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爲什麼還打不贏日本?

小丸子的囧事兒


甲午戰爭中國輸給日本,當然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最不靠譜的就是所謂的中國當時的GDP仍然是世界第一,卻輸給了日本這種說法。

第一,晚清的時候,中國還是個農業國,GDP根本沒法統計,都是後來那個大忽悠歷史學家估算出來的,很不靠譜。什麼宋朝的GDP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二,晚清GDP世界第一,是日本5倍,都是那個估算出來的結果,看看就行了,不要當真,當真你就輸了。

第二,GDP作為國民經濟統計方式,是以發生交易為前提的,但是在晚清的時候,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還是農民,農民的大部分日常生活物資是自給自足的,根本不通過市場進行交易,怎麼統計到GDP裡去?

第三,GDP統計數據能夠非常準確可靠,這需要極高的國家能力,要具備現代國家的基本能力才能做到,晚清時候的清政府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實際上,現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中國各級政府都有專門的統計機構,數據也經常不可靠。

第四,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已經是大體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的國家,而中國依然是農業國家,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不是量的層次的差別,而是質的層面上的差別。就好比中國還是一袋子土豆,日本已經是一把尖刀了,怎麼對抗?

第五,海軍層面,雖然北洋艦隊當時的裝備水平比日本實際上要高,號稱亞洲第一,但是北洋水師的編組、訓練和指揮水平還沒達到工業化軍隊的水平,而日本的軍隊經過明治維新之後的改革,已經具備了處級的工業化軍隊的水平。

第六,陸軍方面,日軍已經進行了近代化改革,從編組、訓練到指揮體系和戰術思路,都已經進入現代軍隊的水平了,而清軍當時的主體,也就是淮軍,還拖著長辮子,完全沒有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

第七,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國力上升和發展的階段,生機勃勃,而中國當時正處在清王朝的末期,一派腐朽沒落的氣息,不思進取,而且還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權力鬥爭,根本沒有能力動員更多的國家資源來進行一場關乎國家命運前途的戰爭。

第八,中日雙方當時對戰爭的影響的認識也不在一個層面。日本很清楚,就是要通過擊敗日本,獲得東亞地區的霸權地位,和列強平起平坐,向大陸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清朝方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和準備,更沒想過這場戰爭的失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蕭武


晚清的GDP大而不強,之所以打不贏日本,原因如下:

(1)政治腐敗

日本明治維新,是從政治、法律到經濟,到軍事的全方位“現代化”(歐美化),發展民智,全體國民民智民氣,總體上而言上個新臺階,強而有力。

反觀清政府,還是一人在上,萬萬人在下的落後封建時代,整個國家一群庸碌政府官員帶著一群大部分是文盲的國民,可見國家的綜合實力並不高,實力並不強。

(2)經濟欠發達

雖然晚清的洋務運動,讓中國的民間經濟,市場經濟有了一個發展,但總體而言,中國當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反觀日本,日本明治維新後,鋼鐵,採礦,軍工等行業迅猛發展,工業實力總體強於中國。中日兩國之間呈現的競爭是:一個逐漸先進發達的工業國,對落後農業國的PK,中國並不佔優勢。

(3)軍事士氣與實力

晚清政府訓練海軍,但總體而言,除海軍外,晚清的陸軍、軍備等還處於傳統冷兵器時代水平,打法戰術還是偏於傳統。

反觀日本,積極師法歐美。在1905年,日本大敗沙皇俄國,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日本人藉機奪取了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這為數十年後918事變也埋下了炸彈)。

中國雖然有了北洋水師,但總體受制於整體政治、軍事實力的軟弱,但並不佔優。

中日之間關於那幾十年的歷史,已經有了太多的結論,這裡不用再贅述。目前,中國GDP雖然已經是日本的3倍多,但離又大又強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在經濟,科技,軍事,人文等方面全面碾壓日本,這是日本現在還在“不爽中國”,膽敢挑釁的原因。

歷史是面鏡子,他不是過去,如果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並採取切實行動,歷史還會重演。


北京不冷東京熱


首先,晚清GDP根本不可能是世界第一。19世紀末並沒有GDP的精確統計,就算有,晚清以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就算有再多人口,怎麼去跟歐洲的工業強國比GDP?一個工人開動機器,GDP產值要多少個農民吭哧吭哧刨土你知道麼?拿賠款的能力來說,法國1870年普法戰爭打輸了,賠款50億法郎,這個錢比幾十年後清政府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賠款加起來還要多!而法國人只用了3年就還清了,然後就開始打中法戰爭了!而滿清呢,辛丑條約還了幾十年,到抗戰時期,南京都給人屠了,蔣委員長還在給日本鬼子還庚子賠款呢。你說滿清GDP世界第一,這不是痴人說夢麼?

其次,滿清GDP雖然比日本要多,但GDP本身只是經濟能力的一個參數而已。經濟本身狀態是否健康,能夠提供給政府多少財政,以及政府如何分配這些財政,這才是關鍵。滿清政府的一貫低效,使得他們能從龐大人口基數中獲得的稅收相當有限。即使這些稅收,也在臃腫的官僚結構、腐朽的旗人制度和奢侈的皇家生活中消耗了。當日本天皇夫婦帶頭捐款造軍艦的時候,慈禧太后在用海軍衙門軍費修頤和園。更悲催的是,老佛爺並沒有挪用海軍經費,這筆錢本來就是地方孝敬老佛爺過生日的,只不過走海軍衙門的賬戶罷了——大清海軍自身根本沒什麼預算。

最後,即使獲得了同樣多的錢,戰場結果也要看很多其他因素,如誰的將領和士兵更勇敢,誰的裝備更先進和實用,誰的指揮更出色,誰的戰鬥準備更充分,誰的戰略戰術更正確。這些,很遺憾,滿清也都不佔上風,甚至有明顯短板。

綜上,滿清輸給日本是毫不奇怪的。


巴山夜雨涮鍋




當然,這說白了就是一個富國和強軍的辯證統一關係。我們說富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強軍也非常關鍵。二者不是對立矛盾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我們經常拿晚清做例子,是啊,提起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就非常生氣。當然了,這段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所以我們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能讓這悲慘的歷史重演。

晚清的GDP位居世界前列,可就是這樣,竟然被日本所侵略。原因很多。武備廢弛,是啊,當時雖然晚清比較富有,但是軍隊在幹啥,將領又在幹啥。當時有這樣一個說法,騎兵沒有馬,水兵不下水。當戰爭來臨的時候,水兵竟然僱傭漁民打仗,騎兵竟然臨時買馬。



不僅如此,上層統治者昏庸,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要是真打,就一致對外。不要明明想打,但是意志又不堅決,就是想打一下看看具體情況。覺得打不過就和談,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看著這些條約,我就心痛。


一個泱泱大國,竟被這些彈丸小國欺負的一點脾氣沒有,大國的尊嚴何在。幾十萬的軍隊竟然擋不住幾萬軍隊,軍隊的尊嚴何在。銘記歷史,就是讓我們以史為鑑,防止重蹈歷史覆轍。

因而,我們不僅要講究富國的重要性,也要強調強軍的重要性。不然,雖然你富有,但是你保護不了你的勞動果實,那一樣沒用。


阿爾法軍事


對這個問題,如果我反問一句:5個美少女體重遠超過1個壯小夥,如果打架,5個美少女能否打得過1個壯小夥?同樣道理,GDP世界第一,是否意味軍事實力世界第一?須知,按照梁啟超的說法,中國是個“老大帝國”:一是“老”,二是“大”。1個耄耋老人,能夠打得過生長髮育期的壯小夥嗎?

晚清中國所以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概括而言,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日本的“東洋道德,西洋技術”和晚清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形似而神不似,兩者存在本質差別。因為,日本堅持的是東洋“道德”,在體制上仿效西方,特別是以德國憲法為藍本,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晚清則強調的是“中國體制”,即“祖宗之法不可變”,以致改革一次次失敗。

第二,國家戰略存在明顯差異。明治維新元年,睦仁天皇就接受臣屬建議,注重“海防”,敕令發展海軍。1993年,天皇拿出內廷30萬銀兩用於發展海軍,並要求官員捐出1/01的俸祿用於海軍建設。因此,甲午開戰時,聯合艦隊的實力已超過北洋水師(稱北洋水師甲午開戰時“亞洲第一”純屬以訛傳訛)。晚清政府則因為忌憚沙皇俄國對中國疆土的覬覦,始終重視“塞防”,1886年後將1/3建設海軍的經費挪用於塞防。

第三,日本殖產興業貫徹“官不可與民爭利”的方針,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很快實現了工業近代化,而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則奉行“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方針,以致權錢交易,賄賂公行,軍需造假,腐敗遍地。

如此,焉能不敗?


馮瑋


還是從經濟的角度簡單談一下吧,首先對於GDP的測度問題,暫時擱置不議,大部分都認為晚清GDP是第一,不加以多說,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為什麼晚清空有經濟總量,實力上卻輸給小國,我認為重要的有兩點。

一、人力資源水平和結構不足

這一點很關鍵,放到近現代人口基數大不一定就是強國,反倒是人口的結構更重要,這一點怎麼理解呢?一個國家有多少科學家、工程師、經濟管理人才才是決定一個國家上限的因素,當時的英國、日本之流,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人均文化水平,各行業的人才技術工人遠遠勝於我們,更何況我們的人才大部分只會四書五經,這樣對比就非常可怕了。我們對比下蘇聯,最信服的理由也無過於計劃經濟疏於各行業人才的培養,一個大國的運行,沒有好的經管人才,不大懂得生產、財稅、貿易,最終國家崩塌了,與此類似晚清亡了也就不足為奇了。還有一個例子,由外國人負責的關稅反而收入更高,更加廉潔高效,成為清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科學家改變世界,金融大佬狙擊一個國家已經不足為奇了,這些都充分說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圖為英國人赫德,掌控晚清關稅近50年,為清朝海關總稅務司。

二、經濟結構不合理

當時的工業國,鋼鐵產量,技術水平和設備,棉紗採用機器生產,交通方式也進行過革新,整體經濟結構優於晚清,效率和附加值更無法同日而語。中國的產品是農副產品,手工藝品,農業國對戰工業國,經濟結構上低一個層次

三、當代應該吸取的經驗

我們應該進一步調結構,提質量,十九大的報告做了很好的說明,我們可以放棄一定的增長,致力於經濟增長的質量,綠色生態發展。同時成為製造業強國,跟上工業4.0的發展步伐。同時鼓勵技術創新,減少對外國的依賴,改革促發展,建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

當然,從小農經濟、清無能、文化自大、軍事實力等角度歸納也都不無道理,只要有新思路新啟發,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就是好的答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一起討論這個話題。


凱恩斯的貓


晚清雖然積貧積弱,與歐美列強相比,經濟規模不一定是世界第一,但是清朝整體規模是必然強於日本的,強於日本五倍甚至更多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兩國交鋒,經濟規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決定成敗走向。

清朝與日本的戰爭,可以類比明朝與後金,也可以類比金國和蒙古。在明朝末年,明朝的經濟規模以及整體實力,毫無疑問遠超後金,但明朝在遼東也屢敗於後金,為何?


而金國與蒙古,則差距更大了,一個是百年大國,根基深厚。另一個是剛從草原部落形成的國家,以遊牧和劫掠為主,經濟文化完全與金國不在一個層次,但金國不也同樣完敗於蒙古?

因此,清朝與日本也是同樣類似情況。決定清朝與日本成敗的其他因素,還有王朝的意志,還有戰略佈局,還有將帥,還有內部團結等方面。很顯然,清朝在這些地方都是欠缺的,而恰恰這也是致命的。

實際地說,清朝與日本的衝突,以甲午為例,當時清朝很多實力都是強於日本的。除了經濟規模,軍備、支援能力、國際聲望等多方面,清朝都強於日本。正常的情況下,以清朝的規模是不可能敗給日本的。


然而恰恰,清朝就是失敗了。與其說清朝敗於日本,不如說清朝敗給了自己。當清朝與日本爭端已經如火如荼的時候,清朝皇家依然還是該幹什麼還幹什麼,絲毫沒有把這個戰爭當成什麼回事。

另一方面,清朝將帥失察,比如前方統帥葉志超,望風即逃,未敗已敗。戰爭結局未定而主帥一逃再逃,導致朝鮮失陷、國門大開,軍隊意志跌入谷底。還怎麼打?

而背後的各方大臣,未打仗的盼打仗的失敗,也好藉機彈劾對方。至於打仗的,寧願一旦交戰就逃,也要保存實力。後備方面,諸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相隔不遠的南洋水師不僅保持隔岸觀火的狀態,還樂見其亡。

如此種種,清朝焉能不敗。


蘇綻


一篇文,戲說盡中日千年史。

話說從古開始,地球村東北口就有一對冤家,相愛相殺幾千年。

左邊是壯胖子,一直非常闊氣,塊頭大不說力氣也大(中國)右邊是矮瘦子,祖上是壯胖子家出來的(徐福東渡)因胖子家人和瘦子家第一代人結合,就成瘦子家(日本開化建國)

可那時候得瘦子家在地球村算奇葩。矮就不說啦,還比較,挫也不怪他們,還很落後(都矮,封建制不健全,結繩記事)

於是他們看隔壁胖子高高壯壯,有文化,人有帥,就尋思著,得去找胖子家借個種,要不咋整啊,後代一直矮,怪我咋搞(遣唐使淵源)


可是胖子家不願意,你說借就借,我不答應。瘦子一看,咋的我送你還不要。

壯胖子也有苦難言,你妹的,不看看你家女眷啥模樣,全一米四,還黑牙白麵,半夜起來,能把人嚇死(古代日本習俗以黑牙白麵為美。黑牙用墨魚汁染色,白麵就是粉底)

瘦子家一聽不樂意,我醜我整容不行嗎

於是就盯上,家門口棒子家,棒子家是全地球村第一號整容大國,所有女眷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讓瘦子家眼熱不已。棒子家自古都是胖子家小弟,因為大棒子掛啦,正鬧分家,二兄弟打的沸沸揚揚。(百濟新羅戰爭)瘦子就尋思著,他們分家,我就拉一個打一個,打完整個容,再去胖子家。嗯嗯,就這樣辦。

於是棒子悲劇啦,右邊瘦子家搶劫,要求整容,左邊兄弟鬧家務(百濟新羅內戰)左右折騰眼看就要玩球,沒辦法只能去胖子家求救。

小弟找到胖子家家主。唐老爸:大哥我家快塌啦,左邊兄弟要分家,右邊瘦子要整容。撐不住,你老說咋辦,末了還咋吧咋把小眼睛,神秘的說:你不幫我,我家就再也不往你東西啦。(新羅求救唐朝)

唐老闆一聽,龜兒子滴要挾我。又轉頭看看後宮那各個都很漂亮滴女生們。嘆口氣說,哎呀媽,媳婦家事情還是幫下忙吧。再說瘦子這傢伙真討厭,我不要他送,他就這麼折騰我媳婦家,叔叔可忍,嫂嫂不可忍。於是,就派兵出征,和棒子家一起吧瘦子狠狠收拾一頓,順便還吧鬧家務的棒子給幹翻,棒子再次有啦一個完整的家

(唐日白江口之戰)

這瘦子家也悲催,本想曲線救國,整容求送,以求改良,沒想被打這慘,沒辦法,又不甘心,只能委曲求全,找胖子家唐老闆談。

瘦子家代表:唐老闆,你看吧,其實咱們祖上是一家(攀親戚)秦老闆在時候,你家人來我家,才有的我吧,我家這麼窮,你不能不幫忙啊(說難處)我就想,你給我家留點好種子,我送你,你不要是不是太傷我自尊啦。

唐老闆:內心os這傢伙腦袋有病啊,看來東西很多,算啦算啦,提點要求讓他送來得啦,反正做雜事差人。

我說瘦子,咱是有點親戚關係,可是你那啥,也太嚇人,要來可以,牙齒不能黑,臉上粉別抹啦。


我這裡啥崑崙山人,阿拉伯人,歐洲人,波斯人都有,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國際化的唐帝國)

瘦子一聽:心裡舒服啦立馬說,唐老闆,我這就讓他們回去洗牙,洗臉,養的白白胖胖的,再送來吧(日本遣唐使)

於是一批又一批,瘦子家人遠渡重洋,來中華家唐老闆家。這一送就幾百年直到種花家宋老闆時候都在送。(唐宋時期,遣使不斷)

時間又過幾百年,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直很壯很強大的胖子家劫難不斷,有個叫蒙古的來宋老闆家打砸搶燒一通,吧宋老闆家底折騰的乾乾淨淨。


好不容易出個朱老闆,將蒙古趕跑嘚瑟沒幾年,還沒恢復,就被瘦子欺負到門口來啦。

起因又是棒子。不過這次棒子家沒內亂,瘦子家也不來學習滴,他是來搶劫。

同樣的劇情又一次上眼,棒子來朱老闆家求助,朱老闆看看後院那些美女,又看看窮兇極惡的瘦子家。心理忒不是滋味。

沒心os:個狗的瘦子翻臉不認人不說,還敢打我家後院主意,先就在沿海家門口小規模鬧騰(戚繼光抗倭寇)現在又蹬鼻子上臉,不教訓你我不信朱。



於是,又一次三國大戰開始,壯胖子帶領棒子又一次吧瘦子打倒(萬曆 援朝逐倭(日本)之戰)

因這一戰,元氣大傷老朱家也開始漸漸落敗,家裡鬧矛盾不說,還經常出點么蛾子,今天房頂踏啦(內亂),明天田地沒水(天災)總之是麻煩事沒斷過,最後被北方來的小偷給偷啦家(滿清入關)清老闆上臺。

種花家朱老闆倒黴,清老闆上臺。

這清老闆又是一個傻佬冒,除種田還不錯(人口大爆炸)別的不咋地,靠和別人家結婚得到的嫁妝(西藏蒙古融合)還有和人打群架(準格爾臺灣)一不小心吃成啦個名副其實的大胖子(領土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自我感覺還良好(天朝上國)其實就是看著唬人。


他也算有點自知之明,關起門過日子。屁股對外,啥也不管(滿清閉關鎖國)

瘦子家,情況差不多,鬧騰幾百年(戰國時代)消停啦(德川幕府建立)於是也學胖子,關起門過日子。屁股對外,啥也不管(閉關鎖國)

話說:樹欲靜風不止,地球村在發展,地球村東北角卻成啦停滯狀態。

二百多年後,屁股對外的種花家清老闆,突然感覺屁股好疼,轉過頭一看,有個叫英老闆的傢伙,拿著棒子出現在門口說要做生意(第一次鴉片戰爭)

可是曾經的壯胖子,在家窩著幾百年早就成啦虛胖選手,面對拿棒子的英老闆,一頓棒子就被打爬下啦,又是送錢又是送地(南京條約)

之後就禍事不斷,英老闆這棒子讓所有人都看到清老闆虛胖現實,於是德老闆,俄老闆,法老闆全都來胖子家串門。來一次,打一頓,打一頓就搶點東西送點地(各種不平等條約)


胖子被打多了也學乖啦,開始作,今天去這家買東西,明天去哪家買東西。也有啦個不錯的棒子(洋務運動)雖然還受欺負,至少能還手啦,在家西南還打啦法老闆一頓(中法戰爭)

但是家還是那個家,人還是那些人(僅有軍事改革,沒有政治經濟文化改革)

與此同時,其實瘦子家也被欺負了,有個叫美老闆的人,帶領幾個小弟也對瘦子家一頓踢(東京灣黑船事件)

瘦子一看,媽的打我家門口,先準備發飆,再一看那鐵甲戰艦和大炮,回頭看看自己家小漁船!


不禁悲從心中來,算啦,不打啦,你是大爺於是也簽訂啦一大堆條約。

可是瘦子家和胖子家不一樣,首先家業小,其次人也少,因為人少就人心齊,於是有幾個有勢力的傢伙就一合計(長洲籓,薩摩籓為主)時代變啦,不改變會被欺負死,看看隔壁胖子那慘壯。於是橫下一條心,開始各種作,他們先是吧大老闆德川趕下臺(推翻幕府)後來又把一直都在就是沒權的董事長請出來(天皇復政)並且參考西方民主憲政改變自己的政治體制(日本立憲制度)並且在董事長領導下搞改革(明治維新)


這一通神操作下來,瘦子家突然就脫胎換骨(日本進去現代國家行列)

脫胎換骨的瘦子家,舉目四望,想著要搶點地盤啊,要不這地球村太危險咋混咧,右邊尼瑪是太平洋,太遠也沒人,上邊是海,海對岸是俄老闆家,那頭熊打不贏,還是算了,南邊是東南亞上面住的猴子雖然不咋地,可是猴子爹都好厲害(東南亞被殖民)也沒發打。

只能往西邊看,棒子家又一次進入瘦子家視野。

瘦子尋思著,就搶棒子吧,順便看看胖子有沒有啥好東西(野心開始)

於此同時,胖子家其實也不是沒人看出瘦子的野心,胖子家有個師爺李鴻章外號裱糊匠,他就對當家的清老闆 老佛爺說。


隔壁瘦子家最近動作不小,先是把老闆搞下臺,後來又是新老闆上臺,又是制度改革,又是發展工業,最近還到處買軍艦。看著目標是我們,老佛爺你要小心,給點錢我買軍艦還有炮彈吧?

我們家門口那些軍艦都十來年沒有更新換代啦啦(北洋海軍成軍於1874年後續十多年沒有新艦入列)炮彈火炮更是差勁,瘦子家火炮一分鐘十發,我們一分鐘一發真要打起來怎麼搞?(日本裝備速射炮,北洋海軍還是填裝炮)


清老闆老佛爺尋思半天:回話道,買啥軍艦,你不是說北洋是亞洲第一嗎,你不是說海防完備嗎?小瘦子算個球,沒事。(清政府驕傲自大)

再說我這快過生日啦,還是60大壽,我告訴你誰讓我不痛快,我讓誰一家不痛快(挪用軍費過生日修園子) 最後末了老佛爺還說出這麼一句話中華家現在是我們家的,我想怎麼折騰怎麼折騰,你管不著。

好吧,有這樣的老闆中華家歷史上最大悲劇終於開始。

瘦子為了和胖子家開戰在全世界不停買軍艦,原本英國有個軍艦訂單是給胖子家準備的,訂單是一艘最新型快速巡洋艦(就是吉野號)本來胖子家是準備付錢的,因為清老闆老佛爺過生日修院子花錢太多就有點拖款,瘦子家一見,這軍艦是好東西啊,於是從天皇開始全國都節衣縮食,全國人民捐錢買軍艦(日本民心齊,天皇帶頭全員支持海軍建設)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老闆變卦啦,將軍艦賣個瘦子家

拿到最新快速巡洋艦吉野號的瘦子,一看自家艦隊,突然信心滿滿,北洋海軍算個啥,沒有快速艦,沒有速射炮,除了鐵甲艦比我們強點其他都不如我們。打吧打吧!


於是吉野就位,戰爭開始,黃海開戰,大東溝海戰,平壤之戰,旅順戰役。一通cp二連擊下來。

曾經要中國開化他們的瘦子家,打敗了胖子家。

曾經要中國借種學習的瘦子家,打敗啦胖子家

曾經的學生,打敗啦自己的老師

不僅打敗啦,還在老師頭上狠狠踩啦一腳

還蔑視的說xxxx

我的戲說完啦,中日千年交往歷史就是日本偷師,偷師完啦進攻,打不贏在偷師,偷師完了在進攻,一次又一次的輪迴。

GDP不代表什麼,那是虛胖的代名詞,國家強大從來不靠GDP那只是數字。

我們該反思什麼,各位自由發揮。。。


阿斗不傻


一群蜜蜂辛辛苦苦,終日奔忙,但是忙的這些都是被自然閹割的工蜂,沒想法,餬口而已。

慈禧就是那一隻被養的白白胖胖的蜂王。

慈禧代表的利益集團,也就是滿清朝廷,是隻管交配,不事農桑的公蜂。

沙俄是熊。

日本是蜜獾。

不幹活,頭硬、皮厚,有侵略傳統。

蜜蜂創造產值,在動物世界裡是愛積蓄的典型,但不管怎麼積蓄,都是為蜂王準備的,為熊準備的,為蜜獾準備的。

大清的GDP有什麼用?一個肥肥胖胖的蜂王率領的一群被閹割的工蜂創造的再多也是給侵略者準備的。

蜜蜂是最愛搞房地產的族群。它們現在仍然信奉這個理念。

所以這是甜蜜的GDP,也是苦澀的GDP。


歷來現實


很多人都聽過趙本山老師的小品,小品裡曾經有這麼一句笑話:“四個二帶兩王,不會使詐”,這傢伙在鬥地主裡面就是個奇葩,四個二、倆王,怎麼出都是天牌,可你要是非得四個二帶倆王的玩法,卻還不如“四個三”好使。(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因此,牌面好是一回事,怎麼玩又是一回事,牌面好並不必然帶來好的結果。

晚清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雖然牌面很好,佔得了先機很重要,但操作的手法卻更重要,直接關乎成敗,要不然晚清GDP就是宇宙第一、日本的十倍二十倍,照樣打不贏日本,還會輸的一塌糊塗。

李鴻章顯然不會鬥地主,慈禧太后更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的主,在她眼裡,只有自己只有大權獨攬,而並無國家領土的基本觀念。

因此在割地賠款這上面,慈禧太后基本上是無感的,要啥都行,就是不能要她手中的權力。


因此說晚清敗,並不是實力不如人,而在於人事,在於晚清政府自身機體的糜爛不堪,缺乏調整適應時代特徵的能力。

用封建的幾千年如一日的一套規則和法度,來套用解決封建向資本轉型的社會問題和外交問題,不但不合時宜,而且於事無補,簡直有點驢唇不對馬嘴的意味。

如果說這樣的晚清政府能夠拿捏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分寸,那還不讓人覺得生下來活下去這事太簡單了,試想當年晚清不僅GDP世界第一,他的海軍水平還是亞洲第一呢!

這有什麼關係嗎?雖然戰爭打到最後打的是資源,打的是強大的戰略伸縮,但就一時一事來說,適可而止的戰爭手段往往會比戰爭持久化獲利更多。

打不贏日本並不讓人奇怪,不單是GDP方面佔有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打贏戰爭,就是軍事方面不弱,也不一定就能佔便宜,當年二戰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歐洲的軍火庫,後來還不一樣敗在了德國的鐵蹄之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