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司馬懿只控制住皇城就掌握了政權,曹爽爲何不調兵平叛,一手好牌怎麼就打輸了?

隨心而遇82328607


性格決定命運,曹爽是有機會翻盤的,可惜他不是英雄之輩,最後只能敗在司馬懿這隻老狐狸手下。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正月初六,皇帝曹芳前往洛陽城南四十五公里處的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睿。大將軍曹爽親自帶隊前往,還把安插在軍隊高層的兄弟們都派上場,包括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等。

就在這天,司馬懿發動政變,在洛陽城全城戒嚴。他謁見皇太后,直陳曹爽罪行。司馬師、司馬昭倆兄弟帶著自個部隊,佔領武器庫,派兵出城屯守洛水浮橋,以防曹爽大軍殺回來。很快,司馬懿宣佈剝奪曹爽的大將軍銜及曹羲的中領軍銜,他已控制京城,握有太后這張王牌。

司馬懿已勝券在握,當即上書皇帝,歷數曹爽的罪惡:“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破壞諸營,盡據禁兵,群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衛,易以私人,根據盤互,縱恣日甚。”並提出處置意見:“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罷免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兵權,以侯爵身份返回封邑,不得逗留。

這折上書,無疑是向曹爽宣戰。曹爽大驚,急忙在伊水構築一個防禦工事,調遣幾千名屯田部隊前來護衛。

眼看一場內戰已迫在眉睫。

這時,大司農桓範逃離京城,當他見到曹爽時,開了個方子:護送天子前往許昌。許昌是舊都,帝國政治中心之一,站穩腳跟後,詔令四方軍隊勤王,消滅以司馬懿為首的洛陽叛亂集團。

然而,曹爽沒吭聲。一個人的才能,在危急時刻才能真正表現出來,曹爽本來就是沒什麼主意的公子哥,值此生死之際,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盡現無遺,對桓範的建議遲疑不決。固然,曹爽是貪戀權力的,但是在權力與性命之間,他更想保住性命。

司馬懿早看穿曹爽紙老虎的本質,所謂“圍師必闕”,得給曹爽留個退路,他才不致於鋌而走險。在桓範出逃的同時,司馬懿派來的兩個說客也抵達曹爽兵營。這兩個說客,一個是侍中許允,一個是尚書陳泰。司馬懿的意思很明白:曹爽罪行深重,必須免掉他的官,但可以保全其性命與爵位。為了讓曹爽放心,司馬懿又派殿中校殿尹大目前往,尹大目是曹爽最信任的人,他以洛水之神起誓,曹爽的身家性命一定不會受到侵犯。

曹爽心亂了。

跟司馬懿決一死戰嗎?他掂量一下,自己那三角貓的功夫,怎麼與久經沙場的常勝將軍對抗呢?對抗搞不好就掉腦袋。倘若認罪呢?權力固然沒有了,侯爵還在,還可以花天酒地不是?他本來就不是什麼英雄豪傑,本質上只是貪生怕死的人。其實只要腦筋略為開竅的人,就會選擇桓範的計謀,只要有皇帝這張王牌,司馬懿就是亂臣賊子,以全國之軍事力量圍剿洛陽,司馬懿縱有神機妙算、三頭六臂,恐怕也難逃失敗的下場。

然而,政治較量,最終只是意志的較量。在司馬懿鋼鐵般意志面前,曹爽一下子就暴露出軟弱的本質,他打算接受司馬懿的條件,以保住性命。

智囊桓範氣得差點吐血,曹爽不聽他的,他只能寄希望於曹羲。他對曹羲說:“這件事已經這麼明顯了,真搞不懂你讀書幹什麼用!象你們這樣門第高貴的人想當平民百姓,有可能嗎?普通人就算淪為人質,還不放棄抗爭以謀生路,何況你們兄弟與皇帝在一起,號令天下,誰敢不從呢?”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有沒有打動曹羲呢?沒有。因為曹羲也是平庸之徒罷了。

看到曹羲呆呆坐著,一言不發,恆範急了,又獻計道:“您麾下有一支軍隊就駐紮在城南,洛陽典農校尉也在城外,可以隨時調遣。現在前往許昌,只要兩天,許昌武器庫足以裝備一支軍隊。惟一可擔心的只是糧食問題,不過我把大司農的印章帶在身上了,有這個印章,徵調糧食也不成問題。”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從政治上說,我代表朝廷,司馬懿代表亂臣;從軍事上說,我有兩支可調遣的軍隊,還能組建新兵,還能號召全國兵馬勤王;糧食問題,我有大司農印,全國糧食盡在掌握。您說,這仗能不能打?然而,曹羲仍舊一言不發。

這天晚上,曹爽與兄弟們一夜無眠。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看天色漸亮,新的一天要到來,曹家兄弟還沒拿定主意。偉大人物的特點是有決斷力,雷厲風行,快速下定決心不一定成功,而遲疑必定是要失敗。最後一刻,曹爽把腰間別的刀拔出,扔在地上,一跺腳道:“我最少還能當個富家翁。”他終究不敢用性命去博權力,沒權力,至少還有大把大把的銀子吧。

桓範聽聞此言,大罵道:“曹真也算是個人才,卻生下你們這樣的兄弟,豬狗罷了。唉,今天我要被你們株連而滅族了。”政治鬥爭雖無刀光劍影,實比戰爭更殘酷無情。司馬懿這等厚黑之人能信得過嗎?說不殺你,那只是詐你,你居然信以為真,真是豬腦袋。

當了十年大將軍,曹爽還是太幼稚。

歷史告訴我們,在權力最頂層者,並非個個都是成熟的聰明人。還沒在戰場上見個輸贏,曹爽自個先繳械投降了,他把司馬懿的奏章呈給皇帝曹芳,主動要求皇帝下詔免去自己所有官職。曹芳這個傀儡皇帝好不容易有一個展示權力的機會,樂得順水推舟,當即批准,把曹氏兄弟的官職都撤了。

司馬懿的政變,居然如此輕鬆,不費吹灰之力就大功告成,動動嘴皮子便扳倒不可一世的大將軍曹爽,這簡直是奇蹟。皇家車隊返回洛陽,曹爽天真地認為,自己都放棄權力了,對司馬懿毫無威脅,可以從政治漩渦中脫身吧,只要有醇酒女人,他曹爽照樣過神仙般的生活。

可是,曹爽錯了。一條狗都可能咬人,何況一個曾當過大將軍、掌握無數人際資源的大活人呢?唯物主義者相信,只有把人從肉體上消滅,他才是毫無威脅的。曹爽兄弟回到自己家中,他們很快發現,這不是家,這是監獄!

四天後,曹氏集團的干將,包括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等,以及桓範、張當,都遭血腥屠殺,夷戮三族,下場殊為可憐。

我們不知曹爽被砍頭的那一刻,究竟是怎麼樣的心情。從翻雲覆雨的大將軍,到以叛臣賊子的身份腦袋搬家,只是短短几天。權力究竟是什麼?起初從天而降,最後憑空消失,人還是這些人,國還是這個國,權力是怎麼回事,曹爽到死也沒弄明白。


君山話史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憑什麼司馬懿只控制皇城就掌握了政權,最後還誅殺了曹爽,到底司馬懿強在哪裡?讓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曹爽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壞。曹爽出自名門,是大司馬曹真之子。身材肥碩,這一點可能與電視劇演的不太一樣。電視劇裡曹爽長得跟劉德華一樣帥,有點誤導觀眾。

曹爽自小和魏明帝曹叡交好,因此兩人關係非常的緊密,後來曹叡即位,封曹爽為武衛將軍,職責就是負責保護曹叡寢宮的安全。

但是正是因為曹叡瞭解曹爽,因此在重病時將託孤重任交給了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他們五個人。曹叡的意思很明顯,曹爽沒有經過歷練,獨自擔不起託孤的重任。

後來因為魏明帝曹叡的寵臣劉放、孫資與夏侯獻、曹肇之間有矛盾,雙方都在病危的曹叡面前攻擊對方。最後曹叡稀裡糊塗的改立曹爽和司馬懿為託孤大臣,曹爽撿了一個大便宜。

曹叡死後,兩人輔佐年幼的曹芳即位。剛開始曹爽由於資歷淺,沒經驗,處處都尊司馬懿為上,兩人合作還算愉快。但是後來由於曹爽交友不慎,致使自己走上了不歸之路。

曹爽有三個好友,也是三個智囊,分別是丁謐、何晏、鄧颺,人稱臺中三狗,由此可見人們對於此三人的厭惡程度。三人給曹叡出壞主意,讓曹爽排擠司馬懿,大權獨攬。

後來,司馬懿被曹爽架空為太傅,相當於剝奪了司馬懿的參政權利。曹爽又以郭太后非曹芳親母為由軟禁了郭太后。升蔣濟為太尉,奪取了蔣濟領軍將軍一職,控制了禁軍。任命何晏為尚書,控制了尚書檯。自此權利獨攬於曹爽一人手中,但是同時曹爽得罪了所有明帝舊臣。

在無奈之下,司馬懿裝病,然後突然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控制了京城。當時雙方的態勢是這樣的,司馬懿奉郭太后手詔,要清君側,罷黜曹爽的大將軍之職,算是出師有名。司馬師、司馬昭等人率軍控制了禁軍。曹爽的所有智囊,丁謐、何晏、鄧颺均被困於城內,曹爽的家人也被困於城內。然後司馬懿、蔣濟、高柔(朝廷三公)合力駐軍於洛水浮橋,等待曹爽的應變。

曹爽此刻手上的王牌只有一張,那就是皇帝曹芳,但是曹芳年幼,根本什麼都不懂,所以所有事情都需要曹爽自己負責。而曹爽的智囊沒有在身邊,因此曹爽是一籌莫展。

此時,曹爽走了狗屎運,他的一個謀士桓範跑了出來,如果此時曹爽能夠聽桓範的,肯定不會被誅殺。

桓範建議曹爽帶著皇帝曹芳先去許昌,然後在許昌以皇帝的名義發佈詔書,說司馬懿謀反,讓各路大軍於許昌集合,然後揮軍平定叛亂。計是好計,可惜曹爽不聽

曹爽擔心自己家屬的安全,自己由於也沒有經歷過這樣複雜的局面,因此曹爽舉棋不定,焦慮萬分。

其實這時司馬懿比曹爽更焦慮,司馬懿發動政變是無奈之舉,如果曹爽帶著皇帝離開,自己肯定要歇菜。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速戰速決。要麼進攻曹爽,這樣的話怕傷著皇帝曹芳,自己落下僭越的罪名。要麼說服曹爽投降,兵不血刃的解決僵持的局面。但是不管走哪條路,都需要快速。

因此,司馬懿派了多路人馬去說服曹爽,首先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前去,後來又派曹爽的心腹尹大目去,在尹大目去之前司馬懿親自指洛水發誓:只為罷黜曹爽兵權,不傷及曹爽性命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蔣濟給曹爽寫了一封信,蔣濟以自己的人格來擔保曹爽的人身安全,在這麼多人的忽悠下,曹爽仰天長嘆:我投降也不失富貴,算了,還是回去吧。

爽既罷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

後來,司馬懿反悔,在朝堂上公議曹爽的罪過,最後定罪誅殺了曹爽,夷三族。至此,曹爽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爛。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其實司馬懿只控制京城根本改變不了局勢,司馬懿更害怕曹爽狗急跳牆帶著皇帝曹芳前去許昌,因此司馬懿派了多人前去說服曹爽。而曹爽從小就是官宦子弟,沒有經過什麼歷練,連變壞都是臺中三狗丁謐、何晏、鄧颺這三人教的。因此在面臨司馬懿的突然發難時,自己全無主見,最後被司馬懿忽悠,落得一個身敗名裂,全族遭誅的可憐下場!


每日趣評


曹爽的失敗有點偶然,確實是一手好牌打爛了。

曹爽應該並不是一個草包,相反,應該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很多人可能都沒注意,曹爽從239年開始輔政,249年發生高平陵之變,中間經歷了10年,這十年幾乎大權獨攬,被壓制的司馬懿也只能選擇隱忍,歷史上能掌握最高權利十年的權臣並不多;再就是244年徵蜀,大敗,但依然能掌控政局,對比稍後的諸葛恪,明顯強多了;還有,曹爽在位時得罪了很多人,但國內政局並不動盪,也沒有什麼內部叛亂,對比司馬氏執政後的叛亂,也要好點,當然了,很多人說司馬氏執政的時候叛亂,是因為諸葛誕、母丘儉等人忠誠於曹魏,這個我覺得不可信,但和本題無關,就不贅述了。

但曹爽還是失敗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曹爽有能力但不會做人,有才華但不會識人。高平陵之變後,只有一個恆範向其獻策,沒有什麼別的人給其出謀劃策,相反,很多人替司馬懿做說客,這就尷尬了,十年大權在握的優勢,居然沒有幾個忠心的人;而且司馬懿裝病十年,居然一仗功成,拿下洛陽,洛陽那些領兵的人沒有跑來投靠的,也沒有起來反抗的,曹羲的禁軍也沒有什麼動靜就被奪走了,這等於曹爽十年的經營就是一個笑話。

曹爽終究不是雄才大略的人,也沒有什麼抱負,大概只想榮華富貴,而且沒想到司馬懿會動手,大概很多說客也沒想到司馬懿會違背誓言,所以曹爽輸掉了所有。


一花一塵埃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在封建時代,京師無疑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 軍事中心。控制皇城業就是控制住了國家最高權力和命脈。

曹魏的京師洛陽,既有曹魏的宗室和家眷,也有朝臣和他們的家屬。司馬懿控制住他們就相當於綁架,曹爽去高平陵祭祖根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在就是曹爽戀家貪財。

曹爽顯然屬於典型的官二代,完全是依靠宗室的身份當上輔政大臣的,在當輔政大臣的時候,是貪財擅權,僭越無度。所做所為既讓世家門閥不滿,也讓宗室厭惡,這也是司馬懿起事以後,得到眾多世家和宗室支持的原因,可見曹爽是多麼的不得人心。

在當時,曹爽如果毅然決然帝帶著皇帝去往許都。雖然未必能夠戰勝司馬懿,但日後司馬家未必敢篡位。如果運營得當,完全可以和司馬懿分庭抗禮。司馬懿控制京師不假,但皇帝在曹爽手裡。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家的家傳手藝,曹爽多少應該學點皮毛。司馬懿雖然控制住了朝臣的家眷,可以威脅但絕不敢殺。如果擅殺朝臣家眷,勢必引發世家強烈反彈,那些家眷被殺的大臣也就徹底導向曹爽了。所以司馬懿才拼命安慰曹爽。回來,回來,絕對確保全家安全這樣的話。當然,也只有曹爽這樣守家之犬會相信。

司馬懿好稱‘’冢虎‘’之稱,一是能裝,二是能忍,三是能熬。伴豬吃老虎為裝,裝病騙曹操,賺曹爽。長壽熬死了曹魏三代皇帝。這是司馬懿最大的幸運。

曹爽不過是個守財奴,他以為只要放棄權力,就當個富家翁就可以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個權臣要掌權的時候,前朝的一切都必須抹殺,不能留下一絲痕跡。他們的性命就是首先要失去的。至於司馬懿的承諾,開玩笑,你相信了才證明了你的愚蠢。就算是司馬懿不想殺,他所在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答應。司馬懿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司馬家的利益,更是他所在世家門閥集體的利益。

曹爽之敗就敗於貪財,戀家。說白了就是一個無能之輩。他的失敗被夷三族完全是咎由自取。


清水空流


曹休和曹真謝世之後,魏國的軍事指揮權開始由司馬懿、滿寵等外姓大臣掌握。直到曹叡病逝的前夕,總算是想起了曹姓子弟。曹爽僥倖登場,成為第三代曹家將的領軍人物。

請注意,曹爽是僥倖登上了權力巔峰。他的權力是沒有根基的。三國是士族社會,出身和資歷很重要。曹爽有出身,但是他沒有資歷。他需要把老傢伙們都踢掉,才能實現自己親自掌權的願望。

因此,曹爽擠掉司馬懿後,搞了一系列搶班奪權的事情。這些事,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作死!


後來,司馬懿政變後。沒有幾個大佬願意幫助曹爽翻盤,而是坐以觀望,巴不得這廝被司馬懿弄垮臺。就連魏帝曹芳也希望司馬懿儘快把曹芳解決掉,替自己出口氣!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倢伃教習為伎。——《三國志曹爽傳》

大意就是說,曹爽的飲食住行,跟皇帝都是一個標準;皇宮裡的珍玩,他往自己家裡搬。後宮的妃嬪,先帝的女人,他也敢玩。曹芳對曹爽的憤怒,可想而知了。大臣對曹爽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曹爽為什麼不調兵平叛?因為他無兵可調啊……

高平陵事變後,桓範跟曹爽說,你要挾持皇帝到許昌,召集兵馬討伐司馬懿。曹爽不聽,桓範罵道: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為何生下三個兒子,竟如蠢豬笨牛!

要我說,桓範也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司馬懿政變,除了桓範投了曹爽的票,還有誰支持曹爽?


這場政變的關鍵,跟智謀和決心沒關係。雙方比的是硬實力,比的是誰能得到最多的士大夫的支持。

曹爽有多少人支持呢?

嚴格意義上講,除了桓範投了他的票。其它的人都在那裡裝傻充楞,好像政變跟他們沒關係一樣。

桓範以身家姓命投了曹爽這一票後,當時就傻眼了,因為除了他以外,就再也沒有別人響應了。桓範當時就輸紅了眼,所以他才上竄下跳的激勵曹爽,讓他一定要賭到底。

問題是,只有桓範一個老匹夫支持自己,曹爽為什麼要拿身家姓命去賭呢?(如果當場有六七個士大夫同時支持,情況說不定就不一樣了。)


可即便是有人支持,曹爽就一定能帶著皇帝跑路到許昌?

司馬懿多次領兵,都是自己親自帶,連徵王凌這種小角色也是自己親征。曹爽想跑路,司馬懿會傻乎乎的待在洛陽讓他跑?司馬懿在軍隊裡威望,一呼百應,況且還有太后的支持。調動洛陽禁軍追殺曹爽,分分鐘的事。追上了必然是砍死……

就算曹爽能逆天的把戰馬集中起來,帶著皇帝急行軍,趕到了許昌。問題是,許昌是誰負責衛戍的?許昌難道就是由曹爽的死黨們控制的嗎?

前面也說了,曹芳跟曹爽有矛盾。曹芳當時已經大婚,按正常來說早就該親政了。而曹爽卻遲遲不還政。司馬懿政變,曹芳當時居然不發一言,傻子都看得出來,曹芳心裡面巴不得司馬懿和曹爽最好鬥得兩敗俱傷。


而許昌的衛戍負責人毋丘儉,是魏明帝曹叡的東宮舊人。說白了,他才是皇帝真正的嫡系死黨。司馬懿和曹爽在毋丘儉眼裡,都是亂臣賊子。後來司馬師廢了魏帝曹芳,毋丘儉毅然舉兵勤王,鐵桿的曹芳擁護者。

曹爽就算再傻也知道毋丘儉的政治立場,如果跑到許昌,毋丘儉擁護曹芳清算自己。把自己作為跟司馬懿談判的條件,兩邊再一拍即合殺了自己,那自己才真叫蠢豬一頭,主動往火坑裡跳……



況且,曹爽每次迫害司馬懿,這老傢伙都樂的屁顛屁顛的,一點尊嚴和原則都沒有。司馬懿用自己的行動,欺騙了包括曹爽,欺騙了所有人。讓他們以為自己是一個很軟弱,有信用的人。

司馬懿先是派尹大目、陳泰去說降曹爽,接著又讓蔣濟親自寫書信給曹爽,說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了,絕對只要兵權,不要性命。這三個人的態度,是關鍵的關鍵!曹爽可以不信司馬懿,但這老幾位說話,曹爽是信的。

尹大目是殿中校尉,天子身邊的人;陳泰是陳群的兒子,大士族;蔣濟那是四十年前就跟孫權斗的老人了,現任太尉。這些人都來給司馬懿作保,意思很明白:現在不是你跟司馬懿的矛盾,是你跟我們所有人的矛盾。你不聽,非要跟司馬懿打,就是跟我們打!



曹爽畢竟是官二代出身,面對這種打起來未必能贏的戰爭,他會怎麼選?選擇投降,不跟司馬懿死磕,原則上沒有什麼問題。他只是忽略了司馬懿家族臉皮厚度與狠毒程度,那些給司馬懿作保的人也忽略了司馬懿的臉皮厚點和狠毒程度。


Mer86


曹叡死後,兩人輔佐年幼的曹芳即位。剛開始曹爽由於資歷淺,沒經驗,處處都尊司馬懿為上,兩人合作還算愉快


海之聲助聽器西安旗艦


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是司馬懿對曹魏的一次絕地反擊。此事變之後,曹魏勢力雖有幾次反擊,但於事無補。終於在公元266年,被司馬家代魏而立。在此期間,263年滅蜀漢。代魏後,280年滅東吳,三家終歸晉。但僅僅37年後,西晉八王之亂後就滅亡了。

魏晉南北朝的這種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事情特別多,這現實背後有著不同於表面的東西在起著作用。高平陵之變看似司馬懿與曹爽的對決。事情發生時但曹爽和曹芳在外,居然沒有一點辦法,灰溜溜回來投降;這充分顯示出曹魏勢力已經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已經不是所謂的好人壞人什麼的故事,也不是什麼曹爽排擠大臣、眾叛親離的故事。這背後的故事是中國統一之難。君主專制和皇權的單薄的矛盾,自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開始,集權裡於中央已是趨勢,但這之中的道路卻迂迴曲折。

皇權看似威嚴不容侵犯,但實際上呢?君主是一個人而已,他必須依靠一定的人去管理。具體到中國,中國太大,實際上依靠的就不是個別的人,想長時間、有效力管理這個大國家,就必須依靠一大批人,這一大批人就是中間層次的人。皇權控制的只能是管理這中間層次的人,皇帝不可能去直接管理一個村莊。皇帝依靠什麼人?這就是中國朝代變換的核心問題。秦二世而亡,依靠僅僅是秦始皇的個人威力,始皇一沒而秦亡,時間短很多事情沒有暴露。而西漢開國到東漢滅亡前後有四百年,在這長時間跨度裡,充分暴露了皇權的單薄,西漢初年,劉邦一死,皇權就落入呂后和諸呂之手先後達十多年。後在西漢開國元勳抵抗下,才得以滅掉諸呂,開拓出西漢初年文景之治。在這之就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突顯出地方豪強勢力對中央的威脅。經漢初的文景之治,輕徭薄役、休養生息後,財富積累過程中,地方經濟勢力逐步做大。部分商業勢力開始影響帝國政治形態,漢武帝時期的鹽鐵論,遷豪強於邊塞等措施,有打擊匈奴的作用,也有限制地方豪強的目的。但這些僅僅治標不治本,經濟的總是發展,財富總歸要積累,地方的勢力一定會抬頭的。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大統一、長時間的大王朝,應付這些問題是歷史上沒有的。可以說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如何控制這些地方勢力。漢武帝后,西漢多有幼帝登基,這不免又增加了皇帝的不穩定性。西漢統一的王朝在這時還沒有太好辦法去管理這些,從官吏來說,自然而然直接採取了薦舉法,以及以後的察舉法,這類辦法太依賴於當事人的操行了。最後這些都受制於地方豪強勢力,被門閥士族把持。等於帝國被這些人控制了。漢武帝獨尊儒術策略是對的,錯的是方法,應該是如何利用儒家形成思想上統一,保證意識形態的上的統一,來維護國家統一。但在實行過程中,儒家有其道德上追求,一直有想恢復周禮,以德治國等不切實際理念。王莽篡漢的理論基礎就是禪讓和以德治國的理論。這也是曹魏代漢,司馬代曹魏的理論基礎。

但高平陵事變已是玄學興起,玄學興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治國理政的虛幻性和不切實際,在經過西漢東漢的獨尊儒術後,士大夫們思考中感覺到了儒家的道德的虛幻性,反思中,走到另一個極端,玄學興起背後經濟原因是門閥士族的興起和穩固。這一切的都表示從思想上,政治上,經濟上,帝國均處於分裂的事態中。皇權此事只是一個符號,被迫依附於某個勢力。從西漢漢武帝后,匈奴等外患消失後,地方勢力開始興起後,皇權就開始受制於,外戚、宦官、太后。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皇帝沒有依靠,依靠任何一個勢力,這個勢力最後都會在宮廷鬥爭中壓制皇帝。東漢更不要提,除光武帝和他兒子漢明帝還能控制一下,以後諸帝大多幼齡登基,受制於太后外戚,為反抗不得已重用宦官。東漢就這這樣連皇帝都無法平衡,地方豪強就逐步和儒家大族合一形成了門閥士族。完完全全控制了中層以下地方政治形態。

高平陵事變時,有人說曹爽幹嘛不帶著曹芳脅天子以令諸侯啊,幹嘛投降啊。這是高看曹爽了,當時曹魏勢力為防止出現漢朝的弊病。防宗室、外戚、太后、宦官等,弄的曹魏才從220年到249年才三十年時間裡,曹魏勢力沒有了任何助力和依靠,只能被騙投降,然後司馬懿為絕後患,只有誅殺曹魏勢力。誅殺曹魏勢力只是漏出司馬家的膽怯,司馬家也是沒有依靠的。

從當時的政治形態看影響統一的是門閥士族勢力,任何一個朝代想長時間統一,必須要想法剷除門閥士族對地方政治形態的把持,不如此則國不可久也,司馬家沒看到這一點,僅僅37年後,西晉就滅亡了。東晉也是在,南下士族和本地士族的爭鬥中搖搖晃晃維持了一百多年,最後滅於北府兵的劉裕。


沙中土大溪水


我想主要有幾點原因:

第一: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同,曹芳不同於漢獻帝,漢室疆域廣闊,統一局面上百年,天子權威深入人心,而曹魏立國至今不過幾十年,社稷不穩,人心雜亂。曹爽沒有把握地方武裝能同仇敵愾,一致對付司馬懿,到最後反而作繭自縛。

第二:曹爽一黨的家眷都在洛陽城中,他們若真的擺上檯面和司馬懿較量起來,其家眷必被司馬懿殺害。

第三,曹爽是個紈絝子弟,也就是個富二代,他不想也不敢承負高風險,就沒想過要和司馬懿爭個你死我活。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桓範勸說曹爽把天子劫持到許昌,然後調集各路大軍征討司馬懿。但曹爽猶豫不決,他擔心一旦失敗就沒有退路了。曹爽是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的人,他對未來根本就沒有任何規劃,所以桓範才大罵他說:“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怎麼會生下曹爽這樣豬狗不如兄弟呢?沒想到因為輔助你們,自己還要被滅族。”

第三司馬懿深藏不露,偽裝太深,當年太祖曹操就被其矇騙了,何況曹爽。包括曹爽在內的人,都沒想到司馬懿這麼能裝,敢於背信棄義。其實這是司馬懿蓄謀已久,矢勢待發的一場政變。


小葉觀天下


兩點原因:

第一,曹爽是個貪生怕死之人,他就沒想過要和司馬懿爭個你死我活。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桓範勸說曹爽把天子劫持到許昌,然後調集各路大軍征討司馬懿。但曹爽猶豫不決,他擔心一旦失敗就沒有退路了。

拖了半晚上後,曹爽把刀扔在地上表示:“即便向司馬懿投降,自己也還能做個富貴人家。”恰好,司馬懿也指著洛水發誓,不會殺曹爽,於是蔣濟就寫信勸說曹爽,表示司馬懿只會罷他的官,不會殺他,只要他交出兵權,就能保全榮華富貴。曹爽一看蔣濟都這麼說了,就果斷投降了。

本質上,曹爽是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的人,他對未來根本就沒有任何規劃,所以桓範才大罵他說:“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怎麼會生下曹爽這樣豬狗不如兄弟呢?沒想到因為輔助你們,自己還要被滅族。”

第二,包括曹爽在內的人,都沒想到司馬懿如此兇殘,敢於背信棄義。高平陵事變事發偶然,在此之前,司馬懿一直韜光養晦,從他過往的經歷看,也不是多麼殘暴無情的人。並且事變爆發以後,司馬懿還指著洛水發誓,表示不會殺曹爽,以此取信於蔣濟。

所以,當時包括曹爽在內的所有人,都以為曹爽投降以後,無非喪失軍權,當個富貴人家罷了。但誰都沒想到,司馬懿很快就背信棄義,直接誅滅曹爽三族,這是包括蔣濟在內的人都未曾料到的。

曹爽不過是草包罷了,他更無法預料到司馬懿可以如此不講信義,可以做到如此絕情。事變爆發後,曹爽就做好了投降的打算,他不是一個願意拼命的人,但遇上了一個無所顧忌,背信棄義的人,他怎麼可能將牌打好?


司徒伯雷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長了一點,先首其父曹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古話說養子不教父之過,作為貴族,權臣的曹真從小對其子缺乏了必要的教育,鍛鍊,與某些女人對子女溺愛一樣,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結果培養出的是一株溫窒裡禾苗,放在大自然裡就不能適應環境,更經不風吹日曬的考驗。曹爽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公子哥們,平時只知吃喝玩樂,根本不懂政治是什麼東西的人。二,曹爽也是一個利慾薰心,對曹魏政權和對自家一脈的極端不負責的表現。古語云知子莫若父,曹爽是一個怎樣的人,其父應該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吧。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曾對諸葛亮說,劉禪如果不可輔,丞相可自取之。這是劉備的肺腑之言,更是對劉禪的一種保護措施。曹真只想他曹氏一脈高官厚祿永世有人接班,永保富貴,而忽略其子不屑。其結果是害了兒子們又害了曹魏政權,如果曹真具備一點劉備的智慧,不讓兒子們出仕,在家經營農業生產,其子孫就沒有夷滅三族的下場。三,魏.明帝曹睿也有失察之過,曹爽和曹睿自小時侯關係就很要好,他對曹爽應該是有一定的瞭解,不該以感情代替智慧,用綿羊對抗老虎。曹爽的失敗既有天意也有人為的因素,說天意是司馬懿是從曹操時起至曹芳共歷四代人,在這四代人時期司馬懿也一直是在政治上,軍事上的重要人物,僅在曹芳時受到打壓,許多比司馬懿年輕的重臣都早死,單單隻留司馬懿獨活在世上,這就是上天對他是垂青,而曹魏皇族內部不相容也有利於司馬懿的野心澎脹,自曹丕登帝后,對自已的兄弟們無情打壓,不相信自家兄弟,致使以後皇族勢力日益單薄。而曹爽不敢反擊司馬懿的政變,固然有他懦弱怕事有很大的關係,其他因素也不利於曹爽,那就是司馬懿是身歷四朝的政治,軍事上的老手。而曹爽是一個沒有政治經驗,沒有軍事閱歷的後起之輩,怎能玩得過司馬懿呢,不如順從司馬懿也好做個富貴翁,何況還有司馬懿信誓旦旦的保證。哪知曹爽估錯了司馬懿,結果曹爽一門被滅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