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還是沒能力動呂后?

只發歷史


這事,晚年的劉邦,早就以一句深情表白解釋了:“呂后真而主矣”。不願意動呂后?沒能力動呂后?

劉邦去世後,能撐起漢朝開國家業的,只有一個呂后。那是根本“不能動”!

雖然在漢高祖劉邦駕崩後,獨攬大權十五年的呂后,把“情敵”戚夫人砍斷手腳做“人彘”。非己出的幾位劉邦兒子,也大多被她往死裡整。各種血雨腥風,叫好些後世讀史者都看得打哆嗦。呂家八竿子打的著的親戚們,各個大模大樣把持王爵要職,眼看就是要改朝換代的模樣。囂張了十五年的呂后,也被後世好些學者,罵做製造“外戚之禍”的“毒婦人”。但是,
倘若沒有這位“毒婦人”,初建的漢王朝,恐怕在漢高祖過世後,立刻就是天下大亂。

呂后真這麼重要?首先一個原因,就是西漢王朝開國時,那幾乎搖搖欲墜的帝王權力。

漢朝雖說是“封建王朝”,但建國時的國情,卻離“中央集權”差得遠。劉邦彌留之時,西漢國土上有九個同姓諸侯王外加長沙王吳芮,國家體制十分鬆散,朝中則是一批開國戰爭時打出來的公侯勳貴們,皇帝的威權其實比後世封建王朝差得遠。所以就連“非劉姓不能封王”這類事,劉邦都要召集各路勳貴重臣們殺白馬盟誓。如此狀況,套歷史術語說,就是“脆弱的權力平衡”。

這樣的“脆弱權力平衡”,必須是強力人物,才能穩穩壓住。漢高祖劉邦當然沒問題,可劉邦執政七年就過世,西漢王朝權力真空,這樣的權力體制,也就成了火藥桶。換成劉邦的懦弱太子漢惠帝劉盈,或是跳舞撒嬌很在行的戚夫人,甚至是當時還未成年的兒子劉如意,這幾位任誰獨掌大權,都要把這複雜局面折騰亂。類似西晉“八王之亂”這樣的戰禍,基本可以想。

在那個歷史關口,能夠穩住國家局勢的,唯有呂后。

呂后有這麼強?且不說能力,可以先看看履歷。劉邦開國打天下的征程裡,呂氏家族本就是重要助力。比如當年劉邦被項羽揍得全軍覆沒的彭城大戰裡,正是呂后的兩個哥哥帶兵援救,才叫幾乎光桿司令的劉邦成功續命。呂后本人呢?一度被抓入項羽的營裡,也曾被項羽五花大綁立在陣前做人質,替劉邦受夠了苦,也磨練出了堅毅心性。劉邦君臨天下後,她就成了得力助手,以司馬遷的話說“佐高祖定天下”。權位根基早已扎牢。

這樣的情況下,晚年明知呂后手握大權的劉邦,如果要“動呂后”,勢必當時就鬧得朝野動盪。就算他能穩住局面,待到他不久後撒手人寰,皇權闇弱的西漢,要麼是權臣專權,要麼是諸侯混戰。亂起來?可能性百分百。

而劉邦駕崩後,掌握大權的呂后,也確沒辜負劉邦的“好評”。別看“上位”後就是兇相畢露,把劉邦生前的後宮外加諸侯勳貴,家家鬧得雞飛狗跳。但西漢的皇位權力,卻完成了平穩過渡。朝堂上下亂,但是國家沒亂。接下來漢惠帝在位七年裡,更是“天下事皆決於高後(呂后)”。這個漢朝最窮困且風雨飄搖的年代,國家社稷,由她穩穩扛起。

更重要的原因是,呂后,不止是個心機深沉手腕狠辣的女強人,更是中國古代史上能力卓越的政治家。

當時對於呂后來說,最大的麻煩事,就是治國。

就在十五年的“呂后專權”時代,劉邦生前來不及破解的難題,幾乎都是她來破局。她獨創的“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的國策,以多種地打糧作免除徭役條件,激發全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漢朝的田租也被她減為十五稅一,新型的“戍卒歲更”,令大批士兵每年可以返家生產。每一件,都在給漢朝經濟民生鬆綁。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這位被後世諸多文人罵做“毒婦人”的呂后,廢除了秦代起的著名惡政“挾書律”,從此“私藏禁書治罪”“在漢朝成為了歷史,大批“焚書坑儒”時代不幸散失的華夏典籍重見天日。漢朝文化從此蓬勃發展,只此一條,光耀千秋。

尤其見證呂后政治家擔當的,更有“冒頓致書呂雉”事件:劉邦去世後,匈奴單于冒頓致書呂后,揚言要娶呂后為妻,如此赤裸裸侮辱,叫漢朝頓時炸鍋。不少憤怒的官員紛紛表示喊打,但橫遭羞辱的呂后呢?這個平日手段狠辣的女人,卻是出乎意料的忍了:反而寫了一封言辭低下的回書,給匈奴送上糧米禮物,咬牙憋下了這口氣。然後厲行馬政,出臺政策鼓勵養馬與騎兵建設,數十年後那支吊打匈奴的漢朝鐵騎,就是從呂后時代孕育。

為國家民族,能以堅韌的心性,忍下一切羞辱。這樣的表現,可見呂后負責的政治家素質。

於是,呂后專權的十五年,這個叫西漢劉氏宗族們連呼暗無天日的年月,卻是《史記》上“政不出戶,天下晏然……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的繁榮時代。漢朝長安也正是在呂后執政時有了“長安市”,各地工商業蓬勃發展。開國滿目瘡痍的漢朝,正是在這十五年裡,開始振興之路。雖然呂后去世後,一場“諸呂之亂”,令呂后生前強大的家族灰飛煙滅。
但她十五年的苦心,卻終於留下一個初見強盛的漢帝國,給“文景之治”做了好家業。

所以,對於呂后的評價裡,也許私生活等各方面,永遠都有說不完的爭議。但沒有爭議的卻是一條:呂后,是一位以負責精神與卓越才能,為漢王朝實現國家崛起的英雄。


歷史風雲錄


她是一位隱藏在漢宮帷幕後的統治者;她不是帝王卻勝似帝王;她首開中國歷史上女性掌控朝綱的先河。那麼她究竟是誰?不錯,她正是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子,人稱呂后的呂雉。


說到呂后,多數人可能首先會想到她的狠毒。她做的“人彘”駭人聽聞而且空前絕後。


她殺韓信,斬彭越,心硬似鐵,劉邦在世時也是領教過的。既然劉邦也知道呂后的厲害,為什麼不在生前殺了她以絕後患呢,翻閱有關呂后的記載,有書君發現,這個問題還真不是幾句話說的清的。劉邦對他老婆的複雜感情,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劉邦不願意動呂后


大漢天下初定時,劉邦是不會動呂后的。因為帝王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從他還是個貧窮小吏時,呂后就一心一意的跟隨他。


呂雉是大戶人家的子女,劉邦是個小痞吏,兩者的婚姻擱在今天,可以稱得上是“癩蛤蟆吃到天鵝肉”了。


後來劉邦犯事逃跑,呂雉連坐被抓進大牢,其實這個時候呂雉可以離開他的,以呂雉的才能家室相貌根本就不愁嫁,漢朝的法律也允許離婚,但呂雉沒這麼做,出獄以後,她找到劉邦,並資助他錢糧。劉邦扔下她跑了,她都能這樣對劉邦,劉邦又怎麼忍心虧待她呢?


劉邦和項羽爭雄,曾經一度打不過項羽,戰敗以後,呂雉心甘情願成為人質,成為項羽手裡肘制劉邦的工具,在其兩年的人質生活中,呂雉險些被項羽煮了吃肉,其煎熬程度可見一斑。呂后與劉邦,堪稱患難夫妻。



劉邦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好,很多人都說他流氓無賴,但極少有人說他狠毒。劉邦殺的功臣其中很多是呂后殺的。劉邦自己並非心狠手辣之人。


所以這個階段,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的。


二、劉邦動不了呂后


當天下平定,在呂后的幫助下,劉邦順利剷除完異姓諸侯王之後,呂后的羽翼漸豐,力量也逐漸壯大。這讓劉邦感覺到了威脅。因此這時候,劉邦估計是很想動動她,削弱她的勢力的。


後世在議及劉邦晚年時曾多次想廢太子劉盈一事,大多把原因歸為呂后年老色衰,而劉邦寵愛戚夫人,也就寵愛戚夫人所生皇子劉如意。


其實,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劉盈性格懦弱,劉邦擔心他死後,主少母壯,他劉姓江山大權旁落。



可惜那時,他已經沒能力動呂后了。眾所周知,母以子為貴,如果劉如意成為太子,那接下來肯定就是呂后被廢了。然而劉邦這個主張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沒有一個大臣支持劉邦的決定。甚至叔孫通以死相逼,張良也為呂后獻計,劉邦多次提議無果,只能放棄。


呂雉可不是省油的燈,大漢初立之時,呂雉和蕭何鎮守長安,負責供應糧草和防守後方。雖然呂后是個女流之輩,但是見識非凡,和蕭何經常討論朝局。那時便已凸顯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劉邦的磨練下,此時呂雉已然成為一柄鋒利的刀,朝廷很多大臣都是呂雉的人,呂澤、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郭蒙、朱軫等將領都暗中支持呂雉,朝中文官也非常敬重呂雉,這也是為什麼呂雉輕鬆地就把持了漢朝朝政的原因。


三、劉邦不能動呂后


既然不能廢掉太子,漢朝的第二任接班人仍是劉盈,將來登上皇位後,以他的性格是無法駕馭群臣的。這就得需要有呂后這個親媽來幫助治理國家了。


所以,當劉邦最終決定讓劉盈接替自己君位的時候,是對呂后有所託付,希望她能幫助劉盈統治漢朝的。正因為這樣,劉邦就不能動呂后了。


劉邦外出時,經常由呂后坐鎮後方。呂后擅自殺死韓信,劉邦沒有怪她。可見劉邦從一開始就是支持呂后參政的。太子劉盈懦弱無能,劉邦需要呂后鎮住大臣們。劉邦知道呂后的狠辣,所以要用她來輔佐漢惠帝、對付功臣們。


劉邦和漢武帝劉徹的人生經歷不同。劉徹年輕時經歷過竇太后、王太后的干政,對外戚深惡痛絕,所以他下狠手殺死鉤弋夫人,託孤給霍光等大臣。



而劉邦經歷了大量的臣子背叛,所以對大臣們並不信任。連一向忠心的蕭何,都經常被劉邦猜忌。與大臣們相比,劉邦更信任自己的老婆呂后。


漢武帝劉徹安排的託孤大臣是霍光。所以他要殺死鉤弋夫人,為霍光開路。而劉邦把漢惠帝和大漢江山託付給了呂后,又如何會殺死她呢?


綜上所述,有書君覺得,劉邦對呂后的態度,從最初的不願意動她,到想動已經沒能力動她,再到最終把江山託付給她,不能動她。這個過程就是呂后從弱女子成長為一個政治野心家的過程。


世人都說呂后狠毒無以倫比,殊不知,在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裡,狠毒是一個女人唯一賴以自保的武器。唯有狠毒,可以保證她和兒子的人身安全,以及大漢政權的持久穩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1】

在當下,很多人提起漢高祖的原配呂后,都會認為呂太后是一個惡毒婦人,因為呂太后確實幹了不少殘忍的事情,並且呂后掌握了漢朝的最高權力,呂后死後不久,呂家人就因為和劉家人的權力分配問題,而產生衝突,最終,呂家人被消滅掉,漢朝的世系也發生巨大變化。

而呂后得以掌握大權,《史記》裡面也語焉不詳——漢高祖死後,太子劉盈繼位,也就是漢惠帝。

漢惠帝登基的時候已經是成年人,但是大權卻在呂后手裡,這一點似乎很奇怪,因為一般來說,太后能掌握最高權力,往往是在皇帝還是小孩子的情況下。

【2】

其實,呂后能掌權,算是漢朝發展的一種必然。

劉邦呂后夫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皇后。而劉邦建立漢朝初年,漢朝的局面——或者說政治局勢,並不穩定,因此,漢高祖在坐穩皇位不久,就開始掃除一切危害朝廷安全的人——包括韓信,包括彭越,也包括英布。

最終再和英布較量中,劉邦受傷,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而雖然在軍事上可能威脅漢朝的人都沒了,但是政治上還存在的,讓劉盈去管理一群打天下的元老,劉邦終究不放心,其實也不現實。

這才是呂后掌權的背景——呂后,是劉邦政治延續的一種。

【3】

呂后時代,漢朝繼續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這些,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以前有人說文景之治是竇漪房的功勞,這讓我感覺啞然失笑。

竇漪房是誰啊?

說出這個名字的,多半是地攤書讀者。


辰州觀海


我們在討論劉邦與呂后的關係時,常常會不自覺地陷入一個誤會,那就是以為劉邦生前就想對呂雉動手、想剷除自己的皇后,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劉邦才沒動過要向呂后動手的念頭呢,他想過要殺樊噲,並且付諸了行動,但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殺呂雉。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者,呂雉是自己的結髮妻子,誰會在自己的妻子一沒作惡、二沒給自己造成傷害的情況下去動手收拾她呢?二者,呂后將劉邦心愛的寵妃戚夫人做成“人彘”,折磨致死,又將劉邦與戚姬生的兒子劉如意毒死,那都是在劉邦去世以後的事情,他不能未卜先知,殺呂后來防範寵妃愛子免於罹難;

三者,呂后篡權和分封諸呂,致使劉氏江山差一點就姓了呂,那也是劉邦死後情勢演進的結果,劉盈當了皇帝,呂雉成了太后,皇帝孱弱,太后強勢,自然就形成了後宮干政的結果,但這此都是後來的事,劉邦不可能預想得到,何況,那一幫曾經對劉邦死心塌地的文臣武將,後來都成了呂雉的心腹,這既是預料不到的,在當時也是別人左右不了的。

劉邦沒打算向呂后動手,還有一個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劉邦對呂雉不僅有夫妻感情,而且在劉邦成就大事的過程中,他所有的姬妾,呂雉是受苦最多、貢獻最大的,對於這一點,劉邦應該是非常感激的。劉邦以泗水亭長身份押解刑徒去咸陽,路上放了那些刑徒,犯事後他逃了,呂雉卻因此受了牢獄之災,而且在獄中受了獄卒的調戲,也是代劉邦受過,於他不一定有愧疚,但一定會有憐惜;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和呂雉等家人為項羽所俘,成為了項羽手中對抗劉邦的人質,呂雉不但受苦,還要照顧公公,但為了劉邦,她都以超常的毅力忍受了。再說,當年呂雉嫁劉邦的時候,劉邦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呢,呂雉那麼漂亮,家裡又那麼有錢,而且有縣令那麼硬的後臺,可以說,呂雉嫁劉邦,那是稱得上“下嫁”的。更何況,殺韓信、誅彭越,為劉邦剪除心腹之患,那可都是呂雉的功勞。

所以,劉邦在世,不可能有過殺呂后的想法,也就不存在“願不願意”或“有無能力”動呂后的問題。


帝國的臉譜


劉邦和呂雉是患難夫妻,相知甚深,素有識人之明的劉邦鐵定知道呂雉的鐵血與和對權利的執著,但是他想過動呂雉,沒想過殺呂雉! 劉邦動呂雉的方式就是另立太子,因為太子劉盈軟弱仁慈,而呂雉鐵血專權,劉邦完全可以想象自己百年之後的情形,所以他打算另立太子。但是他失敗了,太子和呂雉得到了張良的支持,請來了商山四皓,劉邦只能嘆息說:太子羽翼已豐,無法廢掉。 那為什麼劉邦不像漢武大帝殺鉤弋夫人那樣直接把呂雉殺了,一了百了呢?緣由有以下三個方面:1、劉邦不忍殺呂雉;歷史上的劉邦名聲不好,很多人都說他是無賴,也有很多人說他是個忠厚長者,但沒有人說他心狠手辣,噬殺無度。呂雉是劉邦的結髮之妻,在劉邦還是一個既沒錢、又沒權的混混的時候就嫁給了他,每次劉邦領兵在外,是呂雉在家照顧一家老小,默默付出,這一切,劉邦都看在眼裡。劉邦的內心裡應該對呂雉是感激的,讓連韓信都不忍心殺的劉邦去殺心存感激的呂雉,劉邦真的不忍。而且那時候劉邦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劉盈會比呂雉早死八年;2、呂雉可靠、可用;劉邦經歷過很多的背叛,韓王信、英布、陳稀、盧綰、淮陰侯韓信都背叛了,所以劉邦並不信任這些人,甚至一向忠心耿耿的蕭何,劉邦都不敢完全相信,最能讓自己相信的是自己的老婆呂雉。劉邦領兵在外的時候,是呂雉坐鎮後方調度指揮,所以呂雉有能力;兒子劉盈仁慈軟弱,就需要一個鐵血強橫的太后幫助劉盈對付桀驁不馴的功臣們;3、劉邦針對呂雉有安排;白馬之盟,劉邦與天下約定,非劉氏不可稱王;更安排了曹參,陳平,王陵,周勃等輔助劉盈;一旦呂雉專權,大肆分封呂氏一族,這些老臣必定會牽制呂雉甚至給她致命一擊,事實上也正是呂后一死,周勃立刻發難,誅殺呂氏,恢復漢室。 所以在堅信自己穩妥的安排能夠制約住呂雉的情況下,劉邦不忍心將呂雉殺死,但是他萬萬沒有沒有想到的是脫離了自己的約束,完全放縱後的呂雉竟然毒辣到將戚夫人治成人彘,並將自己兒子劉盈刺激的23歲就英年早逝,我想如果劉邦知道這個結果的話,一定會在自己走的時候把呂雉一起帶走。





Callme不韋


劉邦在活著的時候,他就沒想過動呂后。

雖說他有無數次想把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給撤掉,但是,最終劉邦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劉邦治國打天下是一把好手,讓他治家真的是治的一塌糊塗,原因是劉邦的耳根子太軟了。呂后只要在他面前一哭二鬧三上吊,他立馬就沒轍了。

你看在劉邦晚年的時候,劉邦重病在身,臥病不起。

這時候的他可以說是十分的厭倦了戰爭,恰好前線又傳來了英布反叛的消息,劉邦一聽說這件事,他就頭大了。

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逃避,要讓太子劉盈代替他出徵。

剛開始呂后也答應了,她以為劉邦讓劉盈出征是想考驗考驗這個兒子。正好這也是給兒子一個鍛鍊的機會,想到這裡呂后才答應的。

但是,呂后一回去和輔佐太子的商山四皓提起這件事,商山四皓就告訴她,你上了劉邦的當了。

英布是什麼人呀,久經沙場,百戰百勝的亡命之徒。讓沒打過仗的太子去打這種人太危險了。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是劉邦手下那些開國功臣,那可都是虎狼之師呀。

他們每個人都立有大功,怎麼可能會聽一個毫無作戰經驗,乳臭未乾的一個黃毛小子的話呢?

所以說,此戰劉盈一去,敗的幾率太大了。

萬一劉盈失敗,劉邦就有藉口廢掉太子了。

商山四皓把厲害關係給呂后講解清楚後,呂后立馬找劉邦去了,不能讓太子劉盈出征,最後,劉邦不得不從病榻上爬起來,去親征滅英布。

你看,呂后在劉邦面前說話還是很好用的吧。這說明其實劉邦還是很重視呂后的。

可以說呂后是劉邦治理國家,懲治功臣的最好幫手。

劉邦畏懼韓信,彭越的功勞太大,怕他們不服管。呂后就把他們給殺了。

通過這件事,劉邦明白呂后是個高人,這個人是可以幫助他們劉家的人治理江山的。

最終,劉邦沒想到的是,他們老劉家的江山差點喪在了呂后的手中。不過,那也是呂后的唯一的兒子劉盈死後,導致她心態發生變化的結果。

劉邦是真的沒有想過動呂后,他若是想動,無論是誰他都能偷偷摸摸的給殺掉。

不過話說回來,劉邦這麼英明的人,他肯定能想到在他死之後,呂后和戚夫人會有一戰的。

但是,他從來就沒有為戚夫人考慮過,他考慮的只是劉家的江山,考慮的只是他的兒子,在他生前他把劉如意交給了忠厚大臣周昌來保護。

至於戚夫人是死是活,好像給他沒有任何關係,他完全可以為戚夫人下一道命令,或者囑咐幾個功臣來保護戚夫人的,但是,他並沒有那麼做。

所以,為了大漢的江山,劉邦是不可能去動呂后的。只要大漢江山在他們劉家的手中就行了,至於其它的,無所謂了。


史學達人


想象一下,當你站在劉邦那個位置,你會發現你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誰敵誰友?

↑漢高祖劉邦政治能力堪稱滿分,政治頭腦始終清醒

誰影響到了你的權力——或分割,或無視,或反對你的權力,那他們就是你的敵人,是你需要嚴加防範的,甚至要加以消滅的。

誰又是你的同一陣營?——那些所有依仗你而活,你過得越好他們也就越好,他們越是討好你,保護你,奉你為最高唯一,那麼他們就是你的盟友。

順著這個邏輯你發進一步發現:開國功臣最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他們和你都是白手起家,資歷和你類似,知道你並不是天命之神,不是星宿神仙轉世,他們知道你就是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於是他們很容易輕視你,不遵從你,不服你,乃至發展到要顛覆你,也想坐上你的位置爽一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這句名言戳穿了所有權力的本質

而你能夠依靠的朋友呢?明顯是那些太監,你的老婆以及她的孃家人,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真心希望你長久握有最高權力的人,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所以,劉邦怎麼會去動呂后?呂后再怎麼囂張嘚瑟,那是自家人啊,她維護的還是你們老劉家的權力啊!你看她幫你誅殺韓信,及時免除後患,你看她在你背後幫你維持與重臣和文臣武將集團的關係,而你得以可以放心出征消滅挑戰者,遇到這樣能幹的,政治能力極強的老婆,對劉邦來說開心的不得了,怎麼會去清算呂后呢?

外戚或者太監再怎麼無用,無能,貪婪,無恥,甚至只會起到負面作用,但他們辦事能讓帝王放心啊。

↑呂雉始終是劉邦最牢靠的政治盟友

要不然你怎麼辦?按照能力選用人才嗎?難道你去相信那些異性王嗎?不,不,這是極端幼稚的政治錯誤,劉邦這種老奸巨猾之徒怎麼會分不清敵友和親疏呢?於是劉邦在登基後,馬不停蹄的征討收拾各路異性王——燕王臧荼起兵失敗自殺,齊王韓信和越王彭越被誅,韓王信和陳豨也兵敗被殺,頂替臧荼繼任燕王的盧綰最終也不得不逃入匈奴。。

斬殺陳豨的恰恰是樊噲,樊噲是誰?他的老婆呂嬃可是呂雉的親妹妹啊,是呂雉的孃家人啊,自然也是劉邦信得過靠得住的自己人。

淮南王英布也在起兵反漢後被劉邦擊敗,逃亡途中死掉,在劉邦征討英布的對峙過程中,劉邦曾問英布“何苦造反呢”,英布怎麼回答的——“我想當皇帝罷了”。這無疑加深了劉邦認定異性王不可靠的印象。

相比起來,呂后作為劉邦最信得過的死黨和同盟,自然不會被劉邦清算,反而還要依仗呂后及她孃家人的勢力幫忙穩固江山。


我見青史多嫵媚


不知道劉邦是否願意動呂后,但他多半沒能力動呂后,或者說廢了呂后會引起大動亂,讓漢朝大傷元氣。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不得不提起一個在歷史中被抹去了大部分痕跡的人——呂后的大哥,周呂侯呂澤。

呂澤當年跟著劉邦打天下,立下大功。劉邦建國後分封功臣,呂澤因功被封為周呂侯,高帝八年病逝,高後二年追尊為呂悼武王,其子呂產襲為呂王,後改封梁王,是呂后稱制時期的三位外戚諸侯王之一。後來呂產參與諸呂之亂,呂氏遭到清算,全部被族誅,所以《史記》和《漢書》中基本沒有記載呂澤的事蹟。

但是歷史中還是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

比如《史記·列侯功臣年表》,說呂澤“以客從”從劉邦。“以客從”的意思是呂澤以客人的身份跟隨劉邦。

後來劉邦在彭城敗於項羽,軍隊幾乎損失乾淨了,劉邦跑去找了呂澤,才東山再起。此時《史記》和《漢書》都有記載。

《史記·項羽本紀》: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

《史記·高祖本紀》: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
《漢書·高帝紀》:呂后兄周呂侯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

而且兩本書都說“漢王從之”,也就是說劉邦去追隨呂澤。也就是說,呂澤這支軍隊可能名義上屬於劉邦,但其實並不聽劉邦調遣。所以史書才用了“從”這個字。

接下來《史記·列侯功臣年表》記載呂澤,“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也就是說呂澤這個大舅哥看自己妹夫劉邦可憐,發兵幫助他。“佐”的意思是呂澤與劉邦算是合夥人關係。如果呂澤是劉邦的部下,那《史記》會說他“從高祖定天下”,不會用“佐”字。可見呂澤的地位時比較高的,基本和劉邦是平等的。

因此,在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呂后所代表的呂氏一族出的力是很大的。估計劉邦會對著呂后深情地唱:“軍功章中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有呂澤這麼個大舅哥在,劉邦怎麼敢動呂后呢?

想想戚夫人也挺蠢的,呂后樹大根深,她還敢做小三上位的夢。估計任何原配都饒不了這樣的小三吧。


夢露居士


恐怕是既不願意動,也沒實際能力動,兩者都有。

劉邦發跡於小流氓,當年劉邦還未發跡時,呂后可以說是下嫁給他,就憑這份恩惠,劉邦就該記一輩子(雖然政治家都是冷血的),之後劉邦帶人造反,呂后一直默默支持,無論從後勤上還是政治上,呂后都是不可缺少的幫手,這份恩惠劉邦也是還不完的。

但是上面咱們說了,劉邦是個冷血的人,當年父母妻兒被項羽所擄,老劉竟然診前說出“分一杯羹”的話來,對妻兒的死活更是不管不問,連項羽這個殺人魔王都不如。建國後,劉邦數次動過要廢除太子的心思。所以建國後,劉邦和呂后的感情已經基本玩完了。劉邦這樣的人,想殺呂后嗎?肯定在某一時刻也動過這樣的念頭。但他不敢!

劉邦不會打仗,不會理政,長處在於用人,而這用人的技巧和能力,一半還是呂后這個女人的。建國後,為了割除異己,呂后親自主持誅殺了韓信、彭越,非常人之手段。雷厲風行的性格讓劉邦也不寒而慄。再說,圍繞呂后和太子劉盈,那是聚集了呂家人,審視其以及其他許許多多朝臣的勢力,這些人掌管著軍隊和朝中用人大權,不是劉邦想動就能動的。


漯河生活


呂雉作為劉邦死後漢朝的實際掌權者,在她掌握漢朝政權的15年中,其所作所為歷來讓人驚駭:

殘害劉邦生前寵妃戚夫人,削手斷腳,拋入茅廁中做成人彘;

重用呂氏族人,企圖顛覆劉姓漢朝。

而劉邦作為4百年漢朝的開創者,雖然並沒有記載對呂雉有什麼作為?然而就算沒有作為,難道就毫無察覺嗎?

肯定不會,但是劉邦殺呂后這件事情並沒真正的歷史記載。但是歷史永遠是這樣,現在就來做一番大膽猜測。

為何劉邦殺呂后或者說曾經想要殺呂后?

第一、呂后老了,用現在的話來說不漂亮了

劉邦作為一個40歲才娶老婆的男人,在攻入咸陽之後也是縱情聲色,不過還好手下人勸他不要這樣做,劉邦聽從了手下人的建議,因此,劉邦是個好色之徒。

劉邦後期特別寵幸一個叫戚夫人的愛妾,她就是劉如意的孃親,而且劉邦晚年想要廢劉盈,重新立的太子就是劉如意,而劉邦也派了一個自己手下比較有能力的人-周昌作為劉如意的謀臣,名為謀臣實為保臣。就是在自己死後預防劉如意不測。這是防備誰呢?雖然呂雉老了,劉邦這時也只是不喜歡呂雉,並沒有想要殺掉呂雉。

但是接下的幾件事,的確值得把玩回味。

第二、殺韓信

劉邦一生中最大的敵人項羽,就是在韓信的幫助下才成功殺掉,所以劉邦是最瞭解韓信的能力的。論領兵打仗,當時誰都不是韓信的對手,這點劉邦也是心知肚明的。

從一開始的立韓信為齊王,到後來和韓信、英布相約三分天下,劉邦始終在防備著韓信,可沒辦法,必須這樣。項羽一死,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更是降職軟禁,以致後來被呂后誘騙殺掉。可殺掉韓信,劉邦事先並不知道,雖然這件事情也是劉邦一直想做的,但是念及韓信的功勞,劉邦又不好動手。後來呂雉趁劉邦外出的時候,聯合蕭何用計謀誘殺了韓信。而劉邦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劉邦聽說韓信被殺之後,有2個反應,驚和喜,喜自然不用解釋了,驚在哪裡呢?

劉邦也是這樣,不跟我打個招呼就殺掉韓信,以後你還要殺誰呢?想到這裡,劉邦後背也發涼啊!

第三,殺樊噲

劉邦死之前,曾命令陳平殺掉樊噲,可陳平不傻啊!一眼就看出這裡面的關係: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親妹妹,劉邦是樊噲的姐夫,陳平後來只是抓住了樊噲,並打算帶回長安讓劉邦發落,並沒有殺掉樊噲。因為劉邦一死,陳平要是殺了樊噲,呂雉能放過我嗎?後來果然沒等陳平到達長安,劉邦就死掉了,呂雉隨即掌管朝政,樊噲立馬比以前更受重用。這和殺呂雉有關係嗎?有,因為萬一劉邦自己死掉了,樊噲會投靠誰?樊噲當時手中是有軍隊的啊!這很有可能是個定時炸彈啊!所以不想讓呂后為所欲為,必須先斬掉她的幫手。

第四,劉邦不傻

劉邦一生戎馬,當時自己的對手不乏都是人中龍鳳,一個個全部被劉邦消滅了,而且和呂雉朝夕相處,早就對於呂雉的手段瞭然於心。心狠手辣,還喜歡權力應該是呂雉在劉邦心中的形象吧,劉邦這種老油條應該早就能看出來呂雉的野心吧。

之所以最後都沒有廢掉呂雉,因為自己手下一幫老臣力保太子,母憑子貴啊!想想自己也是時日無多,躺在床上馬上就歸西了,只能聽天由命了。倘若再給劉邦幾年命,必定會廢掉呂后。

你覺得再給劉邦幾年時間,劉邦會不會殺掉呂后呢?

歷史吐槽,大話歷史!歡迎各位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