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沂蒙精神是我們黨領導下創造的民族精神。沒有我們黨,就不會有沂蒙精神。它既是地域性精神,也是黨的精神。沂蒙精神是在臨沂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土壤上產生和發展的。臨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從遠古文明到近代文明,臨沂文化一直緊跟時代發展。燦爛的歷史文化,造就了沂蒙人民勤勞樸實、忠公體國、追求進步、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形成了沂蒙地區特有的文化傳統,為沂蒙精神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其次,沂蒙精神是在黨的領導和先進文化的指引下產生和發展的。這裡有兩層意思:其一,沂蒙精神是在黨的領導下、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產生和發展的,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沂蒙精神;其二,沂蒙精神是在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和指引下產生和發展的,沒有先進文化也就沒有沂蒙精神。再次,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自覺的精神創造。沂蒙人民具有追求正義、進步的光榮傳統,一旦掌握了革命真理,就會義無反顧地為真理獻身,這種覺悟是發自內心的。戰爭年代,沂蒙兒女赴湯蹈火、前赴後繼;建設時期,臨沂人民披荊斬棘、艱苦創業;改革開放時期,臨沂人民敢闖敢冒、改革開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沂蒙精神是臨沂人民共同的精神創造。

沂蒙精神的概括和提煉。沂蒙精神的概括和提煉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和探索形成的,它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一是醞釀提出階段。1989年12月12日臨沂大眾報發表了“發揮老區優勢,弘揚沂蒙精神”的署名文章,第一次明確提出“沂蒙精神”的概念和在全地區弘揚沂蒙精神的主張,並對沂蒙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初步概括:“團結奮鬥,無私奉獻,艱苦創業,求實創新”。1990年2月3日,省委書記姜春雲來臨沂視察工作時把沂蒙精神概括為“立場堅定、愛黨愛軍、艱苦創業、無私奉獻”。二是進一步發展階段。江澤民同志1992年7月冒著酷暑來臨沂視察,對臨沂地區的巨大變化給予高度評價,並於7月28日欣然題詞——“弘揚沂蒙精神,振興臨沂經濟”。1996年王廷江事蹟報告團進京做報告,引起轟動效應。三是完善定型階段。1997年省委宣傳部和臨沂市委聯合舉行紀念江澤民題詞5週年理論研討會。期間,大家經過充分討論,形成共識,把沂蒙精神概括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1999年1月7日至9日,胡錦濤同志來臨沂視察時對弘揚沂蒙精神給予了充分肯定。特別是2005年沂蒙精神晉京展覽,感動京華,轟動全國。

“愛黨愛軍”,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場堅定、方向明確、追求執著的崇高政治信仰,這是沂蒙精神的靈魂。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沂蒙人民始終熱愛和擁護人民軍隊,“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如一人”。在軍民共建的實踐中,沂蒙人民與人民軍隊建立起了濃濃的魚水之情和密切的血肉聯繫,築起了堅不可破的鐵壁銅牆,沂蒙人民擁軍支前的故事,可以說講都講不完。在前不久,中央召開的全國雙擁模範城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臨沂市獲得雙擁模範城三連冠,為什麼能夠獲得三連冠?市委書記張少軍在人民大會堂做了代表發言就能感受到,他說到:臨沂作為全國知名的革命老區,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老區人民與子弟兵生死相依、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鑄就了以愛黨愛軍、無私奉獻、勇往直前、敢於勝利為主要內容的沂蒙精神,湧現出了“沂蒙紅嫂”、支前模範“六姐妹”等一批英雄群體。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些年來,廣大軍民在加快老區開發建設中通力協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密切配合,在戰勝各種自然災害的鬥爭中風雨同舟,譜寫了同心建設美麗富強新臨沂的輝煌篇章。

“開拓奮進”,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意識,是沂蒙精神的永恆主題。戰爭年代,沂蒙兒女赴湯蹈火,前赴後繼,敢於砸碎舊世界。早在五四運動之後,馬克思主義就在山東得到廣泛傳播。我們黨早期在山東的重要領導人劉曉浦和劉一夢等人就在家鄉傳播革命真理。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教育下,沂蒙人民自覺地從封建觀念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逐步掌握了革命的真理,認識到要翻身解放,就必須打破舊的封建制度,與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進行堅決的鬥爭,就必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革命的正確道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沂蒙人民的革命鬥爭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先後發動了日照暴動、蒼山暴動、費縣起義、沂水起義、龍鬚崮暴動等反帝凡封建的革命暴動和武裝起義,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痛恨侵略和剝削、敢於雜碎舊世界、追求自由平等新生活的思想意識和強烈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