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焦慮症調查:有媽媽給娃報5個班

距離新學期開學,只剩下不到兩週。現在開始犯焦慮症的,不僅僅是作業沒做完的中小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還有幼兒園小班的老師們。

據說,每個帶過小班的幼兒園老師,都對開學第一天教室裡哭聲一片的慘烈場面,記憶猶新。更讓老師們犯愁的是,不光要安撫孩子,還要肩負起寬慰爸媽的重任——

“每次新學年開學,都有不少新生家長放心不下。有的家長看孩子在教室裡哭,自己也心疼得在外面抹眼淚;有的家長還會等在幼兒園門外,透過的圍欄縫隙偷偷往裡看。”杭州東城第二幼兒園老師劉小紅說,為了儘可能緩解新生家長的焦慮情緒,每次家訪她都會準備很久。

據記者跟著劉小紅等幼兒園的老師,來到新生家裡家訪,聽到了不少值得深思的故事。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給娃報了不少和早教相關的培訓班。在這方面,作為過來人的二胎媽媽則顯得要淡定得多。

有個媽媽給娃報了5個班

週一到週五全排滿

據2018年《中國早教藍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早教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其中家庭對早教支出500元、1000元/月佔比是最高的。

“周圍的孩子都報了好多班,自己寶寶要是不報肯定就要落後了。”家訪中,鬧鬧媽媽向幼兒園老師透露了自己報班的初衷。

鬧鬧從小比較內向,看到陌生人會特別靦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怕生”。聽身邊的媽媽們介紹,早教課對怕生的孩子比較有幫助,所以鬧鬧兩週歲時,媽媽就給他報了早教班。但是鬧鬧在課上總是哭,表現得非常抗拒,媽媽只好放棄了早教課,把目標轉向了其他培訓班。

“給鬧鬧上培訓班,也是為了讓他多接觸同齡孩子,順便培養興趣。”鬧鬧媽媽說。現在鬧鬧已嘗試過英語、樂高、美術、街舞等課程。

“上過這些課程之後,我們發現鬧鬧對樂高積木最感興趣,就堅持給他上樂高課。”鬧鬧媽媽說,“現在鬧鬧每週上兩節培訓課,每年在培訓班上的花費在5000元左右,和身邊其他媽媽比,並不算多。”

據鬧鬧媽媽介紹,她身邊80%的媽媽都給孩子報了培訓班,少的1-2個,最多的有5個,週一到週五全排滿了。

二孩媽媽堅持不報班

認為這對孩子根本沒用

我們在家訪中認識的樂樂媽,在報班這件事上,和鬧鬧媽持完全相反的態度。

樂樂媽有兩個寶貝,二寶樂樂今年上幼兒園。有了第一個孩子的經驗,她沒有給樂樂報任何培訓班。

樂樂也是個容易害羞的孩子,但是對進入幼兒園,卻一點也不“害怕”。在孩子眼裡,幼兒園是個非常好玩的地方,因為媽媽經常和他說幼兒園裡有很多玩具和很多好玩的小朋友。

“在大寶上幼兒園前,我也想過是不是要給孩子多報些班,讓她學一些東西,以後才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後來等大寶上幼兒園後才發現,之前學過的那些所謂的‘技能’都沒用。那些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的擔心,真的是媽媽們在杞人憂天。”樂樂媽說,“剛進入幼兒園時,孩子的確會表現出不適情緒,但是過幾個星期便慢慢適應了。所以現在對二寶(上幼兒園),我不再焦慮。”

不過,雖然沒有上過任何培訓班,但樂樂卻很喜歡唱歌、跳舞。問起養育孩子的經驗,樂樂媽先說了一個聽來的小故事:

有個孩子吵著讓媽媽講故事,媽媽問孩子:“手機裡有那麼多講故事的節目,幹嘛還要我講?”孩子說:“因為他們不會抱著我講呀!”

“我認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外面任何的培訓機構都不會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樂樂媽說。

上培訓班對入園幫助不大

家長應放輕鬆

“今年我班裡有很多二胎媽媽,和一胎媽媽相比,二胎媽媽給娃報班的比率確實要低很多。”杭州拱墅區左岸幼兒園的丁老師說。

“在上幼兒園之前的各種培訓班,對孩子來說作用的確不大。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和表現,往往和孩子的性格、年齡和家庭引導有關。提前上託班的孩子的確會比沒上過託班的孩子適應能力強,但是沒上過託班的孩子到了幼兒園一段時間後,也可以很好地適應新環境。”丁老師說,家長對孩子上幼兒園的焦慮,往往是害怕孩子不能和身邊的夥伴友好相處,害怕孩子生病等等,但是走進幼兒園是孩子走上社會的第一關,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心來,幫助自家的寶貝跨過這個坎,相信他們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

幼兒園焦慮症調查:有媽媽給娃報5個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