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放得開 管得好 服務優——貴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見聞

「关注」放得开 管得好 服务优——贵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见闻

點擊藍字 ,輕鬆關注

前不久,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市新設立市場主體8462戶,比上年同期增加936戶,同比增長12.4%。其中,新設立企業3268戶,註冊資本254.5億元,新設立企業數及註冊資本均排名全省第一。

能夠取得這樣亮眼的成績,得益於貴陽在“放管服”方面的大膽創新和先試先行。近年來,貴陽以政府數據“聚通用”為支撐,以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為目標,在審批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力推進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優化權責清單 大力簡政放權

“以前開辦進出口公司需要辦理工商、稅務、商務、檢驗檢疫、交通等幾十個證照,全部手續跑下來起碼一兩個月。如今,只需拿一次號、排一次隊、交一套資料,不到1小時就能辦好。”9月5日,在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工商局窗口拿到“三十四證合一”營業執照的公司法人馬雪梅感慨萬千。

「关注」放得开 管得好 服务优——贵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见闻

“現在,相同的申請材料各部門不再重複收件、審查,通過信息在各部門間的內部流轉,以往部門多次跑、材料重複交、辦理時間長等問題得以有效解決,設立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工商局窗口一位辦事人員說。這樣的成效,與貴陽在“三十四證合一”改革中,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所做的努力密不可分。

具體工作中,貴陽市在全面推進行政權力清單化、審批材料規範化、審批流程標準化、審查標準透明化的同時,整合工商局、質監局、稅務部門、人社局、公安局等20多個部門的34項審批事項,通過“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核、信息互認、多證合一”,實現“一照通”,有效壓縮了審批自由裁量權。

「关注」放得开 管得好 服务优——贵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见闻

“三十四證合一”改革只是貴陽市優化權責清單、大力簡政放權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自《貴陽市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辦法》《貴陽市行政審批基本流程管理辦法》出臺以來,我市已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類審批,合併行政審批事項5項,取消不合理審批事項129項,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64項,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7項、涉企涉民證明事項199項。

推進智能監管 規範市場秩序

9月5日下午3點,市運管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員鍾飛看到有某出租車公司更新車輛的申請,審批時限就在當天。他查閱了該車的相關資料,確認符合許可條件,就在行政審批系統中點擊同意,該審批事項自動流向下一個業務科室。

「关注」放得开 管得好 服务优——贵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见闻

“行政審批是市運管局對道路運輸企業辦理行政許可事項的重要工作環節,是通過‘數據鐵籠’應用,將行政許可事項按照各個科室的處理時限進行自流程化管理。”鍾飛說,對於超過規定時限辦理的相關科室、人員,“數據鐵籠”將進行警告。

鍾飛口中的“數據鐵籠”應用是市運管局於2016年1月上線的大數據融合平臺,能夠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全程、實時、自動監控,保證權力運行全程電子化、處處留痕跡,讓權力在陽光下清晰、透明、規範運行。數據顯示,在推進“數據鐵籠”應用、管住權力運行的過程中,市運管局行政審批超時現象由開始的每月40餘起下降到現在的每月2起。同時,將原來需要15個工作日辦結的事項壓縮為7個工作日,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

簡政放權後,如何管得住、管得好?貴陽市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探索建立了“一籠、一庫、一網、一平臺、N應用”的社會信用體系,並利用“數據鐵籠”工程,使全市42個市直政府部門的權力運行處處留痕,實現可查、可控、可追溯,真正實現把執法權力關進“籠子”裡。

貴陽市還通過發佈企業誠信“紅黑榜”,使擾亂市場秩序、侵犯知識產權、惡意競爭的企業無所遁行、寸步難行,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失信懲戒長效機制。近期,貴陽市住建部門就開出史上最重罰單,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貴州黔水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三家企業因落實揚塵治理措施不力,被禁止在貴陽市範圍內進行招投標活動。

創新體制機制 提升服務效能

“從簽約到今年5月入駐,我只來過一次,所有手續都由烏當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代辦完成。”今年4月,臺灣大中國際生醫集團院長劉炳中在參觀和了解烏當區大健康產業發展情況後,選擇落戶烏當區發展大健康產業。

企業落戶之前,烏當區相關部門就提前介入為其提供政策諮詢服務。“企業入駐後需要辦理各種手續,往往因為不熟悉流程來回跑路。”烏當區代辦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及時介入企業的工商註冊、稅務登記、方案設計等推進環節,在後期手續辦理、建設程序要求等各方面與企業實時溝通,避免入駐企業走彎路、費時間。”

在建設環節,烏當區指定專人為企業全程代辦各種手續,主動對接工商、稅務、規劃、建設、國土、消防等部門,為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開闢綠色通道,確保簽約項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開工前的準備工作。“烏當區提供的‘保姆式服務’,讓我們對在這裡的發展充滿信心。”劉炳中說。

為企業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只是貴陽市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服務效能的一部分。貴陽市還積極探索建立個性服務、專員服務、上門服務等特色服務模式,為企業“引進——落地——投產——幫扶”提供全過程服務,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

此外,貴陽市還通過開展第三方動態評估,及時發現影響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加強精準調度,認真整改完善。例如,大力推進“大數據+金融”,積極搭建政企銀合作平臺,推出以信用評級為基礎的“數谷e貸”系列產品,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等。

未來,貴陽市將按照“一年重點突破、兩年全面提升、三年爭創一流”的目標,持續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关注」放得开 管得好 服务优——贵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见闻「关注」放得开 管得好 服务优——贵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见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