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呢?

豆媽在英國


歷史上風流人物眾多,大多是天資聰穎,或是王侯將相、世代大儒的後代。這些人放於現代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利人和,不成功都是沒有道理的。就像王思聰他的起跑線簡直就是我們的終點。然而如此幸運的成功人士畢竟鳳毛麟角,那我們這些草根兒的平庸之輩就無出頭之日嗎?非也,今日,有書君就帶大家認識一位“笨到極致”的大官兒,——曾國藩。

曾國藩一生可謂是眾人豔羨,他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湘軍大權在握,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就是這樣一個被稱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大腕兒,你們能相信他小時候是一個連書背不出來的笨孩子嗎?有這麼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曾國藩十三歲的時候,夜裡在書房背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進入書房前,家裡來了一賊,聽見有人進來,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國藩入睡之後再偷點東西走。哪知曾國藩背到三更還背不下來。那賊終於受不了了,飛身下樑,將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後衝曾國藩大叫:“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沒錯,曾國藩的資質就是這麼平庸,以至於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蠢之輩”。就連他的對手左宗棠都說他“才具稍欠開展”,說白了就是嫌他腦子不靈光。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毫無天才範兒的庸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權利的巔峰?有書君認為,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一定可以給同樣普通的我們一點啟示。

我們都一定聽過這句話“笨鳥先飛”,曾國藩也不例外。為了彌補自己天資上的不足,曾國藩可謂是下足了苦功夫。比別人笨是嗎?不要緊,那我就比別人起得早。我肯花時間!我肯吃苦!曾國藩為此給自己做了一個鬧鐘,在床邊放個銅盆,盆上用繩拴個秤砣,再把香繫繩上。香盡繩斷,秤砣砸盆就會發出聲響。他人尚且在夢中與周公下棋時,曾國藩就翻身起床,開始點燈讀書了。

不僅如此,曾國藩在讀書上就像是“愚公”,領悟能力不及他人,那他就比別人多擁有耐心,他一個字一個字的摳,一句話一句話的順,“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讀懂為止。雖然笨拙,不懂取巧,但是遇到問題只知硬鑽的牛勁兒,也讓他的學問打下夯實的基礎。

讀書上曾國藩靠得是勤勉和踏實打通科舉路,靠的全是笨勁。在工作上也是“拙”的可以。他曾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沒有軍事奇謀,鎮壓太平天國靠的也是“結硬寨,打呆仗”。不管你太平天國大軍有多擅長打野戰,搞遊擊,耍流氓,曾國藩都不管你。每到一個城市,二話不說上來先修牆挖壕,不跟你們正面交鋒。牆要修一尺厚八尺高,壕要挖一尺深,你們太平軍不是喜歡打戰耍流氓嗎?我就用一道一道壕溝把你們困死,看誰耗得過誰!

時下有一句特別雞湯的話也非常適合曾國藩。“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毛澤東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一生最“拙”的一件事情讓有書君也不得不欽佩,雖說事情很小,但是卻能見證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寫日記。

曾國藩三十一歲起,每天記日記,事無鉅細,效仿先賢,以聖人標準要求自己,督促自己,進行靜思自省。今天有沒有讀書啦,有沒有去鬼混......他還不僅自己寫,還把日記給自己要好的朋友,讓大夥兒一起監督他。就這樣曾國藩從一個性格輕浮,脾氣暴躁的愣頭青硬生生戒了煙,戒了色,也不再暴躁。曾國藩一生體弱多病,老年一隻眼睛失明,常年失眠,腹痛牙痛,卻一輩子沒休息過一天。終其一生,他只因為重病,中斷過兩個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記日記。

曾國藩的智慧和精神,並不是天生而來,他嘗過常人沒有過的孤獨,走過最難熬的路,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在“笨拙”中磨練而來。曾國藩的前半生普通如你我,而後半生,草根兒出身,毫無天賦的他用親身證明了一個人普通人的潛力也是巨大的。穩紮穩打,一絲不苟,再愚鈍的人,只要你有心磨礪,也可以擁有高明的見識,廣闊的胸襟和屬於你自己的前途事業。


有書快看


我的理解是,不是必須要看他的書,但一定要學會他的精神“會下笨功夫”。

清史專家張宏傑在其著作《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中曾說:“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箇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本領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淨十倍。”

所謂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13歲時的某晚,曾國藩邁進書房。點燃油燈,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進入書房前,家裡來了一賊,聽見有人進來,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國藩入睡之後再偷點東西走。哪知曾國藩背到三更還背不下來。那賊終於受不了了,飛身下樑,將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後衝曾國藩大叫:“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曾國藩的資質就是這麼平庸,以至於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蠢之輩”。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說:“才具稍欠開展。”說白了,就是覺得曾國藩腦子不靈光。梁啟超說得更直接:“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連曾國藩自己都承認:“餘性魯鈍。”總之,他平庸得實在可以,沒一點天才範兒。

可魯鈍的曾國藩就靠三個詞翻了身。

第一個詞是——“早起”。“黎明即起,絕不戀床。”他自制了一個鬧鈴:在床邊放個銅盆,盆上用繩拴個秤砣,再把香繫繩上。香盡繩斷,秤砣砸盆就會發出聲響。曾國藩就翻身起床,開始點燈讀書了。

第二個詞是——“耐煩”。“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他讀書就像愚公,強調一個“耐”字,不求快不貪多,不弄明白絕不罷休。

第三個詞是——“有恆”。“行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他說:“不日進,就日退。”

曾國藩從16歲開始參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中了舉人又四年,他就高中進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學,後來卻連舉人也沒出來一個。

曾國藩打通科舉路,靠的全是笨勁。因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曾國藩說:“拙看似慢,實則最快。”

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正是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高明。

後來,梁啟超對曾國藩推崇倍至:“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就連蔣介石也一生推崇、學習、效法曾國藩,認為曾國藩的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讀的”。

聯想柳傳志說曾國藩是企業家的好榜樣。他說,自己從曾國藩身上學到四點:

第一是屢敗屢戰的精神,這種頑強勁頭是企業家必不可少的。

第二是他靜思的方法,每每大戰打完了以後要點上一炷香,細細琢磨一天,這跟我的工作方法很相象,每到一個時候要退出畫面把這個事兒重新覆盤想一想,不過後來發展到不是我一個人想,而是一個團隊一起想。

第三是要看到競爭對手的優點,像曾國藩對左宗棠的分析。一般人不願意看競爭對手的優點,曾國藩特別善於發現競爭對手的優點,這個真的很有意思!

第四是曾國藩很注意反省,有自知之明。多次檢查他如何不如左宗棠,如何不如他的幕僚,這也挺了不起,他不是自卑,自己哪些事情行哪些事情不行,他分析得很有道理。

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真正的聰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自古成名者,多始於笨幹,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痴,浮光掠影,終不濟事。

我們成不了曾國藩,不是因為笨,而是下不了他那樣的笨功夫。當然,他也並不僅僅只有笨功夫。


記一場美味邂逅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厚黑學”集大成者。確實,他的一些思想具有實用性和功利性。但他對處世哲學的深刻領悟和獨到見解在當今也具有很大價值和意義。他深諳中國傳統文化,並且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統。他的輝煌成就絕不是偶然,是學以致用的經典代表。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曾國藩: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過往不戀,當時不雜,未來不迎。”曾國藩告訴我們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我們的思維往往會被一些看似重要的事情所束縛,其實我們的設想已經脫離了事物的本質。曾國藩就是把任何事物都看作當下的存在,“不困於情,不亂於心,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如此,安好。


崑崙樵夫


曾國藩是近代一位非常有魅力的人,有人說他是近代最後一位大儒,更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後一位聖賢人士。現在不論是政界還是商界,很多人都以曾國藩當作自己的楷模,把曾國藩的思想奉為官場或者商場的教科書。

曾國藩為什麼這麼有魅力呢?我覺得,就在於這個人很真實,也很接地氣。這可能要從曾國藩的生平說起,曾國藩這個人雖然後來成就很大,但是青年時期的曾國藩卻非常愚笨,智商也特別不高。這體現在哪裡呢?我舉個例子,曾國藩小的時候考科舉,光一個秀才就考了七次。曾國藩這個人智商太低,讀書讀不會。秀才是當時傳統中國最低級的考試,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高考,能力性的問題考得很少,主要都是基礎的東西。可就這些曾國藩都學不會。

但是曾國藩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就自暴自棄,決定不考了,隨波逐流下去,恰恰相反,曾國藩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年時間,連門都不出,就一心琢磨考試的方法,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領悟到了考試的法門,所以後來一下子考中了,後面的考試也非常順利,跑到北京作了一個閒散官職。

到了北京之後,曾國藩開始也跟一般人一樣,喜歡混圈子,和很多人鬼混,還喜歡和人打架,對罵。可是,三十歲之後,曾國藩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蹉跎一生,要讓自己的生命有價值,所以他就效仿先賢,要做聖人。曾國藩就自己寫日記督促自己,什麼今天沒有讀書啊,要自責,今天和朋友出去玩了,要自責。他還不僅自己偷偷寫日記,還把日記給自己要好的朋友,以此讓外界朋友對他施加壓力,曾國藩就這樣改掉了自己的毛病。

後來,曾國藩創立湘軍,剿滅太平天國起義。可是曾國藩屢戰屢敗,但曾國藩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不斷反思自己的缺陷,將這些缺陷變成自己成功的動力。從而創立不世之功,被清王朝封為侯爵。

後來,不論是蔣介石還是毛澤東,都對曾國藩推崇備至,蔣介石更是效法曾國藩一輩子不斷寫日記,用日記鞭策自己。所以,套用一句流行的話,曾國藩是一個屌絲逆襲,成為一個聖人。曾國藩的一生是一個樣本,他告誡我們,一個普通人如何可以獲得成功,應該如何踐行成功的方法。

所以,你要是像建立一番功業,不妨向曾國藩學習。你看了太多的書,那些書往往都是講大道理,很少告訴你該如何實踐。曾國藩則詳細告訴你該怎麼做,所以才說“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兮兮說事兒


許多人在解讀歷史人物時,都是從當下的現實需求出發,貌似看到的是歷史人物的影子,其實不過是用今天的衡量標準和尺度去截取歷史人物的一些事蹟,從中總結出一些所謂永恆道理,以為這些就是金玉良言,可以為我所用。實用的思維主宰著閱讀歷史的態度。這一種解讀,可以稱之為歷史雞湯,目的不過是應徵或需求成功之道。從曾國藩的身上,包括從李鴻章等各種歷史人物身上,尋求商業與管理科學的道理,這似乎在今天很流行。

就曾國藩而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是以前讀《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看到的。因為家書屬於較為私密之物,相對而言,更能看到真實。一般都說曾國藩是儒家經世之學,是個理學家,但在他的家書中,對風水、命理、運勢等這些卻流露出非常虔誠的態度,比較有意思。比如曾國藩的一封家書中說,“去年所寄牧雲信未寄去,但其信前半勸牧雲用功,後半勸凌雲莫看地,實有道理。……地仙為人主葬,害人一家,喪良心不少,未有不家敗人亡者,不可不力阻凌雲也。”對這些專門給人看陰宅風水、墓葬陰陽的人事,他本來是很厭惡這種“江湖騙子”的,所以他要勸自己的妻弟,不要幹“害人一家”“喪良心”的事。

但當曾國藩鴻運當頭,人生之路達到頂峰之時,他卻在一封家書中認為這是當年將自己的祖母墳地安置在了一個風水寶地的緣故,如“再者,九弟生子大喜,敬賀敬賀。自丙午冬葬祖妣大人於木兜衝之後,我家已添三男丁,我則升閣學,升侍郎,九弟則進學補廩。其地之吉,已有明效之可驗。我平日最不信風水,而於朱子所云‘山環水抱’‘藏風聚氣’二語,則篤信之。木兜衝之地,予平日不以為然,而葬後乃吉祥如此,可見福人自葬福地,絕非可以人力參預其間。”

曾國藩認為這些鴻運都是風水之力,非人力可以參預,把曾家的發達歸因與風水,這時所謂儒家理學之念估計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


例外狀態


立業的過程固然重要,但是立業之後的事往往為人忽視。曾國藩最大的功績應該是太平天國運動中力挽狂瀾。清朝漢人掌兵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稍不慎,玩火自焚。

很多時候福和禍是相依相存的,古往今來功高的能臣數不甚數,但是最後能得善終的又有幾人。這是一種至高的智慧,不管人生處於什麼階段,都能看清自己,保持本心,遊刃有餘。多少人稍有功績,自己就早不是自己了。

世人都說曾國藩喜歡看面相,其實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識人。立業不是一個人的事,識人是必備技能,同時又能恪守自己的原則,慎擇友。

一個人能立業,又能守業,還能看淡一切,曾國藩是完美範本。


王大爺43969054


曾國藩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集大成的儒學大師。中國傳統儒學發展到他這裡,達到了頂峰。也就是說,曾國藩的書,匯聚了中國古人幾乎所有的智慧。

有人貶低曾國藩的書,說那些是老古董,不切實用。其實不然。今天的中國社會,不可能脫離傳統而存在。很多中國傳統思維,你讀新文化的書,明白不了,必須讀點古書,曾國藩的書,就是其中之一。

推薦閱讀《曾國藩家書》。該書涉及修身、做人、做事、家教、養生等諸多方面,經典智慧數不勝數。

歷代名人對《曾國藩家書》的評價都很高。蔣介石尤其喜歡。他常送《曾國藩家書》給那些他喜歡的將領,又命兒子蔣經國熟讀《曾國藩家書》。每當蔣經國有問題問他而他又很忙的時候,他就對蔣經國說,你去翻《曾國藩家書》某一頁某一段,那就是我的答覆。

從蔣介石對《曾國藩家書》的推崇,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半部《論語》可治天下,半部《曾國藩家書》也可以治天下!


湘軍廖正華


“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這句話本身就是拍馬屁的胡說八道。試問:曾國藩未出生之前幾千年的那些立業的名人們,都不知道曾國藩這個人,他們不是照樣建功立業?!所以這種屁話根本就不能聽!


令狐沖131786929


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裡無有紀極,人於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之氣。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若凡事不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後來補救,則難矣。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待屈,做不得事。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不該順時,不可趨時。若能言不妄發,行不亂動,居心平,可歷世路之險。含垢忍辱,可驗我之品性。

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者,交之必盛。邪正看眼鼻,功名觀氣概,有志,有識,有恆者,一身精神,具乎兩目。無好小利,人以誠,則業可大可久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行事不任心,說話不任口。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富貴功名,人世浮榮。遇詭詐百端之人,不可測度,以誠待之,彼術自窮。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食能止飢,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天下有三門,繇於情慾,入自禽門;繇於禮義,入自人門;繇於獨智,入自聖門。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閒的光陰。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體格虛薄,精散神疲,面衰體弱,又何欲圖大為?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禁大言以務實。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君子能扶人之危,賙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誇,則善矣。

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藉助於人?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吾觀鄉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廣其識則天下大,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

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苟為不然,則昏於豢養,敗於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既有定識,又有定力。人不可無缺陷。居鄉勿為鄉愿,居官勿為鄙夫。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洩。悠悠疑忌之來,只堪付之一笑。。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如上

個人所整理歸納的一些文字……


義烏之狼2018


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真正的聰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自古成名者,多始於笨幹。用實在實幹的創業精神,鑄就品質精良的工藝,才能體現瞻仰人格與魅力,所謂笨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入腦入心持之以恆的精神,其堅強堅固耐煩之心,人皆不可能為之一!閱盡書在多沒經歷過實踐+經驗的積累,任何成就也是凃枉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