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徵文薦讀:檢察人的中國夢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荐读:检察人的中国梦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荐读:检察人的中国梦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荐读:检察人的中国梦

檢察人的中國夢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荐读:检察人的中国梦

萬曉紅

1992年我從學校畢業,分配到原陶樂檢察院工作,歷經陶樂撤縣中衛設市,我從寧夏東北的小縣調到寧夏最西的中衛市工作,26年的檢察工作經歷,使我對檢察工作有著深厚的感情,今年恰逢檢察工作恢復重建40週年和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也說說我的檢察夢。

剛步入檢察院工作,最難忘的是軍綠色的檢察制服。從上班的第一天起,我渴望穿上軍綠色檢察制服的心情難以言表,這種渴望就是從一名學生轉變為檢察人的初夢。初入檢察院工作,當我真正穿上檢察制服,作為書記員製作第一份調查筆錄的情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第一次下鄉開展調查時,筆錄抓不住重點,加之不接地氣,筆錄中口語化太多,使筆錄基本上無法使用,一份筆錄讓我變的沒有自信;從那一刻起,使我真正懂得從學生生涯進入職業生涯,人生的旅途才剛剛開始,懷揣夢想的學子正式轉變為檢察職業人員,實現了步入職場之夢;隨之帶來的是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有夢想,僅憑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無法滿足現實工作需要,向實踐學、向老同志學,樹立終身學習,才能實現理想的發展需要,使我對檢察工作有了更深的詮釋。

無論是職業生涯,還是學習生涯,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家庭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有很多挫折困難。從事檢察工作以來,我對“挫折、困難才能成就人生”這句話的理解,也是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中逐漸加深。馬海德是個外國人,是在戰爭時期到中國來,支援中國,在文革期間靠邊站,被打倒,住牛棚,被誣陷是間諜。可他什麼話都不說,到文革以後恢復他的名譽,恢復他的工作,他自己講“我相信中國共產黨”。步入檢察職業生涯的我,無論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我時刻不忘馬海德的這句話,我也在歷經挫折中越來越堅信“選擇了檢察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忠誠,選擇了忠誠就選擇了良知,選擇了良知就得守護公平正義”,這也是我對檢察職業的信仰。

我也辦過案件,辦案中也時常遇到過利益攸關人的威逼利誘、拉攏腐蝕。每當遇到這種情形,就會讓我想起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就是在成長中堅定信仰、堅定信念中,我沒有走錯人生最關鍵的那幾步。隨著從事檢察工作的閱歷一年一年的增長,看到和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越,使我更加堅定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日益完善,信奉憲法至上的法治理念,崇尚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敬重每個生命的平等、價值與尊嚴;堅定與法同行的職業信念,不畏強權,不倚權濫權,在執行、適用法律過程中保持對法律的絕對遵從和檢察職業良知的堅守。守住法律權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以身作則、忠於法律、捍衛法律,嚴格執法、敢於擔當、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法,磨練“剛正不阿、不畏權勢”的秉性,養成“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精神,以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撐起一片公平正義的天空,努力讓老百姓從司法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就是26年我作為一名檢察人的中國夢!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荐读:检察人的中国梦

End

中衛檢察第223期

供稿 | 萬曉紅

中衛檢察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聽說

有趣的人都關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