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爆出5起奶粉安全事故,是什麼搞壞了國外的奶粉?

從年前的法國喜麗雅奶粉汙染曝光,全球大面積奶粉召回開始,國外的奶粉就頻頻爆出疑似汙染的消息。


半年爆出5起奶粉安全事故,是什麼搞壞了國外的奶粉?

2018年國外奶粉安全事件一覽

2017.12.11 法國奶粉製造商蘭特黎斯集團(Lactalis)旗下生產和代工的多個品牌,近7000噸奶粉疑似汙染,涉及中國、英國、巴基斯坦、蘇丹等各個國家。

2018.03.19 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佈通報,稱荷蘭一批次嬰兒配方奶粉受阪崎腸桿菌汙染,當前已銷往其他國家。

2018.03.30 德國一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在自檢環節中發現,一批嬰幼兒配方奶粉疑似受到坂崎腸桿菌汙染。

2018.07.14 美國各州爆發沙門氏菌疫情。疫情可能來自於某公司提供的被沙門氏菌汙染的乳清粉原料。以該乳清粉為原料生產的奶粉等食品被全線召回。

2018.07.27 法國通過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出預警,稱愛爾蘭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疑似受沙門氏菌汙染。

半年爆出5起奶粉安全事故,是什麼搞壞了國外的奶粉?

汙染事件頻發,是哪裡出了問題?

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就爆出了多起疑似奶粉汙染事件,頻率之高,簡直令人應接不暇。

而事件中造成奶粉疑似汙染的兩個罪魁禍首,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沙門氏菌和坂崎腸桿菌。

沙門氏菌

半年爆出5起奶粉安全事故,是什麼搞壞了國外的奶粉?

沙門氏菌是腹瀉疾病的四大病因之一,70%—80%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都是沙門氏菌引起的。具體症狀包括:腹部絞痛、腹瀉、嘔吐甚至發熱。

不同於普通的鬧肚子,沙門氏菌引起的症狀會劇烈很多,2歲以下的寶寶尤其需要注意。除奶粉外,肉類、蛋以及禽肉等食品及製成品中都可能存在沙門氏菌汙染。

因此,各位在給寶寶準備食物時要注意加熱殺菌,奶粉等奶製品正確存放,避免感染。

坂崎腸桿菌

半年爆出5起奶粉安全事故,是什麼搞壞了國外的奶粉?

坂崎腸桿菌是一種存在於乳製品中的致病菌。

主要感染人群為嬰兒,能夠引起新生兒腦膜炎、小腸結腸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達50% 以上!

由於坂崎腸桿菌能夠長時間生存在乾燥的環境下,即使乾燥如奶粉也可能持續攜帶坂崎腸桿菌。

因此,各位在日常的奶粉餵養過程中,要注意奶粉的正確保存,奶瓶等工具要注意清潔徹底。

衝奶粉時,高於70度的水溫能夠殺滅奶粉中可能存在的坂崎腸桿菌。另外,衝好的奶粉應確保在2小時內喝完,避免出現二次汙染。

半年爆出5起奶粉安全事故,是什麼搞壞了國外的奶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