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徐艳琼: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今年46岁的徐艳琼是玉溪第三小学的教务主任,至今任教已有28年。作为一名老教师,徐艳琼见证了撤地设市20年间玉溪教育事业是如何飞速发展的。

徐艳琼回忆说:“1998年,我在红塔区春和中心小学任副校长,当时学校的教学辅助设施很简陋,主要就是录音机、幻灯片和手工刻画,远不如现今方便快捷。我们办公使用的桌椅是学生淘汰下来的,用起来摇摇晃晃的。由于当时师资力量缺乏,为满足教学要求,学校聘请了许多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一位老师一周至少要上25节课,老师可能身兼数职,除自身所学专业外,还需要上其他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们在音乐、美术和体育等方面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001年,我被调到玉溪第三小学教学,这17年来,玉溪教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也享受到了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徐艳琼说。近年来,玉溪第三小学不断改进教学设备,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教学设备上,学校淘汰了录音机、幻灯片等设备,投入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和一体机,新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老师上课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更用功。2017年9月,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后,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每层设置了独立的教师办公室,便于管理学生。除此之外,学校聘请的老师更加专业,专业老师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该校不少学生都有一门拿得出手的特长。下一步,学校计划将老教学楼改造成功能室,在功能室配置相关器材,为学生培养特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段家彬:

科技进步促农业发展

“19年前,我怎么都不会想到种花年销售额可以达到近3000万元。”玉溪紫玉花卉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家彬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历和感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与冲击,也分享着科技的成果。”段家彬对记者讲述了他创业的故事:1999年,玉溪市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采取了不少惠农政策。那时,25岁的段家彬与岳父一起在红塔区高仓街道高仓社区搭建大棚种植玫瑰花。段家彬通过引进国外玫瑰鲜切花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质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将市场看好的玫瑰鲜切花新品种推广给花农种植,2003年统一注册的玫瑰鲜切花商标“红塔人”进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成为云南花卉的一大知名品牌。2011年成立了玉溪紫玉花卉产业有限公司。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014年,段家彬转型无土栽培盆栽花,并积极主动与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实施科技创新,引进、选育盆花新品种,研发盆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努力提升盆花栽培的产出效益。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培育出月季新品种3个,获得4项专利授权,制定6项企业标准。公司在实现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当地农户积极发展现代花卉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科技的进步给我们花卉种植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大棚配备了可控温控水设备,我们不再看天吃饭,未来我们公司将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鲜花品质,走在科技的前沿。”段家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张琛:

医疗环境不断改善

“曾经我的父亲告诉我,玉溪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那时我对玉溪十分向往。”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张琛说,“1994年6月我从大理医学院毕业,同年7月便到玉溪市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这一干就是24年。”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4年的工作生涯让张琛感受颇多,近年来,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频繁,医院逐年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螺旋CT、CR-X光机、心脏彩超、彩色B超、血气分析仪等,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水平,为更好地救助病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医院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科室越来越齐全,人民群众可以对症就医。而药品零差率的实行和医疗保障措施的完善,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就医成本。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温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心自身的健康。”张琛告诉记者,“就医环境越来越好使得人均寿命增长。人均寿命增长的同时,老年人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我希望未来医疗科技更加发达,让我们可以救助更多的病人。”

张子华: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建筑工人,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建筑工人的身影。张子华是一名建筑工人,在建筑业耕耘35年,聊到建筑工具的变化,其深有感触,“20年前,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我们虽然有了搅拌机将砂石、水泥搅拌在一起,但要把混凝土运到浇筑处只能靠人工来运,这样下来效率很低。随着塔吊、泵机和车泵的投入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只需要用车泵将混凝土运到工地,并浇筑在模板上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支模时用的架子也从木架改成了钢架,更加安全。”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20年来,我修过路、建过房,也见证了玉溪城乡建设的发展。现在,乡村道路的硬化,为农村人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大营街棚户区改造,让不少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特色房;大营街唐旗客堂的建成,为居民宴请亲朋好友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大营街中心小学的扩建,为学校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很自豪能参与到这些工程的建设中来,我看到了玉溪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张子华自豪地说。

郭其忠:

生意更好做了

“20年前,市场上水果种类较少,也很少有人购买进口水果。而今,不管什么季节,都有大量水果上市,绿色健康的水果受人追捧。”红塔二龙水果店老板郭其忠说。

据郭其忠介绍,1998年,他在菜园街水果批发市场租了一个店面,批发一些水果卖。当时,玉溪的水果种类比较单一,比较常见的就是苹果、梨、香蕉,还有一些时令水果。像山竹、车厘子此类进口水果在市场偶尔可以见到,但由于价位太高,很少有人舍得购买。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之后,玉溪交通越来越便利,运输速度更快,玉溪水果市场出现了不少外地水果。加上冷库的大量投入使用,使得不少容易变质的水果保存时间更长,从而延长了销售时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反季节水果,时令水果不再是一个季节的代表,冬天可以吃到桃子,全年可以吃到西瓜、哈密瓜等。

支付方式的改变,为商户和客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前做生意需要准备大量零钱,现在好了,大多数人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账目一目了然不说,还不用担心收到假钱,也不用再跑银行存钱。

郭其忠感慨地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更大了,选择也越来越多。人们在追求口感的同时,还注意绿色健康。我们在批发水果的时候也是从生态、绿色、健康出发,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水果。”

任文敏:

晚年生活越来越丰富

任文敏早在1990年就离休在家,28年来,他的晚年生活越来越丰富,小区所属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他感觉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温暖。

谈起晚年生活,任文敏说:“刚离休那会儿,我主要的休闲娱乐就是到公园里和老朋友唱歌,那时,我们主要的活动地点是聂耳公园和荷花公园。近几年玉溪的变化很大,我们的活动地点增加了很多,玩法也多了。三角公园改建后焕然一新,聂耳音乐广场环境优美,我们经常换着地方玩。我们人老了,不敢坐飞机出行,高铁的开通让我们出行更加方便,儿子带我乘火车去遵义很快就到了。”

我看撤地设市二十年丨百姓人家聊聊玉溪的发展变化

现在的社区服务越来越到位,对于老人也十分关心。任文敏住在玉龙花园,说起玉带街道玉龙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他赞不绝口,“社区工作人员很照顾我们这些老人,逢年过节会举办晚会,我们聚在一起聊天、看表演,即使儿子不在,我们也不觉得孤单。我们生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到社区找他们帮忙,不管大事小事,他们都尽力帮助我们,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近几年,玉溪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注重环境卫生的保护,街道干净整洁,相比我去过的一些城市好太多了。生活在玉溪这样的城市,我感觉身心愉悦,很适合我们这些老人养老,希望玉溪可以越来越好。”任文敏说。

玉溪日报记者:张思思

审核:杨雪

终审:李向文

~ ~ ~ ~ ~ ~ ~ ~ ~ ~ ~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玉溪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