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萬大學生都想進的遊戲產業,如何入行?

現在的大學生們最想從事什麼行業?

遊戲!

因為——收入高!!

900萬大學生都想進的遊戲產業,如何入行?

早在《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就顯示:“遊戲策劃”一職畢業半年後收入最高,平均月薪5273元,位列第一。近兩年來,我國遊戲從業人員的收入更是水漲船高。

還因為——好玩!!!

近期伽馬數據(CNG)發佈的《2018年遊戲企業招聘需求及高校調查報告》中,有917萬大學生表示有意願進入遊戲產業,在影響因素上,個人興趣和薪資水平起到主導作用。

900萬大學生都想進的遊戲產業,如何入行?

試問問,能同時兼顧愛好與收入的職業,這世上能有幾個?於是,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遊戲行業成為了最理想的“求生之路”。

創造型遊戲人才,一將難求

然而,雖然想進入遊戲產業的大學生數量巨大,但中國的遊戲產業卻存在著較大的人才缺口。伽馬數據(CNG)的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遊戲企業招聘人數規模為42.8萬人。

這麼多大學生想涉足遊戲產業卻不得其門而入,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對此,很多國內遊戲企業表示:在遊戲人才培養方面,雖然國內遊戲專業起步並不算晚,但一直未能有較好的發展和普及。目前,全國開設遊戲相關專業的多為專科院校,全日制本科院校能進入大家視線的基本上只有中國傳媒大學一所。

另外,目前無論是高校或者是專業培訓機構,對創造性遊戲人才培養的投入都比較少,很多學校及培訓機構都專注於培養遊戲美術設計、遊戲程序開發等技術型人才,而遊戲策劃這類需要較強綜合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培養難度大,成材率低,在行業裡可謂是“一將難求”。

想成為合格的遊戲人才,該從哪些方面準備?

在這裡,侃叔並不想討論從事遊戲行業所需的技能。遊戲行業不同工種需要哪些知識儲備,網上一搜一大把,但掌握了這些知識,也不表示你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遊戲人才。

遊戲行業的本質,仍然是創意先行,並與實現能力與實際成本相結合,這樣才具有可實現性。一名只有技能的從業人員,從根本上算不得遊戲人才,這正如碼農與攻城獅的區別。

這就引出了侃叔今天想談的話題——想成為合格的遊戲人才,如何進行有意識地準備?

玩足夠多的遊戲

借用稻盛和夫的能力模型:人生成就=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如果一個遊戲開發者同時也是一個玩家,對遊戲充滿了熱情,那麼他的能力會被無限放大。

當然,這裡的“玩”是指帶有目的性的“玩”,在“玩”中行了解行業中的優秀遊戲,以及這些遊戲的做法。

900萬大學生都想進的遊戲產業,如何入行?

在關於遊戲人如何入行的紀錄片《Press Start》中,一位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就曾說過:“遊戲玩多了就會有自己的看法,每次做項目的時候才能進步。”

一個優秀的遊戲開發者需要儘可能對大多數遊戲有基本的瞭解。要做職業開發者,多看各個平臺上的好遊戲是必修課。手機端、主機平臺、steam平臺,以及視頻通關的遊戲都要多多嘗試,對不同品類中的優秀遊戲,大家都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

擴展學習途徑

現階段國內開設遊戲相關課程的大學較少,培訓機構的課程質量又不太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想進入遊戲行業,更要有良好的自學能力,並擴展自己的學習途徑。

好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只要有心,所有人都能夠獲得海量新知識。在擴展學習途徑方面,可以購買國外遊戲設計領域的相關中譯教材和書籍進行學習,並主動把知識系統化。同時,國外有很多遊戲製作網站,通過這些網站可以觀看很多遊戲製作的課程和文章。

另外,也可以多接觸針對行業從業者的遊戲開發者大會如CGDC、TGDC等,聆聽一線專家分享開發經驗。

900萬大學生都想進的遊戲產業,如何入行?

​製作自己的遊戲

現在,網上可以下載很多提供個人試用版的遊戲製作軟件,不妨通過動手實踐來實現自己的創意,製作自己的遊戲產品,進一步瞭解遊戲製作。

取得反饋是製作遊戲非常重要的一環。遊戲完成後,可以通過遊戲發佈平臺進行發佈,或者通過參加遊戲製作比賽,獲得玩家等方面的反饋,既方便將產品進一步打磨,也有利提升自己的開發能力。

“熱愛遊戲”、“對遊戲產品有一定認識”,在談到為什麼想進入遊戲行業時,很多年輕人如此表示。

但現實並非表面上如此光鮮。除遊戲製作過程可能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痛苦”外,某一成功案例的背後,更是有無數的失敗項目鋪路。

對於熱愛遊戲產業、想進入遊戲產業的年輕人來說,如何把這份熱愛轉化為理智的職業規劃、釘子般的學習精神,以及紮實的行業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