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姓被稱爲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說起百家姓,我們便開始背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在吖吖學語的年代,我們就被要求著背上幾句百家姓,開篇的幾個姓氏則是記得最深刻的。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要說起後面的,很多人是背不出來的,一方面因為它的實用性在降低,倒不如背論語,另一方面是當今的中國姓氏文化非常複雜,絕非“百家”姓。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姓氏中排名前十的分別是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幾個姓氏是中華歷史上流傳最廣的幾個姓氏,然而事實並不完全是這樣。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姓氏——姬姓,它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僅為54萬人,卻有著“萬姓之祖”的美稱。據統計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約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並且還未計算此411個姓氏衍生出的

其它姓氏。姬姓雖看似毫無顯眼之處,但其名號實至名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想必有朋友要問了:姬姓為什麼這麼厲害?有何歷史淵源?人口分佈如何?對於瞭解歷史的朋友來說,對“姬姓”一定不陌生,因為它曾在歷史舞臺上扮演過重要角色。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單從外形看,姬姓為女字旁,是上古母系社會的產物,也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其源頭來自於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黃帝雖然原為軒轅氏,但因長居於姬水,便以姬為姓(很厲害了吧)。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而後,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姬姓國有53個,姬姓可謂當時大姓。同時,姬姓還由外姓更改而來。歷史上記載中可以發現公孫姓、周姓、宗姓以及雍姓都曾更改為姬姓。此外,某些少數民族如白族、滿族、土家族,在其自身文化中也產生了姬這個姓氏,但其分佈範圍和人口均遠不如黃帝姬姓。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姬姓演化為其它姓氏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是西周初年大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 53 個。《左傳》曰:凡、蔣、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其二則在秦滅周後,周代的末代天子改姓周,其分封的姬姓封國封邑滅亡之後,王族後人多以封地為姓,如吳、魯、魏、胡、楊、蔡、韓、霍、蔣、鄭、毛、衛、閻等。其三則發生於

唐朝開元年間,由於姬姓與李隆基之“基”字同音,為避諱,改為周姓,從那以後姬姓人氏所剩無幾。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後來又隨著人口的遷移,姬姓同其它姓氏一樣遍佈全國各地,分佈於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蘇北、淮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老河口、襄陽,湖南芷江,貴州臺江,雲南瀘水、河口、隴川,四川合江,福建寧德、吉林四平、哈爾濱、蘭州、寧夏中衛、烏魯木齊、福海縣,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等地;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姬姓人員,且白族、滿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中也有姬姓分佈,但主要還是分佈在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地區。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姬姓雖然人口不多,但歷史上衍生出了許多的名人,尤其是上古及周王朝時期。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勾吳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均為姬姓。扁鵲、魯班、周公、商鞅以及近代的姬鵬飛、姬延芳也皆為姬姓。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祖,只因與一人字同音,改姓之後所剩無幾

其實不光是姬姓,所有的姓氏都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的成果,也是我們區分彼此血緣、宗族的重要依據。姬姓氏如此,你的姓氏更是如此。我們關注中國姓氏文化,在繼承的同時更要發揚光大,這樣才不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