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支書」的致富情懷

一位“老支書”的致富情懷

——記梁岔鎮陳溪村黨總支書記左霞建

本報記者 姜 浩

“我當選村黨總支書記的那一刻,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村子發展越來越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富裕,年年都有新變化。”回憶過去,原梁岔鎮陳溪村黨總支書記左霞建感慨萬千。20年來,左霞建團結帶領廣大幹群,把陳溪村從積貧積弱的後進村發展為脫貧致富的先進村。

扛擔子 成了“主心骨”

梁岔鎮陳溪村位於梁岔、前進、岔廟三鎮交界,交通不便,資源匱乏,曾經是有名的貧困村。作為土生土長的陳溪村人,左霞建從1974年開始先後擔任村會計、副村長等職,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思想解放,左霞建下海從商,很快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1996年,陳溪村幹群關係逐漸緊張,矛盾日益增多,社會治安形勢嚴峻。鎮領導和很多幹群想到了左霞建這位曾經村幹部,希望他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帶領全村人民脫貧致富。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當時生意蒸蒸日上的左霞建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回到村裡參選,併成功當選村黨總支書記。“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既然組織信任我,鄉親們支持我,我就願意回來,為大家乾點事,不能讓村子就這麼一直窮下去。”左霞建如是說。

幹實事 做好“領路人”

如何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如何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是左霞建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為此,他多次組織召開村組幹部和黨員會議,學習黨的政策精神,借鑑優秀案例,結合村情,商討適合本村的特色管理和發展機制。左霞建說:“先得把黨組織擰成一股繩,黨員幹部帶動村民,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村裡才能有發展後勁。”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左霞建積極藉助市委組織部幫扶該村的契機,瞄準該村養殖優勢,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電炕孵設備和先進的養殖技術,做大養雞產業。但思想觀念落後的村民卻對該項目大多持觀望的態度。為了轉變村民們的觀念,增強大家發展的信心,左霞建投入6萬元,帶頭養殖草雞,同時發動親朋好友幫忙宣傳尋找銷路,並自掏腰包,前往安微、宿遷、徐州、鹽城等地拓展銷路。由於先進的養殖技術,品質上好的草雞很快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銷貨,第一年就盈利15萬元。這一下子就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紛紛投入到草雞養殖中來。

“看到鄉親們逐漸轉變思路,願意投身進來,主動脫貧致富,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左霞建說,為了讓村民們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他不僅邀請技術員指導村民們如何更好地養殖草雞,聘請專業獸醫為村民們宣講雞病防治技術,同時,還利用自己銷路幫助村民們售賣草雞,有力地帶動了村民們增收致富。

2014年,左霞建又在縣鎮兩級積極奔走,為陳溪村爭取來了三麥良種繁育基地項目,通過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對土地進行精耕細作,進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推動了村集體增收。與此同時,他還充分利用集體資源,整理廢棄溝塘,對外公開發包,讓村集體的口袋也鼓了起來。

重民心 不當“過路人”

“當時,村民們喝的水是自家院裡挖的井水。村裡都是土路,坑坑窪窪,一下大雨,根本無法下腳。天一暗,全村就一片黑,很少有人走動,四周只聽到零星的狗叫聲。要是走親串戶必須在晴天,夜裡有月亮可以藉著走。”左霞建回憶道。

為此,左霞建四處奔波,利用幫扶契機,爭取上級支持。1997年底,在陳溪村建成了全鎮第一條砂石路。隨後,他又在村裡搭建起全鎮第一臺變壓器,讓光明照亮了全村的每一個角落。2002年,左霞建在全村動員宣傳,籌集資金,讓全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稱讚。

2016年,70歲的左霞建從村黨總支書記的位子上退了下來。雖然身體不太好,但他仍繼續堅持在村裡發揮餘熱,尤其是20多年來積累的良好口碑,讓他成為化解鄰里矛盾、調解群眾糾紛的一把好手,村裡有什麼重要事情他也積極參與,建言獻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現在我退休了,但只要村裡需要,我一定盡我所能,為村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左霞建如是說。

一位“老支書”的致富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