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備案,安心賺錢

忘掉備案,安心賺錢

接下來1到2個月,P2P會消停一些。我這邊得到的消息是,監管目前主要精力在處理違規資管業務上。某小僧這種披著P2P外衣做資管業務的平臺,已被上海地區監管部門點名批評了。接下來兩個月,監管會集中力量收拾這類平臺。

大家一定記住,你能接觸到的合法的理財渠道只有兩種:

一種是持牌金融機構,比如銀行、券商、保險;

另一種沒有牌照還能用於理財的只有P2P,再沒有其他的了。

所以有些機構說自己不是P2P,也沒有金融牌照,那他是什麼?

只能算非法集資。

備案這問題你就別太當回事兒了,監管的策略就是慢慢拖,隔段時間擠出一個善林、錢寶。當擠的差不多,留下來的平臺就算經受住了考驗,基本也就都給過了。

這個過程的時長,我判斷至少還要1年以上(從今天算起)。依據是,目前備案最核心的兩個步驟都還沒做完,

一個是存管銀行白名單,另一個是驗收律所招標。兩件大事兒都還沒搞定,備個毛線案啊。

我現在有種不祥的預感,我越來越覺得,監管弄備案其實是想把P2P變成銀行體系下的一個特殊部門

因為我從去年就發現,做P2P業務的平臺,只要業務端能賺錢,馬上就會被銀行盯上。要麼是發ABS,要麼就是銀行拐著彎的給授信、給錢。

像車貸這種抵押類的業務,這是很好的資產,銀行也喜歡有抵押物的貸款業務。以前不做,純粹是因為資金被管得太死。但從今年開始,銀行已經行動起來,準備吃下這塊大蛋糕了。

你看現在到處都是二手車交易或新車分期的廣告,風投在往這個領域死命砸錢。風投們不傻,砸錢是因為賭準了汽車這個大市場,今後會很容易從銀行拿錢。有銀行提供便宜的錢,那賺利潤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另外我又仔細分析了下備案這件事,備案除了對能成功備案的平臺有益以外,對其他人一點好處沒有。

監管給了張“牌照”,一旦出事兒還要承擔責任。

對投資人也沒意義,買的還是同樣的產品。然後收益更低,還不能給保障。

所以花這麼大力氣去做備案,為了啥?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P2P這些年在次級貸款裡積累下來的風控經驗,可以更好的與傳統金融機構做對接。

說的直白點,銀行過去視作垃圾的資產,被P2P公司做出了價值,現在銀行要來分一杯羹。那給個備案的名分,以後合作起來更名正言順一些。

所以我們再放飛下思路,你覺得銀行存管只是簡單的資金管理嘛?我覺得可能還真沒那麼簡單,咱就看接下來的銀行存管白名單吧,估計還有么蛾子。

對投資人來說,備案結果出來前,其實是最好的賺錢時機。真的做好備案,P2P以後的利息就要參照銀行理財的利息標準,最多上浮個30%-50%給投資人。

我都想好了,網貸備案完成後,咱這個公眾號就不寫P2P了,天天給你們唱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