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區:活躍在鄉村的手工打井人 24年打出水井1000口

東坡區:活躍在鄉村的手工打井人 24年打出水井1000口

8月4日,在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付廟村6組村民廖曉明家房後側,一口水井正在施工,只見井架上的電葫蘆連接著手動開關,坐在井口的打井人手裡輕鬆操作著開關按鈕,井下工人便將挖掘的泥砂混石,通過鋼繩滑輪一桶桶吊提到地面上來。

看到新井裡抽上來的嘩嘩清泉,過去飽受飲水難的廖曉明說:“王師傅打井講誠信,收費價格也合理,水井修得很巴適。現在我們村裡還有些農戶家的水井,也都是先後請王師傅來打的。”而打井師傅王忠宇邊操作按鈕作業邊說:“這口家用水井按戶主廖曉明要求打10米深,到完工花工量估計要一個星期左右。井下和井上我只僱用了兩個民工,除去他們的工資等開支,現在打好一口井我有近2000元的純利,用戶們對水井的施工質量也很滿意。”

據悉,王忠宇是東坡區秦家鎮新四村9組村民, 1994年的秋天,王忠宇和7個民工用鐵鍬、鋼釺等工具,借鑑農村老式打井的土辦法,全靠人工作業細心施工,經過10多天的連續奮戰,為李記公司成功打出了一口20餘米的深井且質量達到要求,公司付給他工錢1萬多元。像這樣常年活躍在農村四鄰八方,專業從事打井施工,王忠宇已堅持了24年。他說:“我為農村家庭、企業學校、集體抗旱等打水井不僅為自己帶來可觀經濟收入,還極大滿足了群眾生產生活對水源的需求。即使近年家裡栽種了4畝多的李子樹苗和柑桔等其他果樹,需要牽扯一些精力進行管理,但每年依然要為群眾打50餘口水井,24年保守計算,我打出水井不下1000口,而且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

據王忠宇介紹,開初那些年,由於工具簡單落後,全靠體力施工,不僅打井施工效率低,而且工人確實很辛苦,因此,有的民工中途就離開了。即便工資報酬高,人也不好請,而且臨時來的技術不熟悉,長時間也留不住人,所以這些年他就在提高機械作業上下功夫,除原用的鐵鍬、鋼釺、鋤頭等簡單工具,他還相繼購置了抽水機、電葫蘆、電錘、滑輪、鋼繩、水管等配套機械,從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僱請的民工也由過去的7人減少至現在的2人,而且施工安全質量也更有保障,專業化打井施工水平不斷提高。(圖/文:方秦 陶廣漢 劉鎮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