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願意去坐10多個小時的動車而不願意去坐飛機?

南風暖暖


關於喜歡做長時間的火車、動車而不願意做短時間的飛機,應該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對飛機的恐懼感,有嚴重的恐高症而不敢飛上天,對於飛機是天然的不敢親近;

二是坐飛機遇到過危險或極端事件,內心有陰影,不敢再坐飛機了。

三是飛機不如火車方便,往往要提前幾個小時趕到機場,而飛機又常常的耽擱不能及時起飛或到達;

四是費用問題,如果不打折趕上全價票,飛機的費用還是挺高的,相比較還是火車經濟一點。

其實無論是什麼原因,飛機或火車都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正是可以選擇每個人的出發點與承受能力不同,選擇也會不同,這也是當下生活與出行多樣化的表現。

我認識一個旅遊圈的達人,由於有一次坐飛機遇險,飛機衝出了跑道,驚魂未定好幾年,從此再也不肯坐飛機,無論是多遠都要坐高鐵或動車,這樣才有安全感。

其實現在坐飛機除了安全感外還有不準時的情況,甚至是經常性的,如果有一班飛機按時到達了,甚至覺得奇怪,這樣也就在時間上反而不如火車把握,短途,如果在一千公里以內,高鐵3-4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反倒比飛機方便和快捷。



這個問題提到了火車的商務座,提到了同飛機的等同價格問題,其實如果時間不是特別的趕,反倒是坐高鐵商務座舒服而又安靜,我到是經常坐一等座,車上可以寫東西或思考一些問題,覺得很享受也很輕鬆,而飛機擁擠不說,也過於吵鬧,如果坐裡面想出去方便要驚動別人,而坐外面想睡一會又會被裡麵人打擾,總之,飛機沒有商務座舒服啊。


書影


我是那種如果兩座城市之間高鐵耗時超過5小時,只要有航班,我會首選乘坐飛機的那一類人。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曾經京滬動車和京滬高鐵開通的時候,我都出於好奇去乘坐了動車和高鐵,動車雖然比以前的火車硬座舒適了很多,但是超過10個小時旅程,並不讓人輕鬆,而高鐵耗時只有5個多小時,看上去要比飛機省時省力,還沒有延誤的風險,但是乘坐過一次後,我的感覺並不是這樣。

首先從時間上來說,我當時的情況是,去機場和去高鐵車站耗時都差不多,而航班和高鐵抵達的都是上海虹橋,所以當我乘坐火車抵達上海時,比我晚出發1個小時、選擇乘坐飛機的同事,都已經到了酒店。其次從節省體力來說,我感覺2個小時在飛機上的煎熬要好於火車上5個多小時的百無聊賴。最後從花費上來看,京滬經濟艙票價常年在500~700之間,而高鐵的二等座是500多,一等座是900多,可以說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

我感覺超過5小時的高鐵,並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麼省時省力省錢,除了飛機延誤概率高於高鐵外,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不過有像我這樣喜歡乘坐飛機的人,也就會有題主提到的“願意去坐10多個小時的動車而不願意去坐飛機”人。那麼是哪些人會選擇耗時時間更久的火車,而不是看上去更加高效的的飛機呢?我感覺有以下幾個原因:

  • 有恐飛症。儘管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當飛機起飛、降落、遇到氣流時,出現顛簸、失重的現象,會讓人一些人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懼怕或者拒絕乘坐飛機。所以對於這一類顧客來說,如果只要是火車能到達的地方,是不會選擇乘坐飛機的。

  • 差旅只能報銷火車票。有的公司差旅規定,只能乘坐火車或者優先預定火車票。

  • 城市之間沒有航線或者乘坐飛機不方便。不是所有大城市之間都開通了航線,比如天津到南京,也不是每一個大城市都有機場,比如蘇州。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有高鐵停靠,但乘坐飛機只能先到省會城市,並不是很方便。

  • 航班容易延誤。雖然高鐵也會出現延誤情況,但是超過99%的準點率,還是要高於飛機的,飛機受到天氣、人為的影響而延誤幾率更大一些。

  • 高鐵舒適度、自由度高於飛機的經濟艙。高鐵的座椅更加寬敞、噪音低,可以隨時走動活動,甚至在停靠時間長的車站,還可以下火車透透氣,而這些都是飛機不能滿足的。

  • 高鐵票價低於飛機票價。雖然大多數時間,高鐵票價與經濟艙票折後價格相仿,但是對於價格敏感的人來說,他們會首選價格更低的交通方式出行。

  • 便於工作。對於在旅途中都需要工作的人,乘坐飛機因為沒有網絡、不能通話,除了一些文檔工作外,其它什麼都處理不了,顯然乘坐火車則沒有這些限制。當然,我覺得一般這樣的乘客也多是短途,長途的話,飛機還是首選。

  • 嫌乘坐飛機麻煩的人。乘坐飛機有諸多嚴格的規定,行李過多、過大、過重,乘坐飛機需要額外購買行李票,能攜帶上機的物品也受限制,需要接受嚴格的安檢,而火車則明顯寬鬆很多,除了易燃易爆不安全的物品外,都可以帶上火車。

  • 一些不方便乘坐飛機的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孕婦、殘疾人等,因為受年齡、身體等情況,無法乘坐飛機,只能選擇乘坐火車。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這問題內容涵蓋太多,挑出關鍵字來講吧,“很多人、調度、高鐵、動車”,一個個來講重點。先拿我自己舉例,其實我更看重的是點到點之間所需要的時間,而並非去糾結什麼交通工具,比較專業點的說法應該叫“門到門”。

其實這裡說的很多人是一個很模糊很模糊的概念,這還牽涉到一個叫“調度”的問題。先撇開後面要說的“車”的問題,其實能開10幾個小時的“子彈頭”在國內並不多,這種超長線從一個城市出發每天最多也就1班的樣子,中國在發展的八橫八縱,加起來也不會超過20幾條(沒仔細統計過)。其實並沒有傳聞的這麼誇張,也並沒有許多人這個說法。

接著來說調度,其實火車客運的調度遠比飛機要複雜的多。一趟長列車,直接從始發站到終點站的座位能賣幾張票都有一個計算,少了會不友好,多了又肯定賣不掉,甚至會影響中間的銷售。所以通常來說,10幾個小時的子彈頭,頭尾相接要座上許久的座位客票,其實也少的可憐……

再回到開頭我講的拿自己舉例的那句話,“門到門”。對,可能有人要說了,那10幾個小時的列車去頭去尾,中間還是會有很多個10幾小時的座位啊。對,這就要牽涉到門到門的這個話題了,機場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很多城市是共用機場的,比如碩放,比如蕭山。還記得幾個月前去邢臺辦事,最終還是選擇了高鐵,因為沒有飛邢臺的航班,算上等飛機和下飛機要轉車的幾個小時,折騰起來還沒有一部到位來的自在,也沒有火車來得快。

接著就是一個概念性的問題了,“高鐵”和“動車”。同為子彈頭,高鐵和動車的定義其實就在於車速上。而真正能撇開一切附加因素和航空做對比的,只有“高鐵”,“動車”現在是沒有可比性的

動車相對高鐵要便宜許多,雖然會慢上個1/3左右。但相比於機票的價格來講,動車是不具備對比條件的……路局已經是一直在虧了,也不至於傻到拿速度沒有任何優勢的動車去和飛機機票比價格,那不就變成等著空放列車燒錢嗎?


秋秋就是那個秋秋


作為一個天天在飛機上工作的優秀乘務員,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非常合適的。

1:飛機噪音巨大。真的非常大。不要說我們公司的飛機不行,相比某些航空公司的老飛機我們公司清一色的空客機型性能不要好太多。最近我們公司新進了一架升級過後的A320,據說噪音降低百分之50以上,還省油。但我前不久剛剛執行過那架飛機的航線任務,噪音依然很大。在航空公司也呆了幾個年頭了,聽力明顯有所下降,但這就是工作,由不得你。


2:空間狹小。空間狹小分為兩種,一種是座位就很窄(現在的航空公司為了利潤無止境的壓縮空間,能裝200人絕不裝199人)另一種是過道很窄,空姐發餐把餐車推進過道,你要擠過去上個洗手間真是一種煎熬。

3:延誤等不穩定因素太多。一到冬夏,情況非常明顯。這又是雷暴,不能起飛。那裡又是凍霧,不能起飛。這裡有軍事演習,沒有起飛時間。那裡又有航空管制,等待塔臺通知。不用說大家,我們自己都很煩。



4:沿途風景少。雖然說飛機上還是有很多美麗的景色,但和高鐵相比屬於關公面前耍大刀。高鐵路邊的景色,我常常看走神,一走就是半個鐘頭。


5:顛簸,空氣質量差。有的時候我們飛一整天,腦袋一直處於疼痛的狀態。這是由於飛行器中長期缺氧造成的。顛簸我就不多說了,因人而異,有些人無所謂,有些人完全沒法接受。

但綜合來說,1600公里以上的距離,還是優先飛機。畢竟時間最值錢。


川航花旦小菜牙


親身經歷後,總結血的教訓。

相信不少人都會有和我一樣被飛機“坑”的教訓!

夏季尤其在北方飛往南方,80%的南方城市會由於下雨而影響飛機的起飛。

實例:從北京到上海,晚點4小時。

橙籽的朋友從上海到北京,被通知:原本9點多的飛機,要下午3/4點鐘才飛,一怒之下,直接從上海機場離開,直奔動車,買回北京的票。

不可否認,北京首都和上海虹橋都是世界級繁忙的機場,從飛機起飛和降落來說都要排隊,雖然上了飛機,但由於天氣、交通管制、排隊等問題,都需要時間等候。關鍵是,對於等候時間,你無法知曉,更無法掌控。

本來下了飛機,要轉機、直奔會議現場、主持項目等問題,由於飛機的延誤,你無法準時抵達。

這讓人們對於飛機出行,產生了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反觀:動車!

無論春夏秋冬,動車晚點的幾率,大大少於飛機,且對於天氣等原因產生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大大的保證旅客的時間。

讓我們計算一下:

北京至上海:

飛機:

航行時間:2小時15分

出門-機場:1小時

機場等候時間:1-2小時,(按照最短時間1小時計算,畢竟需要關閉機門前半個小時後,就不能能打印登機牌了)

延誤幾率:70%

按照最短時間:1小時計算

體驗:無網絡、腿彎著、不能隨意走動

飛機總計:5小時15分鐘,取整6小時。

動車:

行駛時間:4小時28分鐘

出門-動車站:1小時

車站等候時間:30分-1小時

體驗:有網絡、腿可直,可以隨意起來溜達。

動車總計:6小時左右

可見飛機與動車時間上並無太大區別。

飛機還需要辦理託運,而且經常排隊。在動車取票就不需要辦理託運,大大節省了時間。

如此方便的動車出行,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春運大家搶不到票的原因了!

相對於飛機的:價格高、時間長、準點率低、舒適度差(腿必須彎著,80%時間需要坐著)等原因,動車無疑是香餑餑,一樣的存在!


沐橙籽


動車比飛機省錢啊。

10個小時相當於上海到北京了。一個白天就到了。

如果坐飛機,提前倆小時去機場,飛倆小時,落地進市區起碼一個小時。半天時間。適合上午工作,中午出發的人。

動車可以上網,不耽誤一些工作。


天明遙遙山海關


飛機過去是高速安全的代名詞,現在不再是了,因為中國的高鐵發展如此迅速,大中小城市都開始越來越密集,頻次也越來越多。就我而言,出差也開始考慮乘坐高鐵。

先說比起高鐵,飛機的劣勢吧,飛機的安檢系統麻煩,雖然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但是有時候真的沒有時間提前那麼久趕到機場值機加上安檢,飛機場比較遠,需要上機場高速,還需要擺渡車,這些都是要花費時間的,除了度假,試問,突然出差哪有那麼多時間折騰在路上呢?

第二點也是一樣,飛機的不穩定性太大,換句話說太矯情,暴雨飛不了,颱風飛不了,空中管制飛不了,一晚點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起飛,就算是出發地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結果還是飛不了,因為目的地下雨。有急事這不是要急壞了麼。


飛機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很多小地方沒有機場,而高鐵就不一樣,沿路都會停站,任何地方都能直達。


旅日


我也會選擇10個小時的動車,而不會選擇飛機。

雖然飛機與動車安全係數都很高。

但是飛機要出事故,生存機率幾乎為0!

還有一點,飛機會因為天氣原因延誤航班(當然還有別的突發原因)。

而動車,則極少有可能出現延誤晚點。

飛機一般每個省的省會城市航班多,而地級市航班很少很少。坐飛機落地後,可能還要換乘別的交通工具做很久的時間。

像我,河南省洛陽市的,想出去旅遊,需要坐飛機的,基本上都要先坐車到達河南的省會“鄭州市”,才可以坐飛機。洛陽到鄭州大約200公里,我至少需要提前3個小時從洛陽市出發。這樣算下來,和動車時間也差不多了。

動車空間也大,可以隨時來回走動走動。

但是如果你要出國旅遊,那必須乘坐飛機;

如果是國內旅遊,有動車10小時內可以到的,我還是選擇動車!


人在風上走


飛機的特點就是快,但是相對動車來說,優勢並不明顯。如果是在同等價格下,讓我去選擇,我也會首選動車。


1.雖然說飛機是比較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因為飛在天空上,心理上還是會有一些負擔,我每次做飛機的時候,在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心理上總是很緊張。

2.飛機場一般都在城市以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而動車站往往都在城市中心,或者是離中心不遠,所以時間上並不是佔有很大的優勢。


3.相對於舒適型而言,我覺得還是動車比較方便,可以開手機打電話,也可以玩遊戲等消磨時間,而上飛機卻一定要關機,這樣不僅不能通訊,而且顯得很寂寞。


我是焱垚


為什麼有人更願意做動車而不是坐飛機出行?對於這個問題,我從三個角度來進行闡述!

第一,時間。我前幾天剛從西安坐飛機到重慶,晚上十一點四十的航班,提前兩個小時到機場,如果不延誤,十一點四十起飛,途中飛行一個半小時,降落後四十分鐘的取行李時間。也就是說,從我出門到走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需要大概6個小時,如果在臉上航班延誤,七八個小時是正常的。而坐高鐵五個半小時就能到!所以,如果只考慮時間成本,我願意坐高鐵!



第二,票價。大家都知道,飛機票的價格是經常浮動的,有時候高有時候低。而高鐵票價是固定的。當然,有時候機票比高鐵票便宜,但這只是偶爾。大部分時間還是比高鐵貴!所以,如果只考慮價錢的話,我更願意坐高鐵!

第三,安全。大家都知道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比高鐵都安全。但是你們知道嗎?飛機出事後的死亡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一般來說,如果飛機失事,都是百分百死亡!說到這個,我還是乖乖坐高鐵吧!

綜上述,我還是覺得坐高鐵更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