柱A1


果敢虽然不是中国领土,但是其境内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云南地区无异,在2015年之前这里的一切都是同中国接轨的

果敢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领土,在元、明、清时期都是由当地土司管辖,受中央政府节制。

(果敢地图)

果敢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划定中国云南和英属缅甸之间的边界,两国在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其中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但到了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在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自此中国失去了对果敢地区的控制。

到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

在缅甸独立初期,缅甸中央政府对于边疆的控制力很弱,果敢当时仍旧处于杨氏土司的控制之下。

1965年仰光宣布废除土司制度,派兵进驻果敢,杨氏家族对果敢的统治奔溃。但是杨氏土司瓦解之后,当地的各种汉人武装纷纷起兵自保。

这里面有的是从云南败退过来的国民党残兵,有的是毒枭,有的是地方土豪,反正是在果敢打成了一锅粥。

后来几经斗争,到1995果敢自治政府总算是稳定了下来。直到2009年缅甸中央政府决心统一全国,向果敢地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果敢自治政府交出政权。

在遭到果敢自治政府拒绝后,缅甸国防军悍然进兵果敢。因为实力对比悬殊以及内讧,到2015年果敢全境基本被缅甸国防军控制。

果敢在2009年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里主要居民是果敢人,其实就是汉人。通行果敢语,也就是汉语。并且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生活方式与云南地区无异。

由于比较贫穷,这里的孩子读到高中的人就很少,而能上大学的就更少了。

果敢本地是没有什么大学的,如果要上大学一般都会选择留学中国,而绝大多数果敢学生会直接去云南读大学,毕竟都是汉族人,从小也都是接受的汉语教学,在语言和文化上没有什么隔阂。

(果敢中学)

但是从2015年3月26日开始,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并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自此果敢与中国的联系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密切了。


千佛山车神


果敢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首府位于老街一带。果敢在历史上与明清两朝有很深的渊源,而且与云南省接壤,是在近代才被英国人强行划入缅甸领土中的。截止2018年为止,当地的常住人口约80万,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缅族等19个民族,而果敢族(汉人)占了总人口的90%以上,所以这里是缅北最大的华人聚居区。


在2009年以前,果敢一直奉行武装割据路线,与缅甸中央政府对抗。当地不仅有一套自己的行政体系和属于自己的军队,还通行汉语和使用人民币,就连基础的电力供应都是由我国云南电网输送的。由于政局动荡,当地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非常少,所以果敢人上大学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对于果敢地区的人民来说,他们中能够念完中学的人就已经是少数,而能够上完大学的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由于靠近云南,许多果敢人都会到中国云南读书,而不是南下到缅甸的大城市读书。这么多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果敢人来到中国境内经商、务工,他们的孩子也喜欢到云南念书。再加上果敢到云南的距离又近,所以果敢人上大学的首选是中国云南。比如云南省滇西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都有果敢留学生。

而且在云南省的镇康县,为了照顾果敢地区的人,还专门设立了跨国小学,收纳了许多来中国学习的果敢小学生。这所小学就是针对果敢的镇康民族小学,可以让果敢的小孩子能够从小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属于专门的跨国学校。

对于教育经费投入偏低的果敢地区而言,中国云南境内的小学、中学、大学既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也解决了他们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果敢的文盲率。


中外历史


缅甸和内地对待少数民族的差别很大。缅甸在1982年的时候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将国内的老百姓进行了严格的划分。缅甸的公民有三种:缅甸公民、客籍公民和归化公民。缅甸公民是有纯正血统的缅甸人,100%有公民权。其余的两种公民,没有被选举权、不能竞选、担任相关机构和团体的领导。子女也不能到医疗、工程、农业和经济等高等机构学习。

果敢地区的果敢人并没有缅甸国民身份证。大部分缅北的华人家庭家境并不好,加上小孩又特别多,教育程度很第。大部分的子女都是小学毕业,以后便去打工或者做点生意来维持生计。比如2013年的时候,果敢45名青少年到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他们大概13到20岁,大部分小学毕业。果敢能上大学的孩子多半是到内地,或者缅甸国内去读大学。极少数有钱的华人家庭通过贿赂当地官员才能够弄到身份证,子女出国留学。

目前,果敢地区的教育基本深受内地的影响。教师队伍也大部分来自内地,部分是当地的人。很多老师工资很低,各方面的待遇也不好,所以当教师的只是无奈的办法。一旦这些老师有出路,他们便离开了学校。特别是果敢这些地方不太安定,很多人有一夜暴富的思想。另外,果敢地方的教育和内地有区别。他们大部分把教育等同于汉语言教学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所以,自然科学较为不受重视。

最为关键的还是果敢地区的特殊情况,单纯的教育很难改变这些人的命运。所以果敢的学生大部分缺少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也不好。这些学生通常情况下只愿意蒙混过关,得过且过。加上父母成天忙于养家糊口,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学习,也没有能力管。孩子读书全凭个人兴趣,以及孩子的自制力。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一个地区的受教育程度,受到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果敢地区位于缅甸北部地区,在2009年划归于缅甸,与云南相邻,加上历史原因导致果敢人通用汉语,日常生活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地区的教育投入少,便不能引起当地人们的重视,不利于下一代教育的发展。因而果敢地区的孩子能上大学的机会很少。


多年来,果敢地区的政治方面局势动荡,后来法律上归属于缅甸,却因为政府对人们的划分,导致没有缅甸国民身份证。果敢距离云南较近,缅北地区的果敢家庭经济贫困,许多子女会前去云南上小学、中学。但当地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接受教育的意识不高,所以在小学毕业后就读中学的孩子很少。为了解决家庭经济负担,他们选择务工赚取微薄金钱。


果敢地区的大部分家庭经济压力大,极少数经济富有的家庭会为子女争取身份证,提供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果敢地区的子女在云南境内获得就读小学、中学的机会,接受中国文化教育,极大程度提高了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但由于经济条件差,极少数富有的家庭会让孩子上大学,在解决子女身份证的问题后,他们会选择去缅甸大学、云南境内的大学读书,但迫于经济方面的压力,很少选择去西方国家留学。


由于果敢地区的发展局面不同,当地的教育投入较少,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低,孩子对学习没有主动积极性,且经济条件差不支持子女上中学。果敢地区上大学的子女,大多是经济富有的家庭,多数选择云南地区的大学就读。


决胜网


果敢,全称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位于缅甸北部掸邦,与中国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接壤。果敢1897年前为中国领土,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首府老街市。在元、明时期都曾归属中国管辖,但由于地理的原因,并没有受到中央政府实质性的控制。后来,原因种种原因,最终果敢从法律上划入了缅甸,目前是没有争议的缅甸领土。


关于果敢人上大学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说,由于果敢地处中国与缅甸的偏远的地区。在加上时局不稳,当地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果敢人上大学的比例并不高。据笔者了解,果敢人上大学主要有缅甸的大学、中国的大学,还有极少部分可以考入到西方的学校去留学。不过,能考入西方大学,同时家庭条件还能承担高昂的留学费用的是极少数了。


果敢紧邻中国云南省,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国境线约250 公里。果敢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缅族等19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在加上,受交通原因的影响,果敢人来中国云南比去缅甸主要城市更加方便。所以,果敢人来中国经商、务工,中国人去果敢经商的人员比较多。双边的各种交流很频繁。所以,对于果敢人来说,上大学首选是中国。


据笔者了解,有很大比例的果敢人首先选择云南的大学留学。仅云南省滇西师范学院就有果敢留学生87名。同时,中国还在与果敢接壤的镇康县,开设有跨国小学,让果敢的小学生能来到中国学习。


缅甸中文网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问题,答案也同样令人心酸。

由于缅甸政府迄今为止仍持行对境内民族不平等不公正的政策,尤其是对缅北各主要民族,比如说果敢族(汉族)、克钦族、佤族、德昂族的严重歧视政策,以至于多数的当地居民根本没有正式的身份证件,所以大学自然与他们无缘。

缅甸政府将身份证分为红色、黄色、白色几种,其中红色身份证是享有完全国民待遇的证件,意味着持这种身份证的国民才可以享受完整的教育,平等竞争工作的机会,以及自由行走国土的可行性。而在果敢地区,除了极少数与政府关系交好的果敢自治区高层果敢人,靠各种营生获得巨大利益的有钱人,以及被缅甸政府特别是军方认同者,以及与缅甸政府的合作者可以获得红色身份证,甚至有一些中国商人也能获得红色身份证外,其它的绝大多数果敢民众甚至连白色的证件(只承认你是“客居”缅甸的外国人)都没有,所以也就谈不上受完整的教育了。他们多数只能在果敢当地的中小学学习中文(教材也是中国国内的统编教材),但中学(只有少数才能坚持上学初中)上完之后,多数的果敢少年没有能力与资金支持他们继续造,也就是弃学谋生了。而谋生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因为没有证件,所以他们连自己的国家都无法自由行走(只限于果敢或者缅北几个民族地区之内,或者中国紧邻的县城),更不要谈接受缅甸的国家高等教育了。目前,缅甸官方正在包括果敢在内的政府控制区加快缅文教育,规定他们只有接受缅文教育才或许有机会到缅甸上大学。即便如此,由于管理者的腐败,以至于身份证件的领取需要花费不少的钱,所以多数果敢青少年仍然没法获得缅甸大学的教育机会。

果敢一些十分优秀的中学生或者果敢自治政府管理层的子女现在有机会到中国临边城市上中学,这是中国民间机构,比如说中缅友协几年间努力的成果。让这些优秀的学生能够免费到境内的中学,比如说楚雄中学完成初高中的教育。不过,由于经济十分有限,加上主要经费源于中国企业的资助,所以一旦企业断流,这些孩子们完成初高中教育的机会也会变得不定。只有初高中教育完成后,他们才有到中国云南上大学的可能。当然,这是精英中的精英才可能到中国上学。少数例外也有,比如说克钦独立军领导层的孩子可以远到上海上复旦大学,但这即需要关系,也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才可以。这个比例是就相当小了。

缅北各民族武装,包括果敢族最高层的少数子女(即有雄厚的财力,也有自己的上进)有机会到新加坡、英国或者美国上学。比如说现在政府支持的果敢自治区高层的女儿就是留学英国回来,且带回了通过NGO发展果敢贫困地区公众福利的先进理念。这样的青年堪称缅北的精英,但却屈指可数。

非常值得警惕的是,日本的财团与企业越来越将眼光瞄准缅北精英青年,开始有系统地挑选优秀的青少年免费到日本接受教育。印象深刻的是,在缅甸因为军人统治而遭国际社会全面制裁的20多年间,尽管日本政府也紧随西方对缅甸实施制造,但却以企业家的名义资助缅甸青年学生到日本上学,而这些留洋回来的青年就是当下缅甸的社会精英,广泛分布在缅甸政府各部门,媒体界,企业管理层中间,从而形成了一个极大的亲日集体。这个集体主导缅甸的话语权,政府影响权,进而形成对中国集体负面的情况。所以,果敢青年,乃至整个缅北青年的教育关系到未来边境的民心导向。


邱永峥


在缅甸没有身份证是没有权利上大学的。

20万果敢人缅甸人不承认他们是缅甸人,说他们愿意做哪里人就做哪里人,就是没有资格当缅甸人。他们生活在缅甸却没有权力领缅甸的身份证。他们没有权力上大学,没有权力去缅甸内地旅行,更没有权力到中国内地。

缅甸是个奇葩国家,按照欧洲的说法是个非原生态的国家,历史上的缅甸王国基本没有控制北方领土。缅甸独立时签订斌龙协议,承认北方少数民族有独立的权利,依靠北方少数民族的支持,才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独立后却一翻脸,连北方少数民族的国籍都懒得给。

以上才是缅北连年内战的根本原因。

所以上大学估计只能到中国来留学了。


鹰的家园


果敢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认同感,特殊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他们去奋斗,去等待。

由于特殊的历史,造成了特殊隔离,他们饱受战乱,饱受生活的煎熬。受到缅甸政府的歧视,也得不到中国政府的保护,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怪现象,不知道何时才能解决!

由于和政府的互补信任,果敢地区的人们被剥夺了受教育,同等工作的权利,令人心酸!

果敢地区,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完整的教科书,没有背景的人,没有权势,金钱的人,是不会有读大学的机会的。

可以想象,能够读大学的是上层社会的孩子,解决读大学的方式,应该是在国内的其他地区,国外的学校。


1143160127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临沧人来回答你 果敢地区有开设至中学,同时中国这边还设立专门的对果敢的教育机制与中国境内居民同等对待,两免一补政策对他们也有效 高二他们如果愿意可以到昆明学习一年然后保送中国厦门华侨大学学习 另外缅甸本国在果敢地区也设立教育机构 也有很多人选择在本国上大学


忆往昔94517


我们应该支持果敢的孩子,到中国境内上学。应该派出通勤车接他们到中国读书或者住校,必经我们的血管里留着同样的血。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护我们同胞,我们能帮助海外侨民,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近在咫尺的同胞哪?而且,曾经果敢是中国领土,帮助他们对国家有很大利益。同时,像蒙古和内蒙国的边界也可以这样做,对我们将来收回失地创造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