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名利場」的招牌從娛樂圈門口摘下來

近一段時期娛樂圈好不熱鬧:先是出軌新聞迭傳,後有李冰冰、黃曉明與股票,再接崔氏與馮褲子的撕逼大戰,近聞范冰冰的不知所蹤。當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亂花”漸欲迷人眼。旁觀者或喜聞樂見以之為談資,或幸災樂禍善惡終歸有報,或咬牙切齒戲子亂國,或搖頭嘆息人心敗壞。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但罵過之後呢?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終歸要做些什麼吧。

西晉的潘岳有“擲果盈車”的典故,可見“追星”古已有之。娛樂明星每天長時間、大篇幅佔據著以網絡為主的宣傳媒體。他們外表光鮮亮麗,生活豪奢,讓無數青少年羨慕、效仿,並由此催生了越來多的粉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公佈一項課題名為“少年兒童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研究”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文藝體育明星,而把科學家作為偶像的孩子只有2.3%。這讓人震驚。

現在的網絡已發展成為媒體的中堅,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以網絡為主體的媒體人就要切實負起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作用。他們的站位要高而廣,應該全方位多視角地關注國家各行各業的精英,宣傳那些在各自崗位默默無聞做出貢獻的人,例如:科學家、教師、警察、醫生、護士、鐵路工作者等人,這些人雖然很少活躍在熒屏上,卻更值得人們敬仰、學習。理性看待明星,正確認識公眾人物,對互聯網生態的維護和形成意義重大。每個人既不要成為鍵盤俠,也不要做被娛樂炒作所左右的無腦者,在正常關注明星的同時,更應注重個人的提升,才能真正迴歸到娛樂造福人民的初衷。

同時要強化網絡的監管。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堅決防止追捧明星、大款、網絡紅人,防止炒作個人隱私、情感糾紛、家庭矛盾,防止宣揚一夜成名、炫富享樂、自私自利、勾心鬥角。這些炒作以謀取私利為目的,以明星緋聞八卦為噱頭,在手段使用上無所不用其極,這些行為愚弄了大眾、汙染了網絡、觸碰了法律,理應受到懲治。要進一步劃清網絡炒作、明星隱私曝光的底線。針對利用炒作明星緋聞、過度消費明星隱私的牟利行為,相關部門要加大打擊力度,讓利益燻心的跳樑小醜暴露真面目,給娛樂圈降降溫、把把脈、治治病。

對於娛樂圈中層出不窮的天價合約、偷稅、漏稅要堅決依法懲處。近日有調查報告公佈中國電視劇女演員片酬榜,其中人氣女星楊冪、孫儷、范冰冰、楊穎、迪麗熱巴、趙麗穎、周冬雨等片酬高達8000萬。秦海璐在某節目中曾說過:我們掙一部戲的片酬,可能夠老百姓過一輩子的。這是怎樣的觸目驚心啊。影視行業主管部門對影視明星參與綜藝娛樂節目、親子類節目、真人秀節目應該進行嚴格調控,嚴格執行網絡視聽節目審批制度,嚴格規範影視劇、網絡視聽節目片酬合同管理,加大對偷逃稅行為的懲戒力度。收入本來就非常高了,卻還想著偷稅、漏稅,顯然就說不過去了。強烈建議,凡是有過偷稅漏稅行為的明星,不僅要承擔法律後果,還要限制其今後在娛樂圈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