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新四軍:一共出了多少位開國上將?


傅秋濤:1907-1981,湖南平江人。 抗戰爆發前,他長期在湘鄂贛蘇區工作,為這個根據地的最高領導人之一。抗戰中,所部被改編為新四軍的一個團,他改任為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兼任第一團團長。 皖南事變爆發了,他時任新四軍皖南第一縱隊司令員,突圍出來以後,改任為新四軍第7師副師長。抗戰結束後,他擔任過山東軍區副政委。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官至軍委人民武裝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管理民兵。

葉飛:1914-1999,出生於菲律賓,祖籍地為福建南安。 抗戰爆發前,他是閩東蘇區的負責人之一。抗戰中,所部被改編為新四軍,他改任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 皖南事變後,他改任為新四軍第1師第1旅旅長,於1945年升任為師長。抗戰結束後,一直在華東系統,先後擔任過縱隊司令員和兵團司令員。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長期在福建省和福州軍區擔任領導職務。

張愛萍:1910-2003,四川達縣人。 抗戰爆發前,他在彭德懷的紅3軍團擔任過師政治部主任。抗戰中,他率部開闢了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先後在新四軍第3師和第4師擔任過旅長、副師長、師長。抗戰結束後,他在華東組建了華東海軍部隊。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擔任過國防科委副主任、主任,官至國務委員兼任國防部部長。


劉震:1915-1992,湖北孝感人。 抗戰爆發前,他一直在徐海東麾下,擔任過紅15軍團某師政委。抗戰中,他來到了蘇北地區,長期擔任新四軍第3師第10旅旅長。抗戰結束後,他率部來到了東北,擔任過縱隊司令員,後來改為兵團副司令員兼任第39軍軍長。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長期擔任空軍副司令員。後來改任為新疆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韋國清:1913-1989,廣西東蘭人。 抗戰爆發前,他來自於紅7軍,曾經在陳賡的幹部團擔任過營長,參加了長征。抗戰中,他來到了華中,曾經擔任過新四軍第4師副師長。抗戰結束後,他改任為縱隊司令員,官至第10兵團政委。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長期掌管廣西的黨政軍大權。後來,改任為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官至總政治部主任、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賴傳珠:1910-1965,江西贛縣人。 抗戰爆發前,他曾經擔任過陝甘寧省委軍事部部長。抗戰中,他曾經長期擔任新四軍參謀長。抗戰後,他來到了東北,先後擔任過6縱政委、第15兵團政委。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擔任過總幹部部副部長、北京軍區政委、瀋陽軍區政委。


洪學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 抗戰爆發前,他曾經在川陝蘇區擔任過軍政治部主任。抗戰中,他來到了蘇北,長期擔任新四軍第3師參謀長,為黃克誠師長的得力助手。抗戰後,他來到了東北,擔任過縱隊司令員、第43軍軍長、兵團副司令員。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擔任過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80年代,他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再次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後來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

鍾期光:1909-1991,湖南平江人。 抗戰爆發前,他擔任過湘鄂贛軍區的宣傳部部長。抗戰中,先是在新四軍第一團擔任政訓處主任,後來升任為第1師政治部主任。抗戰後,他擔任過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曾經擔任過軍事科學院副政委、軍事科學院顧問。

嚴格意義上來說,抗戰期間,新四軍一共出了8名開國上將,分別是:傅秋濤、葉飛、張愛萍、劉震、韋國清、洪學智、賴傳珠、鍾期光。 至於抗戰結束後,劉震、洪學智、賴傳珠這三位將軍離開了新四軍,去了東北戰場。此後,又有幾個未來的上將來到了新四軍,分別是:宋時輪、唐亮、賀炳炎、陳士榘。 第三野戰軍是根據新四軍主力和八路軍山東軍區一部改編而成的,後來出了10位上將,除了許世友和王建安,都來自於新四軍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