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撤地設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發展變化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徐豔瓊:

教育事業飛速發展

今年46歲的徐豔瓊是玉溪第三小學的教務主任,至今任教已有28年。作為一名老教師,徐豔瓊見證了撤地設市20年間玉溪教育事業是如何飛速發展的。

徐豔瓊回憶說:“1998年,我在紅塔區春和中心小學任副校長,當時學校的教學輔助設施很簡陋,主要就是錄音機、幻燈片和手工刻畫,遠不如現今方便快捷。我們辦公使用的桌椅是學生淘汰下來的,用起來搖搖晃晃的。由於當時師資力量缺乏,為滿足教學要求,學校聘請了許多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一位老師一週至少要上25節課,老師可能身兼數職,除自身所學專業外,還需要上其他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們在音樂、美術和體育等方面無法得到專業的指導。”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001年,我被調到玉溪第三小學教學,這17年來,玉溪教育事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我們也享受到了教育事業發展帶來的便利。”徐豔瓊說。近年來,玉溪第三小學不斷改進教學設備,為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教學設備上,學校淘汰了錄音機、幻燈片等設備,投入使用多媒體、電子白板和一體機,新教學設備的投入使用,使得老師上課更加方便,學生學習更用功。2017年9月,新教學樓投入使用後,學生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每層設置了獨立的教師辦公室,便於管理學生。除此之外,學校聘請的老師更加專業,專業老師為學生髮展特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該校不少學生都有一門拿得出手的特長。下一步,學校計劃將老教學樓改造成功能室,在功能室配置相關器材,為學生培養特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段家彬:

科技進步促農業發展

“19年前,我怎麼都不會想到種花年銷售額可以達到近3000萬元。”玉溪紫玉花卉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段家彬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和感受著科學技術帶來的變化與衝擊,也分享著科技的成果。”段家彬對記者講述了他創業的故事:1999年,玉溪市為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採取了不少惠農政策。那時,25歲的段家彬與岳父一起在紅塔區高倉街道高倉社區搭建大棚種植玫瑰花。段家彬通過引進國外玫瑰鮮切花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篩選出優質品種進行示範種植,將市場看好的玫瑰鮮切花新品種推廣給花農種植,2003年統一註冊的玫瑰鮮切花商標“紅塔人”進入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已成為雲南花卉的一大知名品牌。2011年成立了玉溪紫玉花卉產業有限公司。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014年,段家彬轉型無土栽培盆栽花,並積極主動與玉溪市農業科學院合作,實施科技創新,引進、選育盆花新品種,研發盆花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努力提升盆花栽培的產出效益。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培育出月季新品種3個,獲得4項專利授權,制定6項企業標準。公司在實現自身產業發展的同時,按照“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當地農戶積極發展現代花卉產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

“科技的進步給我們花卉種植戶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大棚配備了可控溫控水設備,我們不再看天吃飯,未來我們公司將不斷創新,引進先進技術,提高鮮花品質,走在科技的前沿。”段家彬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張琛:

醫療環境不斷改善

“曾經我的父親告訴我,玉溪是一個適宜居住的城市,那時我對玉溪十分嚮往。”玉溪市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任張琛說,“1994年6月我從大理醫學院畢業,同年7月便到玉溪市人民醫院從事外科臨床工作,這一干就是24年。”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4年的工作生涯讓張琛感受頗多,近年來,醫療設備更新換代頻繁,醫院逐年引進了一些先進的醫療設備,從最初看病的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螺旋CT、CR-X光機、心臟彩超、彩色B超、血氣分析儀等,大大提高了醫院的診療水平,為更好地救助病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醫院環境也在不斷改善,醫院規模不斷擴大,科室越來越齊全,人民群眾可以對症就醫。而藥品零差率的實行和醫療保障措施的完善,大大降低了人民群眾就醫成本。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溫飽的同時,人們開始關心自身的健康。”張琛告訴記者,“就醫環境越來越好使得人均壽命增長。人均壽命增長的同時,老年人的疾病也越來越多,我希望未來醫療科技更加發達,讓我們可以救助更多的病人。”

張子華: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

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建築工人,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建築工人的身影。張子華是一名建築工人,在建築業耕耘35年,聊到建築工具的變化,其深有感觸,“20年前,在混凝土澆築的時候,我們雖然有了攪拌機將砂石、水泥攪拌在一起,但要把混凝土運到澆築處只能靠人工來運,這樣下來效率很低。隨著塔吊、泵機和車泵的投入使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混凝土澆築的時候,只需要用車泵將混凝土運到工地,並澆築在模板上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支模時用的架子也從木架改成了鋼架,更加安全。”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0年來,我修過路、建過房,也見證了玉溪城鄉建設的發展。現在,鄉村道路的硬化,為農村人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大營街棚戶區改造,讓不少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特色房;大營街唐旗客堂的建成,為居民宴請親朋好友提供了一個好去處;大營街中心小學的擴建,為學校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很自豪能參與到這些工程的建設中來,我看到了玉溪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張子華自豪地說。

郭其忠:

生意更好做了

“20年前,市場上水果種類較少,也很少有人購買進口水果。而今,不管什麼季節,都有大量水果上市,綠色健康的水果受人追捧。”紅塔二龍水果店老闆郭其忠說。

據郭其忠介紹,1998年,他在菜園街水果批發市場租了一個店面,批發一些水果賣。當時,玉溪的水果種類比較單一,比較常見的就是蘋果、梨、香蕉,還有一些時令水果。像山竹、車釐子此類進口水果在市場偶爾可以見到,但由於價位太高,很少有人捨得購買。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之後,玉溪交通越來越便利,運輸速度更快,玉溪水果市場出現了不少外地水果。加上冷庫的大量投入使用,使得不少容易變質的水果保存時間更長,從而延長了銷售時間。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反季節水果,時令水果不再是一個季節的代表,冬天可以吃到桃子,全年可以吃到西瓜、哈密瓜等。

支付方式的改變,為商戶和客人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以前做生意需要準備大量零錢,現在好了,大多數人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賬目一目瞭然不說,還不用擔心收到假錢,也不用再跑銀行存錢。

郭其忠感慨地說:“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場更大了,選擇也越來越多。人們在追求口感的同時,還注意綠色健康。我們在批發水果的時候也是從生態、綠色、健康出發,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水果。”

任文敏:

晚年生活越來越豐富

任文敏早在1990年就離休在家,28年來,他的晚年生活越來越豐富,小區所屬社區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好,他感覺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溫暖。

談起晚年生活,任文敏說:“剛離休那會兒,我主要的休閒娛樂就是到公園裡和老朋友唱歌,那時,我們主要的活動地點是聶耳公園和荷花公園。近幾年玉溪的變化很大,我們的活動地點增加了很多,玩法也多了。三角公園改建後煥然一新,聶耳音樂廣場環境優美,我們經常換著地方玩。我們人老了,不敢坐飛機出行,高鐵的開通讓我們出行更加方便,兒子帶我乘火車去遵義很快就到了。”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現在的社區服務越來越到位,對於老人也十分關心。任文敏住在玉龍花園,說起玉帶街道玉龍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他讚不絕口,“社區工作人員很照顧我們這些老人,逢年過節會舉辦晚會,我們聚在一起聊天、看錶演,即使兒子不在,我們也不覺得孤單。我們生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到社區找他們幫忙,不管大事小事,他們都盡力幫助我們,讓我們覺得很溫暖。”

“近幾年,玉溪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注重環境衛生的保護,街道乾淨整潔,相比我去過的一些城市好太多了。生活在玉溪這樣的城市,我感覺身心愉悅,很適合我們這些老人養老,希望玉溪可以越來越好。”任文敏說。

玉溪日報記者:張思思

審核:楊雪

終審:李向文

~ ~ ~ ~ ~ ~ ~ ~ ~ ~ ~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玉溪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