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夢見三馬同槽,爲什麼不殺司馬懿?

第一軍情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這件事情是真的,據《晉書》記載:

(曹操)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曹操夜裡做夢,夢見三匹馬在一個槽裡同食,於是感到心裡不安。曹操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了呢?曹操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以後必然會干預我們的家事,你要小心。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司馬懿又是怎麼應對了呢?

司馬懿早年並不出名,不為世人所知。只有當時的尚書崔琰看出司馬懿有才幹。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這個弟弟聰明伶俐,睿智果斷,你不如他呀。當時司馬朗官居丞相主簿,後司馬懿也被曹操徵召為丞相主簿,不過兄弟兩人走的路不太一樣。

司馬朗從丞相主簿卸任後開始轉任地方官吏,而司馬懿則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著要輔佐曹家。曹操聞聽司馬懿有才幹,於是想召闢他,司馬懿假裝患了風痺症,臥床不起,以此來躲避徵召。曹操派人觀察,情況屬實,於是返回。

等到曹操後來聽說司馬懿又站起來了,於是震怒。曹操想要召闢的人,要麼乖乖前來,要麼躲到人煙稀少的窮鄉僻壤,隱居明志。像司馬懿這種不挪地方,以裝病的手段來欺騙曹操的,恐怕只有司馬懿一人了。膽大至極,令人驚歎!

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覆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

於是曹操又一次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並且嚴令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敢猶豫一下,立馬綁起來!司馬懿害怕,乖乖的應召了。這是曹操第一次對司馬懿有殺心。

司馬懿應召之後,表現的很不錯。他在曹操手底下兢兢業業的做事,甚至有諂媚主上、溜鬚拍馬的嫌疑。後世有人說:司馬懿以狐媚得天下,不無道理。那麼司馬懿是怎麼拍曹操馬屁的呢?

曹操在孫權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禮尚往來,孫權遣使向曹操稱臣,並且勸曹操取代衰微的漢朝,登基稱帝。曹操說:孫權這是想把我架在火爐上烤呀,我怎麼能在歷史上留下篡權謀國的惡名呢?這時,司馬懿開始溜鬚拍馬,諂媚曹操。

(司馬懿)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司馬懿說:如今漢室衰微,您十分天下佔其九,尚且扶持漢朝,真是忠臣呀。孫權勸您稱帝,也是順應天意和民心。以前的夏、周也是順應天意民心才開創的新朝,您就從了吧。曹操聽了很高興,謙虛的說道:如果真是這樣,我願做周文王。意思是將建立新朝的事業留給下一代

因此,從司馬懿和曹操的關係上來說,曹操對於司馬懿這個人還是感到很舒服的。

司馬懿辦事幹練,頭腦靈活,只是有一點,曹操看不透司馬懿的心思。有人瘋傳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曹操心生疑惑,於是在朝堂上試了一下,果然如此。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這時曹操開始對司馬懿心有憂慮,後來,曹操又夢見三馬同槽,更是心中不安,於是曹操交代曹丕,司馬懿以後必然會干預我們的家事,你要小心。那麼曹操為什麼不直接殺了司馬懿呢?

首先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也很好,司馬懿被曹操徵辟之後,曹操封他為太子中庶子,讓司馬懿幫助曹丕理政。曹丕當時是長子,終有一天會繼承大統,因此提前歷練是必要的。還有一點就是當時曹植的勢頭也很強勁,其手下有楊修為首席謀士為其出謀劃策,大有壓過曹丕的勢頭。

因此,曹操希望司馬懿能夠幫助曹丕做好五官中郎將(副丞相)的分內之事,也希望曹丕能夠在司馬懿身上儘快學到處理政務的能力,使自己有信心將世子之位傳給他。

因此,曹操託付,曹丕信賴。儘管曹操夢見了三馬同槽,對司馬懿心生厭惡,但是曹丕盡力的在曹操面前說司馬懿的好話,慢慢的使曹操轉變了看法。

當然了,只有曹丕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司馬懿配合也很重要。司馬懿為了擺脫奸臣的嫌疑,於是更加拼命的處理政務,常常通宵達旦的工作。甚至還以太子中庶子的身份親自給曹操的愛馬刷洗,以博取曹操的好感。

司馬懿如此放低身段,只為一個目的,保命要緊。曹操在晚年疑心很重,他怕楊修在曹丕當上世子之後再掀起什麼風浪,於是以楊修離間曹家父子關係,離間曹丕、曹植兄弟關係的名義賜死。說到底,其實是為了穩固曹丕的世子之位

公(曹操)以脩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

如果司馬懿有威脅曹丕的後患,那麼曹操肯定也會殺了他。於是為了穩住晚年疑心病很嚴重的曹操,司馬懿白天當忠孝的臣子,晚上當奴隸,給曹操的愛馬刷洗身體,碰到曹操心情好了,趕緊溜鬚拍馬,其實都是為了活命而已。這就是司馬懿的忍,也是司馬懿最厲害的地方。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操夢見三馬同槽這件事情是真的,如果這樣的事情是發生在曹操年輕的時候,曹操肯定會哈哈一笑而不當回事。但是當時曹操已經年近遲暮,疑心病很重。因此,如果此時處理不好,曹操有可能會殺掉司馬懿。為了穩住曹操,一方面曹丕拼命在曹操面前為司馬懿說好話,另一方面司馬懿也竭力討好曹操,白天努力工作,甚至通宵達旦的處理政務,還抽空屈身為曹操的愛馬刷洗。終於在兩人的努力下,曹操放下戒心,司馬懿也成功度過難關!


每日趣評




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驍騎校尉出身的曹操在家中招兵買馬,逐步發展壯大,隨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滅袁術、袁紹、馬超等逐步平定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然而曹操戎馬一生創立的基業,最終卻被司馬懿竊取,曹操終究還是為司馬氏打天下。



司馬懿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皇帝的託孤重臣,多謀善斷,功勳卓著,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逐步對魏國進行蠶食,其玄孫司馬睿最終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曹操也在夢中見到三馬同食一槽的場景,也曾無數次懷疑司馬懿謀反之心,然而曹操為何沒有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筆者認為有一下原因作為參考。



首先司馬懿對於曹魏後期意義重大。

司馬懿能征善戰,又有奇策善謀,才能高深莫測。司馬懿征戰沙場可以平定外患,尤其是當時天下三分,局勢未穩的時候,曹魏更需要像司馬懿這樣的奇才異士,司馬懿對內可以輔政平亂,尤其是曹操死後,曹丕必然不能控制老臣,為太子留下一個能輔佐太子平衡朝政權利的大才極為重要。所以曹操不殺司馬懿,是因為司馬懿在曹魏後期發展上有很大作用。



其次司馬懿善於隱忍,曹操找不到殺害司馬懿的理由。

曹操在世時,司馬懿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好臣子,司馬懿不但工作通宵達旦,而且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即便是養馬喂草的小事也不放過。可以說司馬懿在曹操面前永遠都是畢恭畢敬,辦事不偏不倚,從不犯錯,因此曹操既是有殺心,也找不到藉口。據宣帝(司馬炎對司馬懿的加封)紀記載:“帝(司馬懿)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曹操)隨意遂平。”


再次司馬懿與曹丕關係甚好,曹操又愛才不忍殺害。

曹操曾多次想殺司馬懿,但司馬懿對於曹丕奪取世子職位極為重要,於是每次曹丕都會為司馬懿求情,甚至以性命相保。曹操愛才世人皆知,司馬懿棟樑之才、國之重器曹操也是心知肚明,曹操曾許昌放走關羽,就連過五關斬六將也不許追究,都是因為關羽有才。也曾當陽放走趙雲,最重要的是徐庶在曹營一言不發,曹操也未曾加害。故而司馬懿縱然有狼子野心,曹操因其有才還是想加以任用。



最後三國魏晉都是世族政治,司馬氏是北方大族,曹操曹操不會無緣無故而殺司馬懿得罪北方世族,而司馬懿確無謀反的真憑實據。司馬懿是東漢末年京兆尹司馬防的兒子,兄弟八人,司馬家已經是世族裡面很有名望的人了,況且曹操與司馬防交情深厚,曹操不可能冒著得罪北方世族的危險,去殺一個並不知道是否會謀反的人。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也許真的沒有謀反之心,他誅殺曹爽也許只是尋求自保,完成魏明帝的遺志,曹爽當年飛揚跋扈,大肆剷除異己,並且有廢帝自立的想法,司馬懿誅殺曹爽也是合情合理,只是司馬昭掌權後開始有謀反之心,司馬睿正式執行篡權行動,真是天佑不測風雲。

曹操有理由殺司馬懿,但也有足夠的理由留有重用,但誰也沒有想到,三馬同食一槽居然變成了現實,你是如何看待曹操不殺司馬懿的?

歡迎關注三國逐鹿,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曹操的這個噩夢,對於疑心很重的曹操來說,他不是沒有想滅掉司馬懿的可能。起初,他想到的並不是司馬懿家族,而是馬騰、馬超、馬岱三個人。曹操殺掉馬騰,除掉“三馬”中的一馬。


但是,不久後,曹操又夢到了三馬食槽。這一次,他知道目標並不是馬騰、馬超和馬岱。於是,曹操找司馬懿來解夢,司馬懿為求自保,還是把這件事推給馬氏三父子。曹操其實心中早已懷疑司馬懿,於是對自己的兒子曹丕說,一定要提防司馬家族。

曹丕十分信任司馬懿,多次為司馬懿開脫求情,這也是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一個原因。而且,司馬懿對於曹魏政權的建立和壯大有不可磨滅的功勞,曹操雖然覺得他是個隱患,但眼下又不能缺少這樣的一個人才。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暴斃而亡,也就是說,有很多他想做的事還沒做就死了,所以,是因為他還沒來得及殺司馬懿就死了。司馬懿為人謹慎,善於隱忍,做事不露痕跡,曹操無法抓住他的把柄來殺他。事實上,從司馬懿生平來看,他並沒有反心,即便是滅曹爽,也只是求自保而已。曹操也知道司馬懿造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他很愛才,司馬懿又受到自己兒子的袒護,所以他不可能那麼輕易的殺掉這樣一個重臣。


歷史密探


中國人的姓有單姓和複姓。比如,張,李,劉,馬,王……歐陽,夏侯,司馬……比如,歐陽修,夏侯淵,司馬遷,司馬懿……

大官裡的三公,司徒,司馬,司空。

這"三馬同槽",就是穿越到周朝出重金請周公解夢一下,也不會是"司馬",因為司馬是個複姓,拆開為"司"和"馬",那"三司同槽"又該作何說法?如果寫成"司馬同槽",司馬家可能會立馬消失。但"三馬同槽"讓曹丞相拿不準。是西北的"三馬″,還是身邊的"三司馬",恐怕讓曹操迷乎了。所以,"三馬同槽",落在司馬懿父子身上,勉強得象兩杯水倒過來倒過去。曹操在時,曾對馬超等人恐懼又憎惡,馬兒不死,吾無寧日。馬超投張魯奔劉備,曹操才鬆了口氣,馬騰,馬超,馬岱"三馬″還勉強說得通。如今己敗亡,曹操無憂了。所以,不追究夢境了。當然就沒必要殺司馬懿。



司馬家熬曰子到頭了,曹室無能人,他們不欺負孤兒寡母,積威奪權才怪。這是曹操後人無能,撐不起朝堂,便宜了權謀深刻的司馬父子。與"三馬同槽"強牽附會",實在槽頭不對馬嘴。


劉一千五


三馬指的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父子三人。司馬懿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曹魏王朝的掘墓人。他死亡後就將權利交給了司馬師,司馬師雖然有才能,但是英年早逝,臨死之前又將權利交給了司馬昭。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但指的是司馬昭的野心,還指的是司馬家族的野心家。當然還包括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都是非常厲害的陰謀家。

那麼曹操做夢,夢見了三馬同槽,為什麼不殺司馬懿呢?司馬懿的狼子野心,在雄才大略的曹操眼裡早就被識破了,可是竟然沒有殺他,這與司馬懿的處事態度有極大關係。要知道,這司馬懿是個極度隱忍的人,任何事情他都可以無下限的忍耐下去,這就造成曹操找不到好的藉口殺掉他,因此,他笑到了最後。

其次,曹操一直將曹丕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而曹丕跟司馬懿關係很好,這相當於給司馬懿提供了一層保護傘,曹操認為曹丕無法掌控住司馬懿,將來治理國家還得需要人才,因此留了司馬懿一條命。

曹操死後,司馬懿便漸漸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花費心思設計除掉了曹魏掌權人曹爽,從此大開殺戒一發不可收拾,將曹魏的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司馬家手中。他去世後,司馬師,司馬昭繼續執掌權利,後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西晉,曹操“三馬同槽”的夢境得到了正確驗證,不得不說,曹操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誰讓他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呢!


第一軍情


曹操兩次夢見三馬同槽而食,第一次應在馬騰、馬超、馬岱,三馬起兵勤王。給曹氏重創。

第二次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重,應在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三馬食曹。三國統一,政歸司馬氏。

曹操一生多疑,到死沒有懷疑司馬懿篡魏。開始司馬懿也沒有生篡逆之心,對曹氏政權服服貼貼,恪盡職守,從不越位。在後來權力鬥爭愈演愈烈,司馬懿為求自保才發生了高平陵政變。




妖大成仙


三國曹魏政權不長久有內因,是曹家後繼乏人。外因是士族雄起。

曹操及其子孫都希望有朝一日殺死三馬,只是用人之際。三馬作用大,司馬懿也知道曹操、曹丕心裡想什麼。到了什麼時候就是死期。比如,沒了諸葛亮這個對手,司馬懿死期到了,司馬懿馬上交權。曹爽對他嚴密監控,他就一病不起。這些都是為了未達到殺頭的條件。

所以殺與用都操之在手。司馬懿死與不死的因由,自己也心知肚明。

所以強弱不在場面,在於某個節點的決斷與否,曹操不殺司馬懿,是給子孫留有用之人。曹丕及後人不殺司馬懿,是無決斷的雄才。

三國故事非常精彩,不僅有三馬同槽,還有“牛繼馬後”:司馬懿看到有“牛繼馬後”的碑文,殺了將領牛金。司馬懿自此以為,牛金已死,子孫便可高枕無憂坐享福貴了,殊不知世事難以預料。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一個同樣姓牛的小吏勾搭成奸,後生下了司馬睿。


閒適人家


曹操最後沒有殺司馬懿,應該是由於他自身的判斷失誤,以及司馬懿成功的偽裝騙過了他。

首先大家都知道,皇帝對於自家的江山的維護,那是不惜血本的,只要是有任何存在,威脅江山安全的情況存在,皇帝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都是要拔除這些障礙的。那麼對於一代梟雄曹操來說,也不例外,他同樣是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永遠姓曹不改姓,不變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司馬懿應該是各方面的表現,讓曹操出現了判斷失誤。



其次,曹操判斷失誤也是有理由的,比如說曹魏畢竟還處於需要用人的階段,而司馬懿的才能是盡人皆知的,大家都知道他的能力水平還是很高的,尤其在諸葛亮死了之後,那幾乎是沒有人可以跟它相抗衡的,尤其是曹操在世的時候,楊修這樣一個天才謀士,競夭折而亡命,曹操痛心傷心不已,如果自己提前把司馬懿殺了,他的曹家後代,有沒有可能能夠和孫權劉備對戰,那都是一個未知數,出於這一目的,曹操希望不會出現司馬懿叛亂。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錯誤的,只是出於一片好心而已。



第三,我們來說是司馬懿在世的時候應該說,曹操不止一次的懷疑他會謀反,因為他的能力水平,謀略都擺在那的,曹操又根本是不放心的,所以經常設一些局來考驗考察司馬儀的真心。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司馬懿確實太能裝了,最能裝的甚至在地上躺著裝瘋,甚至把自己拉的糞便都往嘴裡送的情況也都沒少出現了,你說這樣一個司馬懿,還值得曹操再去提防他嗎?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歷史上的吳王夫差臥新行當的故事,然而司馬懿一點也不遜色於他,所謂臥在地上嘗大便,也一點都不差吧。


如果曹操最後還有機會能夠見到司馬懿,我想曹操一定會哭的,而司馬懿一定會笑的……

所以我們要總結說,你要想幹大事,就要忍忍,要想幹大事就要能裝,能忍能裝,方能成大事業。


文心採露苑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沒有錯,但是沒有人會認為馬會是司馬!司馬士族雖然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在朝堂上無兵無權,在曹操看來,司馬氏不可能篡權!

曹操認為的三馬應該是馬騰、馬超、馬岱,馬騰佔據著西涼,兵強馬壯,這才是對曹操勢力有威脅的地方。特別是馬超打得曹操割須斷袍、險象環生。


但是誰又想得到三馬其實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呢?真要帶入當年的歷史,在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就是大魏最大的忠臣,他拒諸葛亮、討公孫度,戰功赫赫。而且他也是士族的領袖,在政治革新上也是元勳。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認為司馬懿就是要謀反就是要奪取天下,這明顯就是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不符合邏輯,不符合歷史的真相。

因此,曹操並沒有理由和動機殺司馬懿,另外相反的他還要讓司馬懿出山,不能浪費了這個人才!至於後來司馬懿奪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功高震主、總攬朝政的情況下從來沒有退路,一旦退後就是萬丈深淵,權臣霍光不進一步奪取皇權結果他死後,三族無一倖免都被漢宣帝夷平!

你認為呢?


夢三七夜


曹操臨終的時候做了個夢,夢“三馬同槽”而食,及曉,問賈詡曰:“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為禍;今騰已死,昨宵復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凶?”詡曰:“祿馬,吉兆也。祿馬歸於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

後人有詩曰:“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



其實“三馬食槽”指的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共同篡奪了曹魏江山,“三馬吃曹”,本意指司馬父子為患曹魏江山社稷。可是,司馬懿在最後關頭僥倖逃脫曹操的懷疑,為廢曹魏而建晉打下了基礎。後來有詩云:魏吞漢室晉吞曹,天道循環不可逃。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