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姓族譜字輩大全

趙姓族譜字輩大全

1、趙氏字輩譜

子、廣、佑、欽、德,治、宗、國、志、永,映、芳、厚、銘、增,同、鳳、新、繼、承,全、義、建、家、業,守、正、濟、世、經。

2、雲南趙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振、國、廷、相、連、此、德,全、家、興、世、開、宏、恩。

趙姓族譜字輩大全

3、北京市門頭溝區琉璃渠鎮(村)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福、德、碧、大、朝、廷、的,山、東、青、州、到、廣、西。

4、山東蒙陰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振、就、京,樹、英、元。

5、潮州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太祖

派:德、惟、從、世、令、子、們、師、希、與、盂、由、宜、順、溥、綱、鼎、建、存、忠、厚、禮、義、謙、和、勖、永、循。

太宗

派:元、允、宗、仲、士、丕、善、汝、崇、秘、良、友、季、同、厚、本、懋、謙、思、尚、實、式、景、均、寧、慶、以、充。

魏王

派:德、承、克、叔、芝、功、彥、夫、時、若、嗣、次、古、光、生、賢、廷、輔、丈、才、廣、資、質、端、莊、盛、傳、芳。

趙姓族譜字輩大全

6、西平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仲、才、恭、鳳、之,天、良、景、成、增,殿、啟、從、名、聖,尊、嚴、宜、思、齊,高、遠、慶、鹹、若,熙、甫、昭、封、題,傳、世、振、興、榮,福、善、盡、登、昌,觀、君、培、惠、儒,文、理、濟、函、光,錦、琳、育、升、茂,楨、廉、賀、衛、襄,碩、權、宏、志、順,英、敏、貴、端、剛。

7、山東沁水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忠、和、樹、德,孝、友、傳、芳。

8、某支天水堂趙氏字輩

老派:

以、洪、壬、萬、庭,為、子、若、卿、成,蔭、必、望、顯、單,立、良、應、之、文。

續派:

添、心、常、祜、善,人、貴、自、光、宗,世、業、開、宏、遠,英、華、慶、國、隆。

9、慈溪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昌、期,崇、隆、尊、顯,和、易、純、熙,聖、神、文、武,卓、犖、英、奇,溫、良、恭、儉,仁、敬、孝、慈,持、行、瞻、視,動、作、威、儀,綱、綱、法、度,禮、樂、書、詩,切、磋、磨、琢,學、問、辨、思,格、致、誠、正,修、齊、平、治,疑、丞、輔、弼,明、聽、翼、為,周、召、伊、傅,稷、皋、夔,勳、勞、閥、閱,錘、鼎、常、旗,衣、冠、俎、豆。

10、安徽合肥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治、本、修、家,宜、敘、倫、常,仁、義、禮、信,萬、世、傳、芳。

11、湖北公安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大、國、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澤,詩、書、繼、祖、傳,代、遠、永、佑、啟,家、邦、振、萬、年。

12、四川省渠縣土溪鄉天堂村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文、應、國、思、普、維、化、天、子、萬、年、景、運、昌、大、吉、慶、時、多、以、興、有、德、世、業、永、傳、其、祥、長、發。

13、吉林敦化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先、福、長、存、己、巳、仁。

14、天水堂一支趙氏家譜字派

以、洪、壬、萬、庭,為、子、若、卿、成,蔭、望、必、顯、單,立、良、應、之、文。

續修字輩譜為:

添、心、常、佑、善,人、貴、自、光、宗,世、業、開、宏、遠,英、華、慶、國、隆。

山西沁水縣趙姓:忠、和、樹、德,孝、友、傳、芳。

江蘇崑山趙姓:

趙姓族譜字輩大全

成、棟、煜、坦、鉉,乾、揚、遷、遇、文,以、於、風、鶴、錫。 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元、享、利、貞,綱、常、瑞、祥。培、家、立、傳、久,遵、聖、錫、鴻、材,鳴、升、欽、漢、樹,煥、在、鎮、源、楨,為、增、鍾、汝、秉,列、執、巨、衍、榮。元、業、承、守、德,忠、厚、都、家、庭,統、緒、思、善、守,蘭、桂、增、光、榮。富、榮、書、甲、智,新、學、浩、志、廉,春、光、延、宗、德,立、朝、大、化、選。忠、天、連、成、光,元、明、俊、華、章,克、智、洪、毓、憲,坤、健、、萬、世、昌。

15、山東永平府樂亭縣安樂十三甲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延、順、仲、殿、漢(底),文、華、志、尚、賢,同、福、臨、東、江,軒、轅、書、繼、昌,寧、河、安、光、者,堂、貴、顯、雲、章。永、廷、國、恩、春、興、士、克、安、泰、隆、盛、利、昌。

16、河南省濮陽縣郎中鄉趙屯村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中、德、永、開、良、玉、樹、騰、光、遠。廷、順、仲、殿、漢(底),文、華、志、尚、賢。永、廷、國、恩、春、興、士、克、安、泰、隆、盛、利、昌、明、同、福、臨、東、江、軒。

17、 大宋皇室族譜

太祖派:

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溥、綱、鼎、建、存、忠、厚、禮、義、謙、和、勖、永、循。

太宗派:

元、允、宗、仲、士、丕、善、汝、崇、秘、良、友、季、同,厚、本、懋、謙、思、尚、實、式、景、均、寧、慶、以、充。

魏王派:

德、承、克、叔、芝、功、彥、夫、時、若、嗣、次、古、光,生、賢、廷、輔、丈、才、廣、資、質、端、莊、盛、傳、芳。

夏、汝、思、繼、國、元、九、廷、光、復、永、世、振、守、大、紹、先、業、惟、存、敬、克、承、祖、德、允、在。

廷、順、仲、殿、漢,文、華、志、尚、賢,同、福、臨、東、江,軒、轅、書、繼、昌,寧、河、安、光、者,堂、貴、顯、雲、章。

元、有、天、印、雲,萬、世、思、文、明,開、國、鴻、軒、緒,乾、坤、定、朝、廷。

紹、爾、世、德,在、於、為、善,既、承、且、啟,序、可、長、建,鴻、恩、以、錫,泰、運、必、昌,開、名、立、業,廣、道、經、邦,海、嶽、志、遠,興、國、崇、尚,清、正、賢、俊,漢、宇、顯、揚。成、守、洪、雲。文、章、報、國、書、禮、傳、家。敬、恕、孚、家、邦。賢、聚、英、和、福、自、生。恆、聚、雍、和、幅、自、生、緒。永、臣、成。德、音、慶、澤、長、士、大、文、明、遠、學、本、崇、勝、治、永、萬、世、承、殿。高、大、光、明、崇、世、澤,純、良、忠、正、震、家、聲。允、德、傳、建、洪、子。廣、登、連、京、吉、治、仁、恩、瑞、善、香。齊、洪、典、章、順。連、永、正、德、榮、華。龍、鳳、曾、元、成、先。恆、月、聯、汝,師、書、毓、賢。由、山、懷、步、學,光、中、要、志、遠。……

18、廣西同正(現崇左市)天水堂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公(始祖)、天、廣、貴周、芳永文、文、元、守、福、武、忠、國、喜、時、廷、彥邦、光、孟。應承單、仕學錫純單、君顯修體正單、騰品樊多福產儒單、洪遙瑞寶發、安常昌章恩其、隆瓊揚單。

19、貴州畢節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定、系、頁、臣、壁,走、弘、汝、卿、懷,良、師、廷、運、秉,聯、朝、映、國、明。安、邦、選、賢、能,德、文、佐、時、昌

20、 天水琴鶴堂部分

福、恆、家、萃。

21、廣西同正(崇左市)天水堂

公(始祖)

天、廣,安、常、昌、章、恩、其,隆、瓊、揚、單,宗、家、宣、振、祖、繼、志、克、增、長、有、壁、饒、珍、世、法、秉、啟、日、彰。

22、 魏王派31世

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次、古、光,大、漢、魏、濮、景、秀、邦、君,存、可、紀、克、總、翼、振、齊,洪、典、章、崇、百、世、傳,復、本、協、修、望、有、志。

23、廣西雷平(現崇左市大新縣)天水堂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世萬、世清、世福、世良、世國、世壁、世樹(朝)、世恆(廷)、世(以下為1943年重排字輩)芳、永、承、錫、玉、光、振、啟、品、鴻、學、榮、華、作、惠、長。

24、山東青州後裔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福、德、碧、大、朝、廷、方、元,玉、紳、益、善、守、吉、瑞、紀,乃、密、子、言、歡、瑟、開、昌,世、恩、鴻、深、卿、維儀

25、揚州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26、 萬、清、福、良、國、壁、大

27、山東青州後裔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福庭、宗、壁、大,福景、文、世、朝、廷,奇、廷、順、立、朝、玉、紳、益,世福、金、振、庭、忠、加、榮、日、富、貴、壽、長、年,世玉、德、文、元、開、大、朝、庭、國、志、修、承、遠、光、進、全、家、猷,福、德、壁、大、朝廷,廷、國、元、玉、世、開。

28、 玉、秉、文、武

29、河北南宮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餘、慶、堂

30、山東小云南

永、廷、國、恩、春,興、世、克、安、泰,隆、盛、利、昌、明。

31、鞍山海城南大新屯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第一支:義、自、良、學、希、單字、雲,正、長、福,際、克、德、鴻,承、魁、延、鳳、寶,平、文、連、勇、久。世、有、昌、宗、祚,榮、名、振、海、東(後),崇、思、廣、駿、業,家、景、慶、年(後)、豐。2003年,又修20字。普、順、增、富、祿,國、盛、興、華、龍(在後);祥、澤、生、金、泰,安、邦(後)、顯、貴、鵬。

第二支:有經、義元、自明、良佐、士忠、單字、璉、成信、富吉、永昌、秉春、祝三、乃香、業勤、立本、壁亮。永、秉、三(後)、乃、業,立、壁、傳、萬、春,玉、光、開、國、泰,璽、瑞、印、天、朝。

32、宜昌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鳳、龍、海、長、春、寶。

33、南昌向塘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志、以、明、道。

34、本溪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萬、風、同、來、繼、家

35、四川筠連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安平新寧原派:思才膺必仲,友祖永興隆,天元文漢楚,萬代富貴昌。

新寧二甲原班:思才膺琮祖,必永從定國,安邦興隆維,萬代富貴昌。

新寧二甲原班:思才膺琮祖,必永從定國,安邦興隆維,萬代富貴昌。

萬安三甲源派:思才膺必楚,再天思邦永,定興國太上,明安政福新。

四甲原派:

思才膺必楚,在天敬永心,用賢正文冠,萬世禮昌新。

七甲原派:思才膺必楚,在天必友仲,光明應裕禎,祥泰塒奉智。

公議新派:學宗純修品,發達光明遠,尚志倫忠立,進仁方榮慶,國泰眾安樂,吉祥家長春。

36、廣西天等隆安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璧、元、天、軍、廷、朝、開、國、文、寧、忠、志、陽。……

37、

琴、原、應、善、憲,叔、可、駢、伯,友、夙、共、衰、盾,朔、武、成、殃、魯,周、浣、籍、章、種,語、雍、何、丹、偃,嘉、駝、堯、胡、嬰,光、涉、諮、綰、禹,信、食、破、周、過,廣、昌、鈺、孝、崩,璜、戒、英、典,苞、芳、炳、瑾、胤,狄、謙、整、融、桃,貴、產、輒、鴻、樞。昱、郡、環、彥、冬,繩、琰、計、奇、惠,鸞、憬、眺、挺、敬,弘、匡、德、惟、守。世、令、子、伯、師,希、與、焜、繼、承,權、顒、吉、明、顏,起、良、朝、禹、麟。

原排行:順、通、鸞、萬、有,時、登、文、玉、良,士、大、章、聲、遠,名、高、祖、澤、長,人、崇、鹹、鼎、盛,蘭、桂、永、騰、芳。

續排行:學、正、元、以、之,廷、開、應、必、香,延、思、嘉、竹、茂,克、瑞、現、吉、昌,乃、若、宗、先、舉,微、觀、尚、光。

再續排行:一、本、錫、善、慶,啟、緒、道、傳、場,書、成、遵、訓、化,修、治、顯、華、堂,龍、翔、興、建、立,鳳、展、定、安、邦。……

38、山東臨沂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化、傳、單字、華、景、振、福。

39、浙江樂清一支趙氏家譜字派(部分)

齊、洪、典、章、順。

40、陝西安康旬陽一支趙氏

顯尚孟文國,開崇道義長。

英賢全善起,芝蘭滿庭芳。

風範宜鴻猷,慶雲傳吉昌。

龍鳳有萬鎰,魁甲步朝堂。

41、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

乙卯用其本,世代子榮昌,鳳觀自天成,德正發萬春

造父是天下趙姓的立姓始祖

造父是因有祖父孟增的功德,成為周穆(繆)王的親信隨臣。造父與周穆王的歲數相近,都愛收養天下名馬,善長狩獵。周穆王封造父為御馬官,專管天子車輿。造父遊潼關得駿馬六匹,並知潼關東南山中的桃林產天下名馬。當時,周天子車乘的八匹駿馬,需品種統一,毛色無雜。造父得六匹名馬,若獻給周穆王,還少兩匹。若留為已用,其品種又都優於穆王車乘之馬,自感不安。於是,造父向穆王奏明原委,決定親自入桃林尋良馬,補足八匹,送給穆王。

周穆王看見已得的六匹良馬,確實是天下之冠,便催促造父儘快尋良馬,以換新乘。

據《史記•趙世家.正義》記載:桃林之地,“廣闊三百里”,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捕獲千里良駒,實為困難。造父在桃林之中,風餐露宿,入蛇蟠之川,闖虎穴之溝,終於獲良馬兩匹,合原六匹為二乘(天子車為二乘,一乘馬四匹),以作奉獻。周穆王萬分喜悅,立即換新輿 ,並賜造父親捕的兩匹良馬,名為“驊騮”、“騄耳”。造父所獻的馬,均為千里駒,周穆王對造父更是寵愛。有一天,召造父同乘,出都城豐鎬(今陝西西安市),縱馬西行,不一會,隨行衛隊,遠遠地甩在身後,不見蹤影。君臣二人,乘興揚鞭催馬,,半日就到了西城。第一次看到這裡地廣人稀,山川壯麗,景色古樸,大異於關中。加之,珍獸猛禽遍地,頓生狩獵之心,都積極追禽趕獸,很快狩獵獲珍獸猛禽滿車。這時,天色已晚,無法辨別歸途,便決定在西域找住處,寄宿一夜。二人駕車,任憑良馬緩緩而行。良馬識途,千里駒通神靈,不知不覺就到了難於覓見的仙境——西域瑤池,得到西王母的熱情接待。

傳說西王母,是容貌絕世,能唱歌謠的神女。周穆王很多天與西王母在瑤池上飲酒唱和,盡情歡娛,樂而忘歸,國都不見君主回來,朝綱逐衰,釀成徐偃王之亂。

徐偃王是周朝封國,徐國君之後。據《括地誌》載:“大徐城在泗州(今江蘇宿遷東南)縣北30裡,古之徐國也”。徐偃王見周穆王與造父驅車西狩不歸,趁朝綱鬆懈,自認為叛亂之謀,時機已到,便舉兵反周,一時勢不可擋。

周穆王自入瑤池,與西王母同樂,早已忘卻歸朝之事。造父忽見千里駒,性躁不安,料知必有事變。於是,放出一騎,任其飛馳而逝。恰巧,放出之騎,領來周王侍隊入瑤池。該侍隊已尋找周穆王多日,見千里駒,才知瑤池方位。周穆王得知徐偃王叛變的消息,才知自己已險失其國。立即告別西王母,登輿回朝。造父自任輿駕,八匹千里駒,如龍騰飛雲,神速似的回到京城,使徐偃王遂不及防,徐軍傳聞周穆王,乘八龍駕雲而歸,一夜之間,士兵逃亡近半。次日,周穆王率大軍攻打徐偃王,大破之。

周穆王為了表彰造父在此役中所建的救國安邦之功,賜造父以趙城為邑(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趙氏由此得姓。因此,造父是天下趙姓的立姓始祖,又是血源始祖。

趙姓源流

根據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著〈〈史記〉〉指出:“趙氏之先,與秦共祖”,“秦之先帝顓(zhuan專)頊(xu須)之苗裔孫曰女修”。“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因此,趙氏鼻祖是黃帝,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正妃,生二子,有玄囂,昌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名昌僕,生高陽,即帝顓頊。顓頊次子蒼舒生女修,女修生大業,是帝舜大臣,娶女華生大費,即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舜賜姓嬴氏”伯益生大廉,大廉的玄孫名仲衍,仲衍的玄孫名仲矞(yu)。仲矞生蜚廉,蜚廉生二子,長子惡來是秦姓的祖先,次子季勝歸順周朝,生孟增。因成王寵幸孟增,封他皋狼(今山西離石縣西北),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特參考有關史書和家譜,現將趙氏源流作如下敘述:

1世

造父擅長駕馬車,幫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亂有功,於公元前950年左右,賜封邑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從此,造父及子孫,以封邑為趙氏。

7世

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傳六世孫,周宣王時伐戎為卿。生叔帶。

8世

叔帶,周幽王失敗後,於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晉國,為晉文侯卿。

12世

公明是叔帶下傳四世孫。生二子,有共孟,趙夙。戰國末年,史官編著《世本》記載:“公明生共孟和趙夙,趙夙生趙衰。”

13世

趙夙是叔帶下傳五世孫。在晉獻公時為將,賜采邑於耿(今山西河津縣汾水南岸)。生趙衰。

14世

趙衰(?——公元前622年)即趙成子,字子餘,亦稱趙成季,孟子餘。隨從公子重耳(即晉文公)流亡在外19年,並助重耳回國即位,成為春秋時晉國的卿。由於擁立晉文公有功,賜封地原(今河南濟原縣北)。後任新上軍之將和中軍之佐。曾推薦先軫、欒枝等人,幫助文公創建霸業。生趙盾。

15世

趙盾,即趙宣子,字宣孟,春秋時晉國執政正卿。晉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軍元帥,獨攬朝政十多年。晉靈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靈公殺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趙穿殺死靈公。他回來擁立晉成公繼續執政。生趙朔。

16世

趙朔為下軍元帥,娶妻莊姬。因晉權臣屠賈之謀,趙盾全家被殺。得韓厥庇護,門客孫杵臼舍死,程嬰舍子相救,將趙朔遺腹子,隱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撫養成人,名叫趙武,報仇誅屠族。這就是歷史上“趙氏孤兒”的悲慘故事。

17世

趙武(?——公元前541年),即趙文子。春秋時晉國大夫,歷任新軍,上軍之將。晉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晉國卿,代屠岸賈職,拜為司寇。生趙成。

18世

趙成,名景叔,即趙景子,生趙鞅。

19世

趙鞅,即趙簡子,又名志父,趙孟,春秋末年,晉國的卿。在晉卿內訌中,打敗範氏、中行氏。晉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襲擊護送糧餉給範氏的鄭兵,擴大封地,奠定了此後建立趙國的基礎。生趙毋恤。

20世

趙毋恤,又稱趙無恤,即趙襄子,春秋末年晉國大夫。生趙浣。

21世

趙浣,即趙獻子。生烈侯趙籍。

22世

趙籍,是戰國七雄趙國的開國君主,建都晉陽(今太原),後遷邯鄲與韓、魏三分晉地,生敬侯趙章,

23世

趙章,生成侯趙種。

24世

趙種,生肅侯,趙語。

25世

趙語,生武靈王趙雍。

26世

趙雍,是趙國第五位國君,改革軍制,實行胡服騎射,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隊伍,擴大疆界,國力大增。生惠文王趙河。

27世

趙河,公元前288年聯合齊、燕、韓、魏五國攻秦,迫使秦國“完璧歸趙”生趙孝成王趙丹。

28世

趙丹,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國為秦所大敗。公元前245年趙丹卒。由子趙偃繼位。

29世

趙偃是為悼襄王。生趙嘉、趙遷。

30世

趙嘉、趙遷。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趙遷繼位,是為幽繆王。公元前228年,秦軍長軀直入,破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流放到河南房縣。趙國大臣又擁立趙嘉為代王,都於代城(今河北蔚縣西南)。公元前222年,秦軍繼續大舉攻趙國亡。趙嘉生成志。

31世

趙成志,生安上。

32世

趙安上,生成寧。

33世

趙成寧,生慶餘。

34世

趙慶餘,生乾德王趙歇。

35世

趙歇,生承先。

36世

趙承先,生聖壽

37世

趙聖壽,生趙過

38世

趙過在漢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進耕耘工具,創造三腳樓,提倡代田法,促進了農業發展。生臣達。

39世

趙臣達為司馬,生廣漢。

40世

趙廣漢(?——前65年)字子都,漢宣帝時,任穎川太守,曾誅殺豪強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為京都行政最高長官—京兆尹,執法不避權貴,後被殺,生趙充國。

41世

趙充國(前137年——52年),字翁孫,甘肅天水人。西漢大將,宣帝封營平侯。自天水遷長安,後遷襄陽,樊城,再遷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歲高齡謝世,諡號壯侯。墓存甘肅清水縣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趙景。

42世

趙景,生國忠。

43世

趙國忠,生趙朋。

44世

趙朋與霍洪稱三輔豪傑,生趙熹。

45世

趙熹,字伯陽,光武時任平原太守,生,趙綱。

46世

趙綱,生趙春。

47世

趙春,生明德。

48世

趙明德,生景祿。

49世

趙景祿,生可仕。

50世

趙可仕,生四子,有趙典,趙同,趙荀,趙昱(yu育)。

51世

趙典,生良輔。

52世

趙良輔,生趙雲,

53世

趙雲(?——229年)今河北省正定縣人,字子龍,東漢大將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備敗長坂,雲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威震四方。劉備得益州,任為翊將軍.並從取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縣城東銀屏山,生趙統,趙廣。

54世

趙廣,虎牙將軍。嗣裔落籍四川順慶,保寧(今南充、西充、南部、廣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孫繁衍甚多。

趙統,虎賁將軍,生國威。

55世

趙國威,生成之。

56世

趙成之,生趙正。

57世

趙正,任武略將軍,生趙崇。

58世

趙崇為營衛司馬,生趙整。

59世

趙整,生一揚。

60世

趙一揚,生相賢。

61世

趙相賢,生百福。

62世

趙百福,生趙華。

63世

趙華,生洪恩。

64世

趙洪恩,為唐參將,生明倫。

65世

趙明倫,生國弼。

66世

趙國弼,生大德。

67世

趙大德,為司戶。生維翰。

68世

趙維翰封衛國候,生坤方。

69世

趙坤方,生存幼。

70世

趙存幼,長慶元年進士,太和中為興元節度使,兵亂被害澶州,生家慶。

71世

趙家慶,生騰蛟。

72世

趙騰蛟,生桂才。

73世

趙桂才,生趙明。

74世

趙明,生宏通。

75世

趙宏通,生世守。

76世

趙世守,生有德。

77世

趙有德,為太原守。生天錦。

78世

趙天錦居解梁。生趙風。

79世

趙風為唐大臣,生趙眺。

80世

趙眺,幽州都縣令。生天德、天祿。

81世

趙天德,又名趙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啟聖,啟聖生宏殷,宏殷生匡胤,匡義,匡美。趙匡胤建立宋朝。

趙天祿,生啟賢。

82世

趙啟賢,後唐天成元年(公元757年)封清戶部清史司。生育殷。

83世

趙育殷,後漢門運二年封觀察司。生趙普。

84世

趙普(922——992年),字則平,北宋政治家,宋初任樞密使,乾德二年(964)起任宰相。太宗時,又兩次為相,淳化三年(992)封魏國公,相傳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明確提出35字家譜:“賢輔道國民樂善,汝崇必良有成宣。文才盛世昌仲緣,永思本宗邦朝政,應攀桂鍾仕英賢”生象賢。

85世

趙象賢,封魏國侯,生輔臣。

86世

趙輔臣,生趙挕

87世

趙抃,字閱道,號清獻,景佑進士,任成都知府。歷任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貴,京師號稱:鐵面御史“。他曾任參政,因反對青苗法去位。著有《趙清獻集》。生國柱。

88世

趙國柱,字趙歷,侍御史,生師民。

89世

趙師民任廉州剌史時,因被金亂,從康王南渡居楚,即湖北麻城縣,生樂天。

90世

趙樂天,字滋鑑,任定州路駐治都,生善應。

91世

趙善應,字彥遠,定居湖北麻城縣,生汝愚、汝芳、汝降。

92世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乾道進士。南宋光宗時,任禮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等職。寧宗時,官拜右丞相。後韓侂(tuo)胄傾軋,黜(處)知福州,隨即又改授宮視閒職。慶元元年(1195),繼又貶放永州,途經衡州(今湖南衡陽)生病,被守臣所辱,暴卒。皇宋追贈太師,諡忠定,封沂(移)國公福王,在衡建昭忠祠入府志。慶元二年(1196),安葬在湖南長沙。

趙汝愚著有《諸臣奏儀》。配上官氏,生趙崇憲等九子。

趙汝芳,汝降寄籍四川廣元則天鄉,後分支趙忠泰遷蒼溪下房坪。

93世

趙崇憲,南宋淳熙進士,官至直秘閣。生必願。

94世

趙必願,官至戶部尚書,生良淳。

95世

趙良淳,任湖北黃州(今黃岡縣)知府,賊匪(可能是金兵)困城,全力防守,奸黨開城納外,兵潰。淳還府,奮筆書曰:“寧為我朝鬼,不作外人臣”,受縊而死。子孫留居麻城縣孝感鄉。配仇氏,生有朋。

96世

趙有朋,貢生,與趙洪諮是同宗同祖同輩兄弟。

趙洪諮,生趙鍾(食萬)我族入川始祖。

97世

趙鍾,字開鳳,號食萬,皇宋誥封清議大夫“詔除利州路轉運判官”,轄川、陝甘三省。南宋時,蒙軍大規模入侵蜀地,同兵部侍郎餘玠入川治蜀,駐籍渠州,戰後未返,安居土溪。夫人柳氏、妾朱、王氏,生育:谷寶(興起),金寶(興明),銀寶(興岱)。

98世

趙興起(谷寶),昌氏(居老鸛砦今土溪趙家坪),生:景雲,器周,基業,本立(乏嗣)。

99世

景雲,生趙武,趙乾。

器周,生巨修。

基業,生趙璧。

100世

趙武、趙乾、巨修、趙璧。從這一代起下傳之世系和分支,無資可查。希望各位宗親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