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支书”的致富情怀

一位“老支书”的致富情怀

——记梁岔镇陈溪村党总支书记左霞建

本报记者 姜 浩

“我当选村党总支书记的那一刻,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子发展越来越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年年都有新变化。”回忆过去,原梁岔镇陈溪村党总支书记左霞建感慨万千。20年来,左霞建团结带领广大干群,把陈溪村从积贫积弱的后进村发展为脱贫致富的先进村。

扛担子 成了“主心骨”

梁岔镇陈溪村位于梁岔、前进、岔庙三镇交界,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作为土生土长的陈溪村人,左霞建从1974年开始先后担任村会计、副村长等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思想解放,左霞建下海从商,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1996年,陈溪村干群关系逐渐紧张,矛盾日益增多,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镇领导和很多干群想到了左霞建这位曾经村干部,希望他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当时生意蒸蒸日上的左霞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回到村里参选,并成功当选村党总支书记。“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既然组织信任我,乡亲们支持我,我就愿意回来,为大家干点事,不能让村子就这么一直穷下去。”左霞建如是说。

干实事 做好“领路人”

如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如何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是左霞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他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会议,学习党的政策精神,借鉴优秀案例,结合村情,商讨适合本村的特色管理和发展机制。左霞建说:“先得把党组织拧成一股绳,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村里才能有发展后劲。”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左霞建积极借助市委组织部帮扶该村的契机,瞄准该村养殖优势,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电炕孵设备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做大养鸡产业。但思想观念落后的村民却对该项目大多持观望的态度。为了转变村民们的观念,增强大家发展的信心,左霞建投入6万元,带头养殖草鸡,同时发动亲朋好友帮忙宣传寻找销路,并自掏腰包,前往安微、宿迁、徐州、盐城等地拓展销路。由于先进的养殖技术,品质上好的草鸡很快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销货,第一年就盈利15万元。这一下子就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纷纷投入到草鸡养殖中来。

“看到乡亲们逐渐转变思路,愿意投身进来,主动脱贫致富,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左霞建说,为了让村民们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他不仅邀请技术员指导村民们如何更好地养殖草鸡,聘请专业兽医为村民们宣讲鸡病防治技术,同时,还利用自己销路帮助村民们售卖草鸡,有力地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

2014年,左霞建又在县镇两级积极奔走,为陈溪村争取来了三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推动了村集体增收。与此同时,他还充分利用集体资源,整理废弃沟塘,对外公开发包,让村集体的口袋也鼓了起来。

重民心 不当“过路人”

“当时,村民们喝的水是自家院里挖的井水。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大雨,根本无法下脚。天一暗,全村就一片黑,很少有人走动,四周只听到零星的狗叫声。要是走亲串户必须在晴天,夜里有月亮可以借着走。”左霞建回忆道。

为此,左霞建四处奔波,利用帮扶契机,争取上级支持。1997年底,在陈溪村建成了全镇第一条砂石路。随后,他又在村里搭建起全镇第一台变压器,让光明照亮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2002年,左霞建在全村动员宣传,筹集资金,让全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2016年,70岁的左霞建从村党总支书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他仍继续坚持在村里发挥余热,尤其是20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口碑,让他成为化解邻里矛盾、调解群众纠纷的一把好手,村里有什么重要事情他也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我退休了,但只要村里需要,我一定尽我所能,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左霞建如是说。

一位“老支书”的致富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